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晴
故事主人翁:小田,男,17歲,職高物流服務與管理專業高二學生。
個人愛好:喜歡歷史、軍事、刀槍劍
性格特征:孤僻且暴躁,喜歡獨來獨往,對待同學和老師都很冷淡,班集體的大小事務都更是漠不關心,但是他對班上一個智力偏低下的學生又很好,常常給予幫助。
行為習慣:愛撒謊,不愛學習,還總是遲到。他帶過防狼噴霧、匕首、甩棍等違禁品到學校,在班上造成惡劣影響,甚至讓同桌小高(有輕微自閉)的情緒受到影響。和科課教師課堂頂嘴是家常便飯,很多老師拿他沒辦法。提到小田的名字,老師和同學都搖頭嘆氣,認為他是孺子不可教也,或是朽木不可雕了。
其他:先天唇腭裂,做過兩次手術,尚未痊愈。
案例原因分析
該生的叛逆行為是對自身先天缺陷的自卑以及進入青春期的一種表現,對外界都有一種敵對心理。既有青少年特有的共性,又有他本人的個性使然。他們往往把家長和老師的批評、幫助理解為與自己過不去,認為傷害了自己,因而就會表現出嚴重的敵對傾向。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三個:
一、家庭教育不力。田時兵家里有兩個姐姐,一個上大學,一個上職高,父母忙于打點生意,和孩子的交流很少,在老師面前常表現出無能為力的樣子,因為他先天的缺陷,又是家里的小兒子,家人都很寵溺他,處處遷就他。總說,拿他沒有辦法了,只能靠老師了,孩子在家是想干什么就干什么,特別是玩游戲,耍手機,直接管不了,甚至常常和父母頂嘴。
二、個別老師不懂得該學生的心理特點,不能正確對待他所犯的錯誤,處理方式不當,使矛盾和沖突惡化起來。甚至有老師在課堂上和他發生正面沖突。
三、職高學生特有的半幼稚半成熟的特點,使他看問題容易產生偏見,以為與老師、家長對著干很勇敢,是一種英雄行為,因而盲目反抗,拒絕一切批評,他還表現出對老師的教育已經全看透了的樣子,總表現為滿不在乎的樣子。
四、自身先天的缺陷,導致自卑心理,但是又不想外人看出他的自卑,于是用一些過激的行為和態度來掩蓋內心的自卑,讓自己顯得“強大”。
輔導方法:
1、家校共育,爭取家長的配合:首先主動聯系家長,了解小田的家庭情況以及平時的表現,在與家長深入溝通后,達成共識,對癥下藥,主要針對他思想觀念的扭轉。
2、改善家庭教育環境:指導家長閱讀一些教育孩子的書籍,特別是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書籍,提高自身教育水平。家長抽出更多的時間和孩子交流、溝通,多鼓勵、表揚,少批評、說教,合理對待孩子的需求,在不挫傷他的自尊心,尊重他、信任他的基礎上給予必要的控制和教育,幫助他重塑自信。為孩子安排一些有意義的活動,有目的地讓他分散其自卑心產生的不良習慣的注意力,力求走進孩子的內心,讓他感受到生活的美好,不斷調整他的心態,從而樂觀從容地看待世界。
3、春風化雨,堅持疏導教育:教師要正確對待這類學生,避免直接批評,不要與他發生正面沖突,要注意保護他的自尊心,采取以柔克剛的教育方式。當他犯錯誤時,不要當著全班同學的面點他的名字,而是在與他個別交談時動之以情,曉之以理,耐心幫助他分清是非,意識到自己的錯誤,并愿意主動地去改正。逐漸緩解緊張的師生關系。
4、因勢利導,揚長避短:老師要善于挖掘學生身上的閃光點,充分發揮其作用。每當我看見他幫助班上一個智力偏低下的同學小付時,我便在班上大張旗鼓的表揚他,讓他明白他還是有值得別人學習的優秀一面,在班上找到自己的存在感和責任感。平時多和他聊軍事、歷史,尋找共同話題,使他把大部分對我卸下防備,有利于走進他的內心,慢慢的他開始和我說真話,講實話。目前,收效很不錯的。
