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麗
摘 要: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人文水平的提高,各國對于教育的寄托就是投資教育可以看見更多實在的回報,也就是更多的人才投身于這個國家,社會的建設中,科技更加的發達,物質更加的豐富,但卻忽視了知識的承載者“人”的需要。就業,學業,情感,突發事件等使越來越多的大學生出現了心理健康問題甚至陷入心理危機。高校公共藝術教育作為大學生跨專業審美教育的課程教學形式, 以培養大學生的審美力、藝術素養,健全人格,促進大學生德智體美的全面發展為目標,可以完善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
關鍵詞:公共藝術教育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教育
一.高校公共藝術教育的發展、內容和作用
公共藝術教育是非藝術專業院校進行藝術教育的教育。這種藝術教育的目的在于增強學生的審美,開拓學生的心胸和視野,培養學生的創造力,對待事物的張力以及引導學生逐漸形成一種健康的心理狀態(熊迪,王怡 2016)。
我國高校在20世紀80年代末開始引入公共藝術教育(馬強 2017)。在1988年國家教育部制定《在普通高等學校中普及藝術教育的意見》,在2002年教育部頒發了《學校藝術教育工作規程》和《全國學校藝術發展規劃(2001-2010)》中指出普通高等學校藝術教育的任務是:通過藝術課程和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文化藝術活動, 培養和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和文化素養。再到2006年《全國普通高等學校公共藝術課程指導方案》中指出公共藝術課程,對于提高審美素養,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塑造健全人格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2019年4月發布《教育部關于切實加強新時代高等學校美育工作的意見》中提到,到2022年,高校美育取得突破性進展,美育教育教學改革成效顯著,到2035年,形成多樣化高質量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現代化高等學校美育體系。經過了多年的發展,公共藝術教育的課程設置,課程和目標多元化等趨于完善, 公共藝術教育已經成為了高校素質教育不可缺少的主題(馬強2017)。
高校藝術教育內容主要包括音樂、表演、繪畫、音樂、舞蹈、播音等,以及相關理論知識(周術鋒,李衛東,林敏,王俊麗2017)。課程設置上不僅要包括文學、書法、美術、雕塑、建筑、音樂、戲劇、電影、戲曲、民間藝術等中外各個領域的藝術門類, 還引入各個地區的特色藝術(馬寶琳2018)。隨著社會的發展,這些教育內容也在不斷的變化、發展,以適應時代發展的需求。公共藝術教育課程不僅是我國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重要途徑,更為重要的是使學生心理健康、塑造學生的堅韌人格, 促進他們的全面發展(姜樂虹2018)。
二.現在的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的嚴重性
近年來大學生的自殺,抑郁,傷人等問題廣受關注。隨著經濟的發展,我們的生活邁入了快節奏過程中,就算是大學生也不能幸免,愛情、工作、學習、工作,哪怕是室友關系等,如果出現問題不及時的傾訴、解決,導就會致學生在心理發生狀況,也會影響其他的學生和整個校園的秩序。同時,學生與外邊的世界雖然緊密聯系,但都是虛空的認識,并沒有實際的觸碰,對于細節的美好還是心存期盼,沒有任何的抵御能力,導致心理健康問題的產生。就教育收益來看,我們要考慮大學生的教育內部收益和外部收益,內部收益是對學生本人而言的,嚴重的心理問題,直至心理危機,抑郁癥,會影響學生的學習、生活甚至給個人及家庭造成不可彌補的傷害。對于外部收益來講學生進入社會,給社會創造價值,但是如果有嚴重的心理健康問題,或者焦慮、抑郁等,那么他價值的體現也會受到影響(范靜波2013)。
