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澤航 肖卓靈
【摘要】: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背景下,借鑒傳統廉政文化建設的歷史經驗有助于社會轉型期的反腐倡廉工作。無論是從歷史維度還是從空間維度來看,廉政始終關乎國運民心,是社會良好運作的前提。
【關鍵詞】:傳統 新時代 廉政文化
“廉政”一詞首見于《晏子春秋》,字面意思即廉潔政治。在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時社會中,它始終代表著最廣大人民對政府和統治階層的理想訴求。廉政文化是人們關于廉政的知識信仰、規范和與之相適應的生活方式、社會評價,它是中華優秀文化和社會主義文化的一部分。
一、傳統廉政思想的形成與發展
《晏子春秋》:“廉者,政之本也。”以“廉”為核心理念的廉政思想作為國家管理的基礎,在諸子百家的理論學說中得到發展。儒家倡導“民本”、“正己”,主張“仁政”、“德治”。《尚書》曰:“民惟邦本”,孟子提出“民貴君輕”,荀子提出“君舟民水”思想,《大學》有“修身齊家”的要求,這些思想都提醒君主和官吏要勤政愛民,修身正己,樹立廉潔奉公的形象。自西漢“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以后,儒家廉政思想成為古代廉政思想的根本。而道家提倡的“去甚、去奢、去泰”原則,法家的法治思想,以及墨家的“尚賢”、“節用”理念等作為重要補充,在歷史變遷、朝代更迭中日臻完善,形成了包括“禮法并治”、“德主刑輔”、“崇德尚賢”等系統的廉政思想。
歷史經驗也證明,認真貫徹落實廉政思想的君主賢明,其統治的國家和朝代繁榮昌盛,如“貞觀之治”、“仁宗盛治”;反之,如明末君主奢靡,官吏腐敗,以致天怨民憤,人亡政息。
二、傳統廉政制度的建設與應用
古代廉政制度包括廉政政策及法律制度、職官設置及選拔制度和官吏管理及監察制度。
廉政政策主要為輕徭薄賦,裁汰冗員,減省官俸,君王帶頭崇尚節儉,禁抑奢侈;法律制度則體現在用峻法嚴懲官吏貪污腐敗的行為,如《唐律》首次針對職官規定“六贓”罪行,即強盜、盜竊、枉法、不枉法、受所監臨和坐贓。此后歷代多有沿用,至明洪武初期,朱元璋規定貪贓至60兩以上即處死刑,可謂對貪腐深惡痛絕。
在職官設置上主要采取權力分散與相互制約的方式,對群臣的執行權和管轄權進行限制。為使任用的官吏清廉賢能,由漢代“舉孝廉”、魏晉“九品中正制”到隋朝“科舉制”,官吏選拔制度逐漸發展,愈顯公平。
官吏管理及監察制度涉及對官員操守品行和才能政績的考核,如周朝以“六廉”為官員考核制度。秦漢之后設置監察機構和職官,如御史監察系統和諫官諫議系統,以勸諫君上、監督百官。這些廉政文化體系的建設維持了政府機構的正常運行,有力促進了國家的穩定進步。
三、新時代背景下的廉政文化建設
中國共產黨一向重視廉政文化的建設,歷代領導人都清醒認識到腐敗對于黨和國家的危害。早期共產黨通過實行民主制度,頒布“三大紀律,八項注意”,開展整風運動等舉措加強了黨的廉政建設,形成了理論聯系實際、密切聯系群眾、批評與自我批評三大優良作風。毛澤東同志熟讀歷史,以李自成的成功與失敗為鑒戒,“其興也勃焉,其亡也忽焉”。他下定決心抓好黨風廉政建設,并提出“兩個務必”思想,為中國共產黨執政打下了清正廉潔的基礎。然而,隨著物質條件發展,黨員隊伍擴大,一些人理想信念不夠堅定,面對誘惑丟掉了黨的優良傳統,帶壞了黨內風氣,嚴重損害了人民利益和黨的形象。
自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對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的態度之堅定,手腕之強硬有目共睹。他強調:“腐敗是社會毒瘤。如果任憑腐敗問題愈演愈烈,最終必然亡黨亡國。我們黨把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提到關系黨和國家生死存亡的高度來認識,是深刻總結了古今中外的歷史教訓的。”如今我們國家正處于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新時代,全面深化改革進入深水期、攻堅期,社會發展處于轉型期,在這個關鍵時刻,廉政文化建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總結歷史教訓和執政經驗后,黨的主要領導人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舉措。
在廉政思想方面:(一)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黨的十九大報告將“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確立為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方略之一。“必須堅持人民主體地位,堅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踐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這段論述既是對《共產黨宣言》基本思想的貫徹和遵循,也是對中國傳統廉政文化中“民本”思想的繼承和發展。(二)德治法治并重。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強調:“在全面推進依法治國進程中,必須堅持一手抓法治、一手抓德治。”道德是法制建設的思想基礎,法制是道德規范的制度保障。一個國家的治理,社會不良風氣的扭轉,離不開道德教化和法律約束。德法并治體現了對 “德主刑輔”思想的創新發展。
在廉政制度方面:(一)加強對權力制約,充分發揮民主制度;(二)加強對權力監督,建立健全監察考核制度;(三)加大對腐敗的懲治力度,完善廉政法律制度。孟德斯鳩曾說:“權力沒有制約就必然濫用,必然腐敗。”當權力能夠掌控和操縱利益分配,這就給腐敗提供了動機和機會,因此在制度層面對權力進行限制和監督是加強廉政建設的有效措施。十八大以來,在全面從嚴治黨的高壓反腐態勢下,一系列重大舉措相繼出臺,如頒布“八項規定”,推行簡政放權,設立監察委,修訂《中華人民共和國監察法》等。
新時代的廉政文化建設依然要結合實際國情,借鑒傳統廉政文化建設的歷史經驗,堅持發展創新和多項并舉,對腐敗問題零容忍,“老虎”“蒼蠅”一起打,通過制度設計形成反腐懲戒機制和防范機制,把權利關進制度的籠子,形成清正廉潔的官場風氣和社會風氣。
【參考文獻】
【1】楊建黨.儒家廉政文化:地位、結構與限度.江漢論壇,2018(10):137-142.
【2】祝平恒,朱忠祥.中國古代廉政思想及其歷史啟示.學理論,2015(35):91-93.
【3】谷昀凌.我國傳統廉政文化及其當代價值.湖北第二師范學院學報,2018,35(3):44-47.
【4】郭興全.中國廉政建設的理論與實踐.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4.
【5】中共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習近平關于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論述摘編.中央文獻出版社,2015.
作者簡介:程澤航(1997.6.11—),男,漢族,湖北武漢,武漢科技大學國學社社長,本科,武漢科技大學資源與環境工程學院,研究方向:安全工程
第二作者:肖卓靈,女,本科,武漢科技大學資源與環境工程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