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的世界本身是豐富多彩、個性各異的,不同的氣質類型和個性秉賦,在同樣的場境和表現條件下,所思所想所感所受是不一樣的。繪畫是觀察兒童個性差異的很重要途徑。
對于學齡前兒童,寫生在一定程度上是觀察能力的培養、個性思維方式的呈現。

這次寫生,對象是一組瓶子。來源于生活日用品的瓶子,有不同顏色和材質。面對同一組靜物,不同個性的兒童的繪畫語言有著相對差異。在引導過程中,教師需要引導兒童側重觀察和比較。作品來源于金寶幼兒園三棵柚美育中班兒童的作品。
5歲的任溪月,觀察事物仔細,迅速捕捉住瓶子的造型特點。采用了上下層分割的方式表現瓶子的前后關系,并用線條主觀組織和處理畫面。任溪月日常生活中個性相對冷靜,常常扮演觀察者的角色,在靜物表達中側重表現瓶子的造型與布局。
王乙迦在日常繪畫中用色偏愛暖色,是一個喜歡表達情感的小女孩,5歲半。小朋友在觀察瓶子的過程中側重瓶子的色彩特點與營造氛圍。對于這類個性的小朋友,教師需要及時給予鼓勵肯定。

姜鈞茹在日常生活中較自在,重感受,畫面側重于表達豐富的色彩。畫面有情節,瓶子如同在空中飄舞。寫生成為她和瓶子的對話方式。面對這類兒童,在引導中需順應她的感覺,需要尊重她感性表達的呈現方式,再用適合兒童的交流方式支持她深入進去。
胡瀚文是一個善于用語言表達的女生,偏愛紫色。寫生過程中往往會增加主觀的想象和感受,并帶有故事性。在引導過程中,教師更側重于兒童表達的完整性。
正所謂“人如其字、人如其畫”“字如其人、畫如其人”,通過兒童繪畫的解讀和觀察,我們可以在兒童那里獲得更多信息,也對個性豐富和平衡發展多一種視角和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