韓毅
摘 要:伴隨著新課改政策的不斷推進,小學美術教師對學生的美術賞析水平要求也在逐步提升。為了能有效提升學生的美術學習興趣,教師應對學生的美術學習習慣和偏好進行綜合性分析,培養學生的美術學習興趣,從而有效增強學生的美術鑒賞水平。在教師教授學生美術知識期間,需不斷糾正傳統美術鑒賞教學的不足,結合新的教學內容,配合當前有效的教學策略,增強學生的美術學習興趣。
關鍵詞:小學生;有效提升;美術鑒賞;教學研究
在小學階段的美術教學中,教師需重點培養學生的美術賞析能力。為此,教師應當從以下三個方面入手,進行細致的教學分析和改革,切實提升學生的美術鑒賞水平。首先,教師在美術賞析教學中滲透學生更感興趣的美術元素,指導學生觀賞更貼近生活的美術作品。其次,結合教學內容為學生設計趣味游戲,提升學生的課堂參與感。最后,教師可以為學生設計相應的美術賞析情境,使學生能夠感知到美術知識的深刻內涵。
一、滲透現代美術,培養學生欣賞興趣
在教師指導小學生學習美術知識期間,需為其引入全新的教學內容,并更新美術教學的方法。以此為基礎,教師開始指導學生的美術賞析學習,能夠全面豐富學生的美術感官體驗,切實提升學生的美術學習興趣。教師需要為學生篩選合適的生活化美術作品時,同時確保美術內容樂觀積極,且與教師的教學內容完美契合。故而,通過教師的長時間教學研究之后,決定為學生引入和課程相關的現代美術作品,使學生感悟當代美術的表達風格,并有效激發學生的美術學習興趣。教師在美術賞析教學中滲透現代美術元素,既可以滿足學生的視覺體驗,又可為學生營造更具包容性的課堂氛圍,提高學生的美術賞析效率。
例如,教師在指導學生學習二年級下冊的《電腦美術──復制翻轉畫花邊》時,教師可以為學生引入現代美術的知識內容,教導學生相應的美術賞析方法,切實提升學生的審美體驗。為了使學生對現代化美術元素有所了解,教師首先對教材中的教學內容“復制翻轉”的圖形進行教學指導。而后,教師結合學生日常生活中的相關美術作品,以及實用性較高的物品和建筑進行取樣,并指導學生對相關美術作品進行分析,全面提升學生對于現代美術創作風格的賞析能力。最后,學生通過自身細致的觀察,以及教師的耐心講解,能夠對現代美術創作的風格有更加深刻的了解,切實提升了學生的美術賞析興趣。
二、設計美術游戲,寓教于樂提升效率
在學生學習美術知識時,教師需重點幫助學生提升美術學習效率。對學生而言,學習美術知識是一個從未知到有知的過程,其中涉及到美術知識的積累。因此,教師需要為學生設計更加直接有效的教學方法,使得學生都能夠積極地參與進來,切實提升學生的美術學習興趣。教師通過長期的教學研究可知,游戲活動能夠有效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可以充分提升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并提升學生的美術賞析能力。因此,教師需要為學生設計美術賞析游戲,以此為學生學習美術知識提供快樂,切實提升學生的美術學習效率。
例如,教師在指導學生學習三年級下冊的《水墨游戲》知識時,就可以為學生創編其感興趣的美術游戲。首先,教師為學生們講解關于水墨畫的起源和發展,使學生對水墨畫有初步的認知和了解。而后,教師將學生劃分成為相應的學習游戲小組,不同的學生對應不同的繪畫技法小組。教師在為學生講解水墨畫中的相關技法時,可以指出相關的繪畫部分,由學生進行搶答,但是只能是對應的繪畫技法小組能夠回應。通過這樣的游戲化教學,學生能夠積極地參與到教師設計的活動中來,使學生在學習美術知識的過程中能夠收獲更多的快樂,同時也有效保證了學生的學習效率。
三、創設趣味情境,增強美術內在力量
對于小學階段的美術教學,需要教師為學生營造具有趣味性的學習環境。因此,教師需要在教學中為學生創設良好的美術學習情境,以期有效提升學生的美術鑒賞能力。現階段小學生會受到年齡的限制,對相關美術內容的認知存在明顯不足。故而,教師應當結合學生的實際美術知識學習狀況,為學生創設能夠有效吸引學生注意的趣味性美術情境,從而切實提升學生對美術的鑒賞水平。
例如,教師在指導學生學習四年級下冊的《珍愛國寶──秦始皇陵兵馬俑》時,教師就可以結合相關的視頻資料,為學生設計“導游講解”的相關情境。教師為學生展示相關的視頻資料,要求學生按照自己對秦始皇陵兵馬俑的賞析理解,對教師播放的視頻資料進行分析和講解。通過教師要求學生對美術情境進行系統性賞析,并還原導游講解的情境,可以全面提升學生的美術賞析水平,并使學生在講解過程中感受經典文物的美術價值,和其內在的文化之美。
綜上所述,教師在指導學生學習美術知識的過程中,需要滲透現代美術,設計美術游戲,創設趣味情境,全面提升學生的美術賞析能力。
參考文獻:
[1]李莉.小學美術鑒賞課對提升人文素養的作用[J].美術教育研究,2018(17):176.
[2]楊麗花.論小學美術課課前五分鐘名家字畫鑒賞的探索——爭當課前五分鐘“小老師”[J].美術教育研究,2018(06):165.
[3]王芳.提高農村小學生美術鑒賞能力的策略研究[J].藝術評鑒,2018(08):122-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