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麗英
摘 要:幼兒園美工活動區域是幼兒學習的一種途徑,教師應當立足幼兒實際,讓其充分體驗和探索,培養幼兒的自主性和主體能動性,對其進行個別化教育,但在實際過程中,我們發現有很多孩子并不愿意走進美工區,針對這個問題,我以調查問卷和訪談的形式來了解了男孩不愿走入活動區的原因,并采取有效措施介入指導。
關鍵詞:大班;美工區;孩子;參與度;策略
對于幼兒來說,區域游戲時自主選擇活動的重要場所,能夠極大地調動幼兒的自主性和興趣性,同時還能夠為幼兒提供主動學習的條件,那么美工區不僅是幼兒感興趣的活動區域,同時也包含了學習能力,能夠突破傳統教育過程中幼兒處于被動教學的狀態,通過教師的設計創設能夠讓幼兒在與環境進行互動作用,并得到進一步發展。近年來,幼兒園的美工活動區域在幼兒教育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
一、大班美術區活動中存在的問題
(一)美術活動主題事先規劃。在開展美術活動時美術主題是提前決定的,主題是與教學結合的,由教師預先設計,幼兒園的美工區活動選擇與每周活動主題相聯系,根據幼兒園的主題來確定活動內容,使得幼兒在美術活動過程中處于被動的位置,從而失去了區角活動的設置意義。
(二)美工區過分強調模仿。在美術區活動過程中,幼兒模仿是比較常見的,主要是受以下幾方面影響:教師過于追求整齊畫,幼兒只能機械模仿教師,其次教師認為幼兒年紀尚小,而且缺乏獨立完成任務的能力,因此,一味讓幼兒跟著老師的節奏。由于教師要求幼兒模仿自己,注重幼兒掌握基本的繪畫技能,但卻忽視了美術教育過程中對幼兒表現美,欣賞美的培養,如果教師讓幼兒自己去探索、創造,這樣就能夠起到區域角的教育價值和意義。
(三)美工區活動評價不足。在美術區活動過程中,這是對幼兒活動過程和作品存在嚴重和評價不足,在實際過程中,部分教師沒有正確理解美術區的作用內涵,導致在美術活動之后往往沒有對幼兒的活動進行評價,很多幼兒園教師教美術區作為游戲場所,因此沒有特別重視美術區的活動,導致幼兒的作品無法得到大家的肯定,學習成果也沒有進行展示,進而幼兒會失去學習的興趣和失去自主能動性。
二、調查與分析
1.孩子去哪兒活動了?
在美術活動區教學過程中,往往存在由于美術學科的特殊性,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并能夠長期保持是一個長久的活動,為此我們對不同年齡段,不同班級的男孩對美術學習興趣展開調查,進而為教學改進提供理論依據。
(1)班級調查
我對本幼兒園大班中的三個班級展開調查,其中,48%的孩子喜歡玩建構區和益智區,41%的幼兒喜歡戶外去,11%的幼兒喜歡美工區。
(2)年段調查
我對本幼兒園中不同年齡段:小班,中班,大班的孩子展開調查,其中小班中45%的喜歡戶外活動,55%喜歡美工活動,在中班中有59%喜歡戶外活動,41%喜歡美工活動,而在大班中有80%喜歡戶外活動,20%喜歡美工活動。
(3)孩子對美工區的喜好程度
根據調查結果顯示,本幼兒園大班中孩子對于美術很喜歡的占15%,比較喜歡的占25%,隨便的占29%,不喜歡的占31%,根據數據分析,大部分孩子對美術課堂還是比較喜歡的,只要能抓住他們的興趣點就能夠讓孩子接受美術知識和技能。
(4)孩子不進入美術區活動原因
為了能夠弄清孩子不愿意學習美術的主要原因,我對大班中的孩子進行了面對面談話,掌握這個年段的孩子對學習美術的想法,男孩子對美工區的喜愛比較少,女孩子還稍多一些,在回答為何不喜歡美工區時,男孩回答說美術是女孩子的事兒我們一般都不喜歡畫畫,女孩說我們喜歡表演區,美工區太麻煩了,每次還會把顏料弄到身上。
三、應對策略
1.立足材料,形成意識,增強孩子參與美術區活動的廣度
(1)從幼兒角度
學習美術光說不練是不行的,幼兒如果只會欣賞,不能真正掌握繪畫的技巧,即便欣賞能力再高也是空談,因此幼兒在學習美術時各方面能力有所提高,家長和教師在這個時候需要因勢誘導,可以在課后舉辦一些比賽活動,比如繪畫比賽,手工比賽,讓幼兒能夠通過這些比賽增進朋友之間的交流,在比賽中找到不足,通過欣賞優秀作品能夠提高實踐動手能力和鑒賞能力。
