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宋元小說話本塑造了一批獨特而鮮明的女性形象,與唐傳奇中流傳的女性形象相比,她們追求婚姻戀愛更加大膽熱情,對禮教束縛的男性附屬品身份有所醒悟,獨立人格愈發顯現。部分宋元小說話本中的女性,受社會經濟環境等因素的影響,已有明顯女性意識覺醒的痕跡,雖未能實現真正的女性獨立,但仍有其積極意義。
關鍵詞:女性意識;宋元;小說話本
作者簡介:黃薇(1994-),女,漢,山東濟寧人,碩士研究生在讀,研究方向:中國古代文學。
[中圖分類號]:I2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9)-30-0-01
一、宋元小說話本中女性意識覺醒的表現
(一)明確表達出對忠貞不渝感情的渴求
話本《楊思溫燕山逢故人》中韓思厚想帶亡妻鄭意娘遺骨同歸金陵,鄭意娘認為其夫風流性格日后必棄舊憐新,此時的她已是鬼魂,但仍要求夫婿發下絕不再娶之誓才肯同去。鄭意娘因守節而亡,她認為自己應該得到相應的尊重和真情,要求丈夫重情重義、忠貞不渝。鄭意娘的要求在當時社會是很難實現的,男尊女卑的傳統思想滲透進封建社會的各個角落。《女誡·專心》有言:“夫有再娶之義,婦無二適之文。”[1]這無疑為女性上了一道枷鎖。顯然鄭意娘并未遵從“再娶之義”,她已有自己的思想,能開始重審道德標準。
(二)對愛情有超脫生死的執著追求,在戀愛關系中居于主導地位
《鬧樊樓多情周勝仙》中的周勝仙可謂是癡情女子形象的典型之一。熱情奔放的周勝仙,其愛情之路卻是曲折的。正如她入范二郎夢中所說,“奴兩遍死去,都只為官人。”[2]周勝仙的癡情正合了《牡丹亭題詞》:“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3]
為情生死的不止周勝仙一人。《志誠張主管》中小夫人生前有意于張勝,死后仍懷揣數珠投奔他。《碾玉觀音》中璩秀秀縱是做鬼夫妻也要與崔寧成就姻緣。這兩位女性在情感中都位于引導、主動的一方,不同于以往故事中的男性主導。
(三)對不平等做出抗爭,爭取應有的權利與自由
《快嘴李翠蓮記》中的李翠蓮比上文提到的女性人物更加大膽叛逆。她“快嘴”的特點使親人大為頭痛,在婆家也未改其本性,即使被丈夫休棄,翠蓮也毫不在意。三綱五常是封建禮教的核心,但李翠蓮并不能容忍這些束縛,其言行正是對封建禮教的反抗。《宿香亭張浩遇鶯鶯》中李鶯鶯一紙訴狀將“負心人”張浩告上官府。與李翠蓮不同的是,鶯鶯用了封建禮教中的法理人情來爭取自己的權利。對比唐傳奇《鶯鶯傳》中閨名相同的崔鶯鶯,她們的結局大相徑庭。
二、宋元小說話本中女性意識覺醒的原因
(一)社會經濟環境
波伏娃在《第二性》中寫道:“女人的自我意識不是取決于她的性征,它實際上取決于社會經濟環境。”[4]宋代商品經濟繁榮, 市民階層壯大,女性可以走出閨房步入社會,接觸各色人等。宋代市井婦女由于直接參與生產勞動,甚至掌管經營權,所以享有一定的經濟地位。“如宋五嫂魚羹,嘗經御賞,人所共趨,遂成富媼。”[5]她們在創造物質文明的同時,自身也獲得一定程度的自由,豐富的社會生活一定程度上會影響女性的性格。宋元小說話本中的女性人物多處于社會中下層,性情也大多熱情奔放。此外,開放的城市形態也使人們內心的門閥觀念淡化。這些都為女性意識的覺醒奠定了社會經濟基礎。
(二)創作群體與受眾群體
宋元小說話本中的女性人物多為市井女性,如璩秀秀、小夫人、周勝仙等,話本故事細節也貼合市民生活,這些都與創作主體和受眾群體有著密切關系。宋元小說話本的創作者為中下層民眾,受眾群體多為市井細民。說話作為一種民間藝術,說話藝人為了自身的經濟利益,在表演過程中會主動迎合市井細民的審美趣味,可以說,小說話本的思想實際上反映著市民的意識。
三、從小說話本結局反觀女性意識覺醒
小說話本中女性人物的命運多以悲劇告終。璩秀秀被郡王打殺,小夫人自吊身死,周勝仙為心上人兩遍死去,這些悲劇的產生并非偶然。
(一)作者對社會道德底線的維護
以《志誠張主管》為例,小夫人生時追求張勝無果,死后屢次糾纏張勝仍是心堅似鐵。作者對小夫人的行為也不接受,“虧殺張勝立心志誠,到底不曾有染,所以不受其禍,超然無累。如今財色迷人者紛紛皆是,如張勝者,萬中無一。”[2]顯然作者作此文目的在于勸善,希望起到教化世人的作用。結尾處贊揚了張勝的正直,小夫人為張勝東家主母,張勝若與小夫人糾纏實為背信棄義,可見作者有意維護社會道德底線。小夫人的出現只是對張勝的“財色”考驗,并沒有被視為一個有自我意識的獨立人。《刎頸鴛鴦會》中蔣淑珍最后為張二官所殺,這樣的結局安排也同樣是出于對社會秩序的遵從。
(二)作者對封建禮教的妥協
與小夫人不同的是,《鬧樊樓多情周勝仙》中作者及男主人公范二郎對周勝仙的大膽追求與生死情癡是持接受態度的。在男女感情不觸及社會道德底線的故事中,在作品中男性及作者都接受女性意識的情況下,悲劇依舊發生,這也許證明了問題的存在。當時的人們深受封建制度和封建思想的制約,對大膽熱情獨立女性的追求持保留態度。說話人一方面同情贊美勇敢堅定的她們,另一方面又有著市民局限性和軟弱性,用悲劇結局警醒正在反抗的女性。可見,女性意識覺醒在當世社會面對的不是支持而是無情壓制。封建禮教在剝奪女性權利的同時也在扼殺覺醒的萌芽。
參考文獻:
[1][清]王相編著.女四書女孝經[M].北京:團結出版社,2011.
[2]歐陽健,蕭相愷編訂.宋元小說話本集[M].鄭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87.
[3][明]湯顯祖著;徐朔方,楊笑梅校注.牡丹亭[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5.
[4][法]西蒙·波伏娃著;李強選譯.第二性[M].北京:西苑出版社,2004.
[5][宋]四水潛夫輯.武林舊事[M].杭州:西湖書社,1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