三.藝術教育從古至今對于心理健康的影響
1.敞開心扉,宣泄情緒
藝術可以宣泄情緒,在中國古代有多少文人墨客寫詩填詞來表達自己的情感,閨怨詩,邊塞詩,壯志未酬的詩,為國為民的詩,表達愛戀的詩,無不是對自己所處所想所需所感抒發情感。杜牧的“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后庭花”,寓情于景,意境悲涼,感情深沉含蓄。蘇軾對亡妻的思念“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陸游對愛情失去的錯愕惋惜,“一懷愁緒,幾年離索。錯、錯、錯?!焙蔚鹊谋铩kS著時代的發展,大學生因為各種壓力變得焦慮、抑郁,很多時候沒有辦法敞開心扉,宣泄自己的情緒,而現代的一些情緒的排解方法,游戲,網絡等等都會讓壓力本身變得更加的難以排解,并且會產生新的問題,那么藝術可以更好的宣泄情緒。
2.精神的交流,意志的支撐
藝術的形式是多種多樣的,我們都能從藝術的表達形式里找出故事,找出共鳴,因為每一種藝術的創作都是凝結了創作者的心與情。詩歌、樂器、舞蹈等都可以表達情感,例如貝多芬《第五交響曲》,筆者聽過《第五交響曲》,在曲中你能感覺生命充滿荊棘和坎坷,但是要做命運的主人那種恢弘的氣勢,給人以內心的震撼,再多的苦難都會是生命的調和劑,貝多芬曾經說過:“命運就是這樣敲門的”,“我要扼住命運的咽喉”。而貝多芬本人也用一生的苦難和戰斗詮釋他的著作。他的一生和他的著作給多少人以震撼,讓多少人堅強。安娜·巴甫洛娃這位優秀舞蹈家,她的芭蕾獨舞《天鵝之死》講述了白天鵝與死亡進行斗爭時的頑強,那是對生的無限渴望也是對生命的敬畏,那蹣跚的步調,那一次次的振翅也像極了我們為著生活和生命,筆者瞬時感嘆,生命多美啊。這就是藝術的魅力它能通過那音符,那似乎于我們又及熟悉又忽略的細節給我們已提醒和震撼,而之后就是雷鳴般的感悟。這些藝術的芬芳可以讓我們在面對人生的眾多苦難的時候,是堅強和毫不屈服,而不是束手就擒,悲觀失望。當代大學生面對許多的心理壓力,正是需要這樣的芬芳布滿意識的世界。
3.寂寞的“世界”不在寂寞
藝術教育的形式多樣,可以是詩情畫意,可以是奔流不息的音符,可以是舞臺上短短的人生百態,無盡的悲歡離合,悲憤激昂、慷慨英勇。有很多種形式,藝術里的世界精彩絕倫的。隨著現代科技的發展人與人之間的溝通有面對面變成了面對多媒體的溝通,沒有了“云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的期盼和神往,所以當大學生面對眾多的壓力,處于無人說,無人傾聽的狀態,即使有人傾聽,難以達到共情,更是覺得無人理解,久而久之就會出現心理健康問題。而通過藝術教育,增加學生自信心,同時在學習的過程中可以發現藝術的樂趣,有共同愛好的學生會打開心扉的交流,更能促進與他人的溝通,獲得友誼,疏解壓力(庾銳光2018,毛瑞環2018)。
4.在藝術中體會幸福
我們都說藝術來源于生活,而每一個藝術作品都是藝術家的人生的一段時間的內心,情感,困苦或是愛情,思念等等的寫照,可以簡單的說藝術就是人生,充滿奇特和瑰麗,布滿荊棘和挑戰,寫滿無奈和熱情。大學生是住在象牙塔里的人,剛剛是人生的開始,沒有很好的體會人生和生活,對于生活和要面對的現實無力抗拒,產生壓力、焦慮、抑郁。而藝術教育可以讓學生了解藝術元素的美,藝術家創作的背后故事以及人生的美,進而純凈內心,提高自身的藝術修養,增加大學生的審美情趣,也增加對于人生,生命的理解,培養學生高雅的情操,健全的人格(周術鋒,李衛東,林敏,王俊麗.2018)。
5.藝術家是科學家,科學家是藝術家
藝術可以促進其他領域的發展,音樂作為一種高級的藝術形式對科學家有著很重要的影響(馬萬賓2010)。例如普朗克出生于德國荷爾施泰因,德國著名物理學家、量子力學的重要創始人之一。普朗克十分喜歡音樂并且具有音樂天賦,他會鋼琴、大提琴等,也曾為多首歌作曲,閑暇的時候經常與愛因斯坦一起合奏。愛因斯坦我們更是很熟悉,出生于德國,猶太裔物理學家?,F代物理學的開創者和奠基人,相對論、‘質能關系’的提出者。提出光子假設、成功解釋了光電效應,1921年諾貝爾物理獎。他同時也是一位出色的小提琴手,他酷愛小提琴,愛因斯坦的家人書信記錄愛因斯坦最珍愛的物品是小提琴和煙斗。達·芬奇是畫家,他的名畫《蒙娜麗莎》家喻戶曉,然而他也是在物理,醫學,軍事,地質方面都有建樹的科學家。藝術的功能在于它是自我表現和創造力的源泉,它對于人或者科學的思維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如靈感、邏輯、思緒、夢境等等。藝術也在于開發智力,或者為了情感體驗還可以是共情心理、視角和自我歡愉。培養科學家和工程師的麻省理工學院,開設了眾多門音樂課,筆者認為這是大多數人疑問的。答案就是科學家都喜愛音樂,很多科學家大都音樂家”。事實證明藝術可以讓其他學科的進行更好學習和思維的開拓。
