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澤
摘 要:隨著網絡科技的快速發展,微課也逐漸地被應用到各種教學中。微課能否在教學中充分發揮作用,主要與微課的制作以及微課的應用有關。微課在高中數學的教學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既能夠將抽象的知識具體化,又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本文主要研究了高中數學微課制作及微課在教學中的應用,旨在提高高中數學教學質量。
關鍵詞:高中;數學;微課
前言
微課的模式能夠彌補傳統教學中的不足之處,提高數學教學質量。教師在數學的教學中要充分地利用微課的優勢,提高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為了充分發揮微課在教學中的作用,教師首先必須要先學會微課的制作。微課視頻的制作并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既要結合學生的興趣愛好,又要結合數學學科的特點,從而才能夠制作出適合學生的微課視頻。總之,教師在數學的教學中要利用好微課進行教學,從而才能夠不斷地提高數學教學質量。
一、高中數學微課的制作
高中數學微課的制作主要包含兩個方面,一方面是微課的內容,另一方面是微課的制作。微課的內容是微課中最重要的部分。教師在考慮微課內容時,不僅要考慮到數學課程的內容,要還考慮到什么內容采適合微課,并不是所有的知識都可以制作成微課。否則不僅不會提高學生對知識的理解,還會阻礙學生的學習效率。在選擇內容上教師依靠的是學生的需求以及教師的經驗。一般情況下微課選擇的內容主要是一些比較抽象和復雜的知識,或者是學生容易出現問題的部分。
當微課的內容選擇定之后就開始了微課的制作。微課的制作不僅僅是錄制那么簡單,還要利用PPT、字幕等工具。教師微課的制作形式也會影響到學生的學習效果。在制作微課時,教師盡量要制作的豐富多彩一點,從而可以利用技術手段提高學生對數學的學習興趣。微課的制作也是學生利用微課的基礎。為了提高教師制作微課的技術,學校應該開展相關的培訓課程。
二、微課在高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
1.利用微課提高學生的數學預習
數學對于學生來說難度較大,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必須要進行預習。但是,許多學生都缺乏一定的自主學習能力,很難進行自主預習工作。教師就可以結合微課的形式,做好學生的預習工作。教師可以為學生錄制預習的微課視頻,讓學生在上課之前進行預習工作。學生在教師的帶領之下進行預習,可以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而且,微課的視頻時間一般都比較短,不會給學生的學習帶來壓力。預習工作在學生的學習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教師要引導學生利用微課進行預習。
2.利用微課幫助學生解決重難點問題
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一定會遇到各種問題,特別是數學的學習中。但是,課堂上的時間畢竟是有限的,教師只能夠照顧到大部分的學生。當學生在課堂上沒有聽懂時,在課下的時間就可以利用微課視頻進行反復地觀看,直到理解透徹。微課打破了時間和空間的限制,能夠讓學生實現隨時隨地進行學習。微課也能夠幫助學生理清楚重難點問題。而且,在數學的課堂中,教師也不可能及時幫助每個學生解決問題。教師就可以將學生共同的問題,通過微課的形式進行講解,可以有效提高教師的教學效率。教師也能夠通過微課實現與學生的溝通交流,當學生遇到問題時,可以將問題及時發布在網上,教師和學生都可以幫助學生解決問題。每個學生的數學基礎和學習能力都是不同的,從而在學習的過程中遇到的問題也會有所不同。利用微課幫助學生解決重難點問題,可以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質量。
3.利用微課拓展學生學習的知識面
課堂的時間是有限的,教師一般將所有的時間都用來進行數學教學了。微課可以彌補課堂上的時間,幫助學生拓展學習的知識面。數學的各種概念以及各種原理中往往都會具有一定的背景,教師可以利用微課的形式讓學生去了解這些背景。學生學習數學背景知識不僅有利于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還能夠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同時,教師還可以結合學生的興趣愛好,去為學生講解一些學生感興趣的話題。總之,微課是教師與之間重要的溝通方式,教師要充分地發揮微課的作用。
4.利用微課進行知識的復習
教師也可以利用微課輔助學生進行知識的復習。教師可以利用微課幫助學生理清楚復習的思路,從而讓學生能夠進行順利地復習。同時,學生也可以觀看以前的微課視頻,進行知識的復習。利用微課復習知識可以有效提高學生的復習效率,而且,讓學生的復習思路會更加清晰。總之,微課就如同學生掌上教師,及時輔導學生的數學學習。
總結
數學在學生的學習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教師在教學中要充分地利用微課的作用,提高學生的數學學習效率。微課的時間較短,而且問題比較集中,非常符合高中學生的學習特點。教師可以利用微課幫助學生進行預習、解決疑難問題、拓展知識、進行復習等方面。總之,學會制作微課并且將微課合理利用到數學的教學中,能夠有效提高高中數學的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李漢斌. 談高中數學微課的設計與應用[J]. 中學教學參考, 2016(35):20-20.
[2]蔣友欣. 高中數學微課制作及微課在教學中的應用分析[J]. 中國校外教育, 2017(2):75-75.
[3]王芬芬. 高中數學微課制作及在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 成才之路, 2015(29):94-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