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宣
摘 要:隨著現代教育改革的不斷推進,傳統的教學模式已經無法滿足時代發展的需要,為了適應應用型人才培養的需要,必須要對傳統教學模式進行改革和創新,探索更加符合時代潮流的多元化教學模式。鑒于此,本文對高職院校《食品標準與法規》課程教學模式的改革和創新進行深入分析。
關鍵詞:高職院校;食品標準與法規;教學模式;改革;創新
引言:
《食品標準與法規》是研究食品加工、運輸、儲存以及銷售過程中的標準、法律法規的一門綜合性學科。食品標準與法規是政府管理監督的主要依據,是食品生產者、經營者的行為準則,同時也是消費者維護自身合法權益的有效武器,是國際貿易的共同準則。近年來,我國通過不斷地完善和改進食品標準與法律法規,有效地保障了市場中食品的安全性,但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食品從原料生產、加工以及營養成分等多方面都發生了重大的變化,食品安全事件也隨之升級,如何規范和保障食品安全也顯得尤為重要。高職院校進行《食品標準與法規》教學的主要目的就是為了培養出專業的技術人員,掌握最新的知識并且在從事相關行業時確保食品加工、運輸、儲存以及銷售符合標準和法律法規。
一、《食品標準與法規》教學現狀評價
傳統的教育理念要求學生進行理論知識的記憶,老師是課堂教學的主導者,“老師講、學生聽”這種灌輸式教學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學生自學和創新能力的發展。以下就高職院校《食品標準與法規》課程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進行詳細分析:
1.1、教材內容明顯滯后
高職院校《食品標準與法規》是食品質量安全專業的核心課程,需要學生擁有更加專業的知識,全面了解食品標準的基礎知識,熟悉標準以及標準化的定義,并且擁有較強的創新能力。《食品標準與法規》是一門與社會同步發展的學課,具有非常明顯的先進性,特別是經濟全球化的今天,《食品標準與法規》不僅要符合國內的要求保證人民的身體健康,更要與國際接軌滿足國際貿易的需要,尤其是在信息化時代的大背景下,加快了知識的更新速度,但就高職院校《食品標準與法規》教學現狀來看,現有的教材往往滯后于國際上食品標準和法規,容易給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帶來困惑。
1.2、教學方式單一
高職院校《食品標準與法規》教學模式較為單一,缺少社會實踐教學和案例教學。《食品標準與法規》是一門理論結合應用的學課,單純的進行食品標準以及法律法規教學就會顯得十分枯燥和乏味。由于教材的篇幅有限,無法安插豐富的案例分析,而教師如果僅僅是為了完成教學任務,將食品生產、加工、管理等環節基本的知識點和術語進行解釋后,不進行這些知識點背后故事以及來龍去脈的介紹,很難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學效果也并不理想。因此,為了更好的配合我國食品質量安全學科發展的整體規劃,作為高職院校的老師應該不斷反思現有的教學成效,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豐富《食品標準與法規》課堂教學模式,在教學過程中采用多元化的教學模式為提升學習效率提供保障。
二、多元化教學模式的應用
多元化就是由單一向多樣發展,多元化的教學模式是根據培養目標、課程性質、教學目標和要求以及學生個性發展的需要,反映在課堂教學活動的多元化。在現代教育理念的影響下,多元化教育模式可以有效地對學生知識、能力、素質進行綜合評價,反映在評價的內容、過程、方式、方法、手段及其管理等環節的多樣性。建立多元化的教學模式是素質教育的必然要求,是因材施教發展和學生個性的需要,也是高職院校多類型、多規格、多層次發展的需要,因此,多元化教學模式對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應用型人才,對構建科學的課程考核和學生學習評價體系,提高課程教學質量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
2.1、多元化教學突出應用型特點
高職院校是應用型人才培養的重要基地,《食品標準與法規》課程教學特點是需要突出該學科的應用性,注重理論與實際相結合,有針對性、有目的的安排教學活動,增加社會實踐以及實驗等內容,借助現代多媒體教學,更加直觀、生動、形象的傳播《食品標準與法規》知識要點。
2.2、實踐教學環節的應用
《食品標準與法規》課程教學過程應該根據職院校的教育規律和課程設置特點,從提升學生自學能力入手,教學活動中充分鍛煉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食品標準與法規》課程學習中,每一個章都有本章節的知識點、重點、難點以及專業技能,增加相關理論研究的最新成果和研究熱點,整章學習完后會有形式多樣的思考題,學生可以通過翻閱資料或者通過互聯網進行探討,有效的延展了課堂教學的內容,同時也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提升學習效率。
2.3、現代化教育技術手段的應用
充分利用學習資源進行立體化教學,在科學技術高速發展的今天,課堂教學活動已經不僅僅局限于傳統的課本和板書筆記,豐富的現代化教育技術手段,可以構建出更加立體化的教育資源平臺。教學課件、視頻以及數據可等配套教材的使用,可以更加直觀、生動、形象的表達《食品標準與法規》的教學內容,對比傳統的灌輸式教學,學生的主動參與性更強,并且也更容易接受,學習效率會明顯提升。
結論:
綜上所述,高職院校《食品標準與法規》在教學模式改革創新過程中,采用多元化、探究型的教學模式,充分鍛煉學生的自學能力,讓學生成為整個教學活動的主導者,通過學生自身不斷的努力,以及老師的幫助和輔導,讓學生找到合適的學習方法和路線,在學習過程中學會相互學習,學會自我反思和自我總結,充分了解到自己的不足,加以改正才能使自己在自我學習道路上越走越遠,讓《食品標準與法規》教學有所成效,是值得進一步探索的教學模式。
參考文獻
[1]張希,楊婧娟,趙聲蘭,馬雅鴿. 《食品標準與法規》課程教學體會[J]. 中國民族民間醫藥. 2017(04)
[2]王光強,夏永軍,艾連中. “食品標準與法規”課程教學體系的優化與探索[J]. 食品與發酵科技. 2018(01)
[3]王清,劉濤. “食品標準與法規”課程教學方法的研究[J]. 農產品加工. 2015(10)
[4]王光強,夏永軍,艾連中. “食品標準與法規”課程教學體系的優化與探索[J]. 食品與發酵科技. 2018(01)
[5]崔麗偉,胡平. 多元化教學在“食品標準與法規”課程中的應用[J]. 農產品加工. 201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