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朋
摘? 要:近年來,文學研究中的“文化研究”在中國引起了廣泛關注,但褒貶不一。文學研究中的文化研究擴張了研究范圍對象,但是也出現了泛文化研究現象。本文就這一現象出現的原因背景,以及文化研究自身的特點,對泛文化研究進行了反思和批判。
關鍵詞:文學研究;泛文化研究;反思
[中圖分類號]:I2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9)-30-0-01
近些年來,來自歐美學術界的“文化研究”在中國的狀態可謂風頭正勁。“文化研究”的范圍非常廣闊,按字面意思來說,“文學研究”應該是“文化研究”中的或“文化批評”的題中之義。但是“文化研究”的實踐中,它卻常常超出了我國現代文學觀念所確立的“純文學”、改革開放以來產生的泛文學的領地,而去研究廣義的文學以外的東西。文化研究新潮既已涌人,不管它如何洶涌澎湃,都得堅持辯證的觀點,本文將關注點縮小到“文學研究”過程之中,對泛文化研究現象出現的原因,以及如何應對做一下粗淺的探討。
一、泛文化研究出現的原因和背景
(一)文學和文學觀念的泛文化化
隨著時代的發展,文學和文學觀念的概念也變得越來越難以界定。這里分兩種情況就行討論。
第一種情形是文學對象本身的泛文化趨勢。很多邊緣形態的新文學樣式卻開始蓬勃發展。比如科幻小說、電影文學、攝影小說、廣告文學等,已經形成了一系列新的文學體裁樣式。這些新興的文學體裁樣式展示了一個不爭的事實是:即人們對文學特質的認識與以往大不相同了,文學讀者、文學群落里的大眾看待文學的觀念也已經不同于先前了。
第二種情形是文學研究的對象的泛化。此時,文學研究的對象已經不限于文學本身了,包括廣告文案、游戲、服飾、社區文化、汽車時尚等也被納入文學研究的范圍。這就與第一種情形有所不同了,第一種情形畢竟能夠被傳統文學所接受、所容納。可是如果面對第二種情形,我們不得不反思:它們和文學又能有什么共同性?由此看來,文學的邊界是不能也不應該擴展到整個文化的邊疆里去。
(二)文學研究者意識與態度的遷移
隨著中國改革開放步伐的逐深入,中國的經濟社會情況也隨之發生了重大的變化。眾所周知,商品經濟自有其自身的規律和法則,在強大的商品經濟大潮的影響下,文學的領域也發生了重大的變化。文學的社會地位漸漸的“邊緣化”了。面對嚴肅文學的衰微,文學研究者群體的態勢發生了分化。大體可以分為樂觀和悲觀兩種態度。樂觀者認為,認為這是文化繁榮的結果,悲觀者認為,這恰恰是價值體系崩潰、規范失衡,藝術衰退的標志。籠統的分為悲觀和樂觀兩種態度,不能體現顯著的立場或姿態,下面具體的討論一下文學研究者的意識態度。其一,采取了堅決抵抗的方式捍衛純文學的崇高地位。20世紀80年代出現的群體,堅持文學的“純文學”性質,防止商品意識和市場化的侵入,堅守文學的審美性和純潔性。其二,打破文學的壁壘跳出去研究文化。他們不再寄希望于傳統文學,于是輟筆或轉向。或者下海經商,或者轉向媒體批評甚至為傳媒業者。其三,把學者的身份作為能付參與文學論爭的依據。一定程度上偏離了學術“不問身份,只問真理”的宗旨。其四,堅持學術和思想的分化。當代很多學科出現了交叉互滲的趨勢,為文化研究的泛文化研究趨向提供了社會現實需求的動力,也提供了巨大的思想資源。但是也出現了問題,即思想和學術的分化。思想史的分量開始弱于學術史,對修訂文學史的提倡多于對思想的重視。
二、反思和批判
在文學研究的“泛文化”研究的影響下,文化研究呈現出三個重要特征:一是研究對象的變化,即原來的文學研究范圍僅僅限于傳統經典文化,而現在轉向面向大眾文化的研究;二是研究載體的變化,即從紙質載體的傳統文化轉向了影視、圖像的現代文化;三是研究范圍的變化,從純文學研究轉向種族、階級、性別、地域文化等問題的研究。而研究話題和研究話題的不斷改變,也在重新塑造這新的文審美觀和價值觀,今兒整個文化的走向也隨之被改變。
對于“文學理論”的文化研究,本來也是一種可取的文化視野。文學研究可以通往文學之外的廣闊世界,只要這樣能夠從根本上對文學研究起到固本益身、強精健體的功效。擴大陣地是為了鞏固陣地,而不是舍本逐末、墜入迷霧之中。
總之,做為一種新興的跨界學科,文學的“文化研究”成為新時期文學的一大景觀。但我們要清醒地認識到,文化研究與文學研究不是同一的,文化研究是不能取代文學研究的。泛文化現象的產生,是文學理論在當代觀念、研究方法和思維模式日益的多元化。而理想的文學研究或者文化研究應做到文學與文化研究的新整合,重視從宏觀和微觀上雙向的努力,既重視文學跨學科的文化研究,也注重文學的文本分析,而對于中國的文化研究也應該建立在民族文化深厚的歷史積累基礎之上。當前中國應該形成自己民族根基的、“中國”風貌的文化批評熱、研究熱,我們要警惕國內的文化批評、文化研究變成美歐傳媒的傳聲筒式的文化研究。
參考文獻:
[1]姚朝文:《文學研究泛文化現象批判》,上海三聯書店,2008年。
[2]陶東風:《文化研究:西方與中國》,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
[3]羅鋼、劉象愚主編《文化研究讀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0年9月版。
[4]賴大川:《全球化語境與文學研究的轉向》,《江漢論壇》2004年第7期。
[5]趙毅衡《如何面對當今中國文化現狀——海內外大陸學者的一場辯論》,《文藝爭鳴》1996年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