5、本人的自我調節:有一次發現他在看關于塔利班恐怖組織方面的書籍,而且在與家長溝通中了解到他曾透露以后想去國外當雇傭兵。針對他的這種不好的思想,根據他對軍事的喜愛,指導他閱讀一些偉人、軍事家成功事跡的書刊,對他進行正面引導,糾正錯誤的思想認識。把注意力引到學習上,啟發、誘導他走出錯誤的心理誤區。
6、持久地心理輔導:他的這種頑固的逆反心理不是一、兩次說服教育就可消除的,要反復抓,抓反復,平時多留意觀察他的情緒變化,經常與他交流、溝通,深入了解他的內心世界。但是似乎每次都沒有真正的走入他內心深處,他始終對我有所保留。后來我反思問題所在,反反復復在想:會不會是因為我每次都在刻意回避他唇腭裂這一先天的缺陷,因為我有所保留,所以他才對我有所保留呢?在一次他與同學發生沖突后,我思前想后過后,我做了一個重大決定:在他的傷口上撒一把鹽!一天中午,把他帶到學校涼亭,開門見山的問他:是不是因為自身的缺陷而自卑?他愣住了,然后小聲回答:沒有。我又說:在我看來,你就是因為自身先天的缺陷,導致自卑心理,但是又不想外人看出他的自卑,于是用一些過激的行為和態度來掩蓋內心的自卑,讓自己顯得“強大”。當我說完這些話后,他先是震驚,隨后轉為沉默了。我猜他是沒有想到我會說得這么直接,直戳他內心深處。其實我知道這無疑是給他傷口撒了一把鹽。他沉默后,開口了,給講訴了上小學的時候因為缺陷被同學嘲笑、排擠,甚至挨打,慢慢的他開始用他的方式保護自己,不愿意與人接觸,并且渾身帶刺,讓自己顯得很“強大”......聽完,我心痛了,慢慢告訴他:那會兒大家都還小,不懂事,才會對你做出傷害的你行為。現在班上沒有一個同學或老師會因為的缺陷嘲笑你,瞧不起你,只會因為你的不好的行為而排斥你,瞧不起你。此次談話之后,他似乎打心眼里接受了我。
輔導效果:
通過輔導,小田的逆反、自卑心理已逐漸消除,和同學、老師的緊張關系也得到了緩解,最大的一個變化是不會再做一些過激的行為,而且做錯了事能主動承認,學習也比以往也認真,上課主動舉手回答問題,課后和同學討論。還常常主動和我談心,聊他對未來的規劃,甚至還會給聊屬于青春期的小心思,讓我給他建議。他還會給我反映班級出現的狀況和問題,并提出他的看法。總之,目前學習和思想都呈一種積極向上的勢頭,成績也在逐步提升,思想也日益成熟。
體會:
在職高班主任的工作中,我們肯定會遇到許多特殊的孩子,如何讓班級變得和諧,讓學生變得像學生,應該針對不同的特殊性,抓住機遇,有的放矢,耐心地工作,才能教育個別學生,取得整體的進步。取得進步的學生也不是一次教育就可以一勞永逸,學生的個性發展還會有反復,因此,常抓不懈才是最重要的。還有特殊中的特殊,就可以采取非常手段,比如小田,我在他的傷口上撒了一把鹽,反而讓他的傷口得以愈合。
后記:
教育從來都不是個人的事。國家、社會和家庭卻把這個責任交給了學校和老師。尤其是職高學校的特殊孩子,家長幾乎是抱著放棄教育的心態把孩子送到職高學校來混年齡。其實孩子心理和生理每一天都發生著顯著的變化。不管是成長過程必經的問題還是心理問題,都應該及時給予正確的引導和疏導。作為一名老師我有責任做好的對學生的教育工作。可我們又不得不承認教育好一個孩子絕不是一個教師就可以做到的。它還需要社會、家庭、學校、學生自身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