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珊威 代錦春





摘 要:與高中立體幾何有關的一類三視圖問題空間想象能力要求較高,還原立體圖形難度較大.教學中教師需要鉆研還原立體圖形的方法教授給學生,學生未必能夠掌握此類三視圖問題的解決方法.針對這種情況,此文給出了一類三視圖問題的求解策略,從通性通法入手,幫助學生很快還原出立體圖形,從而有效提升學生解決此類問題的能力和信心.
關鍵詞:立體幾何;三視圖;通性通法;求解策略
三視圖問題(包括求解幾何體的表面積、體積等)是培養和考查空間想象能力的好題目,是高考的熱點.由三視圖還原幾何體是解決這類問題的關鍵,但是不少學生感覺難度較大.文章主要探討一類三視圖問題的求解策略中的通性通法.
題源:(2014·新課標全國卷Ⅰ,理12)網格紙上小正方形的邊長為1,粗實線畫出的是某多面體的三視圖,則該多面體的各條棱中,最長的棱的長度為( )
A.6 B.6 C.4 D.4
1.試題分析
本題考查的知識與技能是三視圖,空間幾何體的棱長最值問題,主要考查的能力是空間想象能力與運算求解能力,考查學生直觀想象與數學運算的核心素養.突出了知識立意和能力立意雙重功能;重點考查學生是否能夠準確地還原立體圖形,這也是本題的難點.
2.學生解答中的常見失誤及分析
通過對學生的訪談調查及解答過程分析,筆者了解到,學生出錯主要有以下原因:
(1)解決問題的信心不足.由于數學學科特點,很多學生在學習中獲得成功的經驗和經歷較少,碰到較難問題時,容易產生畏難情緒,在心理和情緒上對解決這類問題缺乏足夠的信心.
(2)還原立體圖形的能力不足.該類問題一般對空間想象能力要求很高,學生常常感到不知所措,想象不出原來的立體圖形.
(3)求最大面的面積問題時,學生容易理解不到位,感到比較棘手.最關鍵的問題還是三視圖還原立體圖形出現了問題.
(4)三視圖還原立體圖形的過程中分類討論能力不足(思維不周密、不靈活).
3.解題方法分析
3.1高考原題解析,回歸通性通法,降低學生空間想象難度.
針對學生出現的問題,可以從三視圖還原立體圖形的通性通法入手,以突破學生的解題瓶頸.
例1.(2014·新課標全國卷Ⅰ,理12)網格紙上小正方形的邊長為1,粗實線畫出的是某多面體的三視圖,則該多面體的各條棱中,最長的棱的長度為( )
A.6 B.4 C.6 D.4
問題分析:本題的解決主要是通過畫出正方體,然后由三視圖的三看來完成.具體的操作步驟如下:
設計分析:例2中主視圖是一個梯形(還有虛、實對角線),學生根本想不到這是一個三棱錐的主視圖,但是通過通性通法,幾乎每個學生都能還原出立體圖形來,學生再也不懼怕這類三視圖問題.這就使得學生的解題瓶頸得到突破,增強學生的學習信心與對數學解題方法探究的興趣,同時提升學生整體的學習效果.
4.反思
與立體幾何有關的三視圖問題難點在于還原出立體圖形,主要考查學生直觀想象與數學運算的核心素養,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立足學情循序漸進,幫助學生形成解決問題的能力.
4.1總結解題的策略,找到解題的通性通法,提升教學效果
學生數學能力的提升離不開學習經驗的積累,而經驗的積累又離不開教師課堂教學的點撥和課后訓練的鞏固,所以,在實際教學中有必要尋求解題的策略,盡量找出解題的通性通法,讓學生對一類問題能夠簡單地掌握解題方法,并解決問題,真正達到提升教學效果的目的,同時也增強學生學習數學的信心.
4.2借助長方體(或正方體),并結合通性通法,突破思維障礙
教師通過總結、提煉解題方法,讓難點問題程序化、簡單化,便于學生理解并掌握,然后進行順暢的操作.
4.3精選例題,變式教學,豐富課堂教學
通過變式教學,學生對通性通法的掌握更加深入,同時也獲得了解題的方法,更重要的是學生增強了解題的信心,克服了對該類問題的恐懼.
總之,教師通過通性通法的探究,降低了解題的難度,培養了學生輕松解決此類問題的能力,同時也鍛煉了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與計算能力,建立了解題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