(2)從教師角度
培養幼兒的美術學習能力并非一日之功,尤其是對高年齡段的幼兒來說,他們已經在世界觀,價值觀方面開始養成,因此,學習美術難度較小班,中班來說難度較大。幼兒在課堂上學習美術的時間較少,雖然部分幼兒有了審美觀,但是在課堂上學到的知識十分有限,教師在美術區教學中不能僅限于簡單的課堂教學,而應當不斷豐富拓展教學內容,鼓勵幼兒多去美術館,博物館觀摩作品,提高審美能力,拓展視野。
2.創設情境,激發熱情,提高男孩參與美術區活動的深度
(1)針對孩子的爭強、好勝、愛挑戰的性格特點,提出有挑戰的創作要求。
由于孩子一般天性都喜歡一些強大威武的藝術形象,比如英勇的解放軍,勇敢的警察,威猛的老虎等一些角色,因此,教師在為其選擇創作題材時需要有意識的選擇,孩子喜歡的題材和內容,引發他們對美術制作的興趣,比如可以選擇具有挑戰性獅子繪畫,可以想象當孩子們在描繪動物園中的獅子時,想象獅子威猛和勇敢的形象,進而能夠將這種形象展現在我們面前。
(2)鼓勵孩子學習合作完成任務。
優秀的作品離不開色彩線條等完美組合,它可以激發幼兒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因此在繪畫過程中,教師應當注重男女幼兒合作制作的機會,比如在組織幼兒進行手工制作時可以引導幼兒協商來分配手工制作的任務,比如女孩想剪紙,那么就建議男孩貼紙,還可以鼓勵小組自主創作手工造型,相互交流繪畫的感受,進而能夠體驗合作美術帶來的快樂。
3.結合主題,溝通情感,喚起孩子積極參與美工區活動的自覺度
(1)拉近教師與孩子的距離
通過研究表明,教師在美術教學過程中與孩子之間的空間距離很大程度上是影響那孩子動態美術學習的強度和時間,因此教師可以在教室中以來回走動的形式來接近孩子,縮短與孩子之間的空間距離,從而縮短師生心理距離,為全班幼兒能夠積極主動參與美術教學和美術活動創造條件。
(2)讓孩子獲得成就感
在美術制作過程中,需要通過一定努力完成一項任務,則會產生成就感,即是對自己的付出的肯定,又能激勵自己去前進,為了能夠讓幼兒獲得成就感,教師應當把難度制定在一個恰當的水平,如何控制這個度需要根據實際情況因材施教,當難度小時可以設置一些障礙,當難度大時,教師應當適當處理分步進行,同時當幼兒無法獨立完成時,教師應當給予鼓勵和幫助,當幼兒成功時給予肯定,使每個幼兒都能體驗到成功帶來的樂趣,從而能夠愿意參與美術制作,動手動腦。
四、效果分析
經過立足材料,形成意識增強孩子參與美術區活動的廣度,創設情境,激發興趣,結合主題溝通情感,進而提高孩子參與美術活動區的廣度,深度和自覺度。我們從后期調查中發現孩子在美術活動去參與方面相比之前有明顯提高。
五、思考與建議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尤其強調因材施教的教學原則,在美術區域活動中,伴隨幼兒自主活動和開放性思維,幼兒的思維不受約束,因此教師需要分層分類指導,每個幼兒都是獨一無二的個體,具有獨特的思維,興趣愛好和關注點,尤其對于事物的認識和生活經驗也存在差異,例如給幼兒一塊兒橡皮泥讓其自由發揮,有的幼兒能夠很快捏出作品,且作品不一樣,而有的幼兒需要看到別人做出來之后才知道自己要制作的作品,還有幼兒每次制作的作品都是一樣的。美術區域作為集體教學的延伸和補充,開展這類活動主要是能夠讓幼兒在不同水平基礎上有所提高,因此,教師在指導幼兒進行美術活動時要仔細觀察,善于發現幼兒美術能力的個體差異,并因材施教。
參考文獻
[1]王薇. 美工區域活動現狀分析與指導策略初探[J]. 小學科學(教師版), 2018(3):150-150.
[2]邵維琴. 幼兒園美工區活動開展的現狀分析及策略調整[J]. 考試周刊, 2013(99):190-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