6.藝術對于心理健康影響的科學依據
藝術治療(Art therapy)是一種用于治療的創造性表達方式,源于藝術和心理治療的交融。已經是一門獨立學科。在歐美各國用于治療抑郁癥、自閉癥、精神分裂癥,災后和戰后的心理危機干預等。藝術治療過程主要包含作為治療的藝術創作本身、學習藝術以及由此產生的醫生與對象的互動交流。藝術治療包含多種藝術手段,如繪畫、戲劇、音樂、雕塑、攝影等途徑(聶槃2019)。藝術創作的過程中可以放緩自己的情緒,放空、凈化、理解、接受自己?;貞涀约旱倪^去,接受現在的自己,而在未來中可以解脫,達到自己認識和自我成長。而學習藝術。在學習中找到一種內在于外在的平衡,隨著社會的發展我們的心理適應器落后于外部環境的變化,學習過程中對于“錯位”的“歸位”很有幫助??梢娫诳茖W的角度講藝術對于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是及其有幫助的。
綜上,現在高校應該加強對于藝術教育的重視,積極宣傳藝術教育并對藝術教育所需的基礎設施進行完善,隨著時代的發展,還以注意增加新的藝術元素和中國古老藝術元素的教授,有益于學生的心理健康。
參考文獻:
[1]熊迪,王怡.中外普通高校通識教育與藝術教育的比較研究淺述[J].大眾文藝,2016(21):214-216.
[2]馬強.公共藝術教育與大學生心理健康關系探究[J].大眾文藝,2017(13):240.
[3]周術鋒,李衛東,林敏,王俊麗.普通高校藝術教育功能價值及特征的研究[J].湖北體育科技,2018,37(08):743-747.
[4]馬寶琳.淺談云南普通高校公共藝術教育的可操作性策略[J].民族音樂,2018(05):90-93.
[5]姜樂虹.論普通高校公共藝術教育課程的設置與改進——基于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的培養[J].黃河之聲,2018(04):122-123.
[6]范靜波.教育收益研究:歷史、現狀與趨勢[J].當代教育科學,2013(19):6-9+24.
[7]庾銳光.音樂藝術教育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J].藝術科技,2018,31(10):286.
[8]毛瑞環.音樂治療對大學生心理健康干預優勢研究[J].北方音樂,2018,38(24):235+238.
[9]馬萬賓.論藝術審美對科學創造的影響[J].商丘師范學院學報,2010,26(07):35-37.
[10]聶槃. 藝術治療小史[N]. 中國美術報,2019-04-01(009).
[11]教育部.全國學校藝術發展規劃(2001-2010) [EB/OL]http://www.moe.gov.cn/srcsite/A17/moe_794/moe_795/200205/t20020513_80694.html. 2002-5-13 訪問日期:2019年10月2日
[12] 教育部. 全國學校藝術發展規劃(2001-2010) [EB/OL]http://www.moe.gov.cn/srcsite/A17/moe_794/moe_624/200603/t20060308_80347.html. 2006-3-8 訪問日期:2019年10月2日
[13] 教育部. 教育部關于切實加強新時代高等學校美育工作的意見[EB/OL]http://www.moe.gov.cn/srcsite/A17/moe_794/moe_624/201904/t20190411_377523.html.2019-4-11 訪問日期:2019年10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