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景忠
摘 要:教育現代化對國家現代化的發展具有先導和示范作用,教育信息化是推動教育現代化發展的重要力量,本研究采用文獻綜述法、專家訪談法、內容分析法對紹興市教育現代化的現狀進行了分析,探討信息化作用下紹興市教育現代化發展的路徑。
關鍵詞:教育現代化;信息化;發展路徑
1 前言
教育現代化是對傳統教育文化的傳承和超越,包含著很多方面:教育手段和教育技術的現代化,教育理念和教育內容的現代化,教育制度和教育體系的現代化以及教育教與學過程中眾多參與對象等一系列教育要素的現代化實現。教育現代化代表著一個國家較高的教育文化發展水平,教育的現代化建設取得重要進展,就意味著教育質量的提升,教育體制的變革,教育公平的實現,人的創新創造能力的不斷發展。
2 紹興市教育現代化的現狀
2.1紹興市教育信息化現狀
紹興市位于我國東部,屬經濟發達地區,東部教育發達地區的信息化建設情況基本能夠代表我國教育信息化的先進水平。在教育信息化發展過程中紹興市正全面實施《紹興市教育信息化三年行動計劃》,加快推進“省-市-縣-校”平臺全網融通,積極開展網絡學習空間人人通規模化應用省級試點。根據普通高中選課走班需要,積極推進智慧教室、創新實驗室、學科教室建設,全面實現全市公辦高中全覆蓋。實現市、縣兩級教育局及市直學校間政務視聯網聯通。著力實施精準教學,建設市直普高精準教學分析中心,引導各區、縣(市)開展大數據中心和精準教學平臺建設,推動全市精準教學共同體建設。指導柯橋區、上虞區實施“攜手城鄉、同步課堂”試點工作。
2.2教育資源建設現狀
目前紹興市的教育資源建設主要是以購買企業已經建設好的資源供社會各類教育工作者使用,這種教育資源建設方式效果不夠理想,目前紹興高校教學平臺正在嘗試一種新的資源建設方式—基礎教育設備依然靠購買,鼓勵各類教師創新建設自己的信息化教學平臺,比如:微信教學平臺、微博教學平臺、翻轉課堂等形成生成性的資源,讓教育真正具有生命性,更加的具有活力。
2.3教育均衡現狀
國家“十三五規劃”中明確提出,要推動教育現代化,就是要“加快完善現代教育體系,全面提高教育質量,促進教育公平,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教育均衡是針對不同地區的同一層次的學校而言的,對紹興市而言,教育均衡主要體現在城鄉兩個區域之內的小學、中學在學校建設標準、基本裝備配置、生均公用經費基準定額、教師編制標準等幾個方面是否統一、通過走訪調查了解到,經過40多年的發展,紹興市的義務教育取得了令人可喜的成就,城鄉之間整體教育水平越趨均衡,教學環境、教學設施、醫療保障、教育投入等各方面的差距越來越小,基本能做到城鄉一體化均衡發展。
3 紹興市教育現代化實踐探索
3.1紹興市教育現代化建設理念
3.1.1變革教育教學方式方法,鼓勵創新創造
紹興市在推進教育現代化的發展過程中,一方面聚焦國家發展戰略,宣揚創新理念,鼓勵發展創新科技,提升紹興市整體科技創新能力;另一方面創新學校教育內容,加快教學改革步伐,發展信息化教育理念,激發紹興市教育發展的內在潛力。
3.1.2 努力實現教育公平,促進教育均衡發展
在信息化促進教育現代化的建設過程中,紹興市近幾年來一直增加對鄉村教育資源和教育財政的支持力度,不斷完善鄉村區域的信息基礎設施,把“協調”作為教育體制變革的根本目標,優化改革教育體制,促進社會經濟、教育等各領域之間的協調平衡發展。
3.1.3 落實教育教學資源開放共享
加快城鄉教育一體化步伐,確保區域教育公平,落實區域教育資源的開放共享,以開放促發展,將教學水平較高地區優質教學資源傳輸給教育水平較低的地區,通過共享教育資源縮小城鄉之間的差距,紹興市目前在落實教育資源區域共享、實現教育公平方面取得了不小的成果。
3.2政府統籌是教育現代化發展的重要保障
我國是一個政治、經濟、文化有著明顯的政府主導的特征,這和我國目前的基本國情有著直接的關系,正因為政府的主導作用,我國在推進教育現代化的過程中可以統籌統一安排,比如在推進教育變革的過程中會遇到很多困難,堅持政府導向,就會少分歧,少犯錯誤,少走彎路,高效快速變革教育,促進教育均衡發展。
3.3多方協同是紹興市教育現代化的發展重要依托
推進教育現代化建設是全社會的責任和工作,要結合政府、企業、學校、科研機構等多方力量,充分發揮社會各階層力量齊頭并進,努力實現全民參與教育現代化的建設和發展。各級黨委和政府要堅持科教興市與人才強市的發展戰略,把優先發展教育作為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基本要求放在首要位置,健全和完善保證教育優先發展的領導體制、決策機制、考核機制和問責機制,統籌本地區教育信息化的推進工作,制定科學合理的教育實施方案,為該地區教育信息化全面促進教育現代化建設指明方向。
4.結論
目前紹興市教育現代化發展水平整體趨于平衡,發展現狀良好,紹興市作為教育現代化發展的優秀案例,其發展經驗為教育薄弱地區教育信息化工作的開展提供參考,縮短它們與發達地區教育發展水平之間的差距,進而促進教育均衡的實現。
參考文獻:
[1]陳琳,陳耀華,喬燦,陸薇.教育領域綜合改革開局之年我國教育信息化新發展——2014年中國教育信息化十大新聞解讀[J].中國電化教育,2015,(01):138-145.
[2]陳琳,王蔚,李佩佩,李冰冰.智慧校園的智慧本質探討——兼論智慧校園“智慧缺失”及建設策略[J].遠程教育雜志,2016,(04):17-24.
[3]陳耀華,陳琳.互聯網+教育智慧路向研究[J].中國電化教育,2016,(09):80-84.
基金項目:
紹興市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十三五”規劃2019年度重點課題,課題編號:1354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