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靜 嚴秀華 馬佳美
摘要:由于互聯網以及個人移動智能終端技術的發展,誕生了共享經濟這一嶄新的業態,而因為在優化社會資源配置和提升其利用率方面的巨大潛能,共享經濟的發展得到了各地政府在政策方面的支持。因為相關法律法規的滯后和企業在管理經驗和制度方面的欠缺,以共享單車為代表的多個領域的共享經濟發展都出現了問題,存在用戶的權益訴求得不到保障、對提供共享服務的企業經營行為缺乏全面的有效監管,以及配套的設施與政策相對落后等現象。本文基于對城市共享單車發展過程中出現的上述典型問題的深入探究,對共享單車企業目前面臨的困境進行分析,進而基于實現城市共享單車長期健康發展提出了幾點策略。
關鍵詞:發展對策;共享經濟;城市共享單車
一、引言
近年來誕生的共享經濟模式中,共享單車的發展最為迅猛,在解決市民出行問題和節能減排方面產生了明顯的正面作用,其價值得到了絕大部分市民認可的同時,出現的問題也最多。無論是共享單車的運營企業、用戶,還是城市管理方都不同程度地遇到了困境。因此,基于完善共享單車運營以及監管體系,探究共享單車發展中存在的典型問題及其成因,對企業和政府部門而言都已經是一個十分重要的課題。
二、基于共享經濟視角下的城市共享單車發展
在城市化進程迅猛推進的過程中,公共交通體系運行承受了巨大的壓力。南于人口密度的迅速提升和市民居住、工作環境的復雜化,人們在交通出行方面付出了過多時問和經濟成本,而擁堵的道路也加劇了城市空氣與環境的污染問題。因此,通過共享資源而優化城市空問與資源的利用,通過發展共享經濟改善城市公共生活空問和提升資源的利用率,不僅得到了政府部門政策方面的支持,也受到了市民的擁戴和獲得了資本市場的積極響應,城市共享單車就是在這種情況下極速發展起來的。
(一)概述
自行車因其輕便、快捷和易于操作,在短距離出行時作為代步工具的優勢十分明顯。加之單車騎行過程中能夠有效地鍛煉身體,因此在過去近百年都是人們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交通工具。但是由于近年來家用汽車的普及,以及人們出行距離越來越遠,讓白行車的使用頻率明顯下降。而且在大中城市中,白行車的停放和保管不便導致很多人放棄了這種出行方式。但是在公共交通體系的覆蓋范圍內,車站與人們的出行目的地之問往往存在一定的距離,依靠步行需要消耗大量時問,給原本就承受工作和快節奏生活壓力的人們帶來額外的負擔。因此,早在2007年部分城市就開始將公共白行車作為公共交通系統的補充,推行了有樁式公共白行車租賃服務,受到了市民的歡迎。而在2015年基于互聯網構建無樁式共享自行車租賃平臺,成了新的城市公共自行車租賃服務模式,并且在次年進行了大范圍的推廣。由于市場一致看好城市共享單車經濟的發展前景,短時問內就有多家企業融資成功并紛紛入市運營,迄今為止共享單車的應用已經覆蓋了絕大部分的一二線城市。
(二)城市共享單車發展帶來的正面效應
在短短的兩年發展時問里,在為市民提供便捷、環保的出行服務方面,共享單車的投入使用基本達到了人們預期的效果。首先,據不完全統計,在投放了共享單車的一線城市中,約1/4的共享單車用戶每天都會使用其作為交通工具,側面說明這一部分人群以共享單車作為上下班或上學等的必備工具,減輕了公共交通系統的運行壓力,在短距離出行時無須再駕車或乘坐公交與地鐵。其次,共享單車的使用人群絕大部分是三十歲以下的群體,并且平均騎行距離約三公里,而這不僅可以有效改善這一年輕群體的健康狀況,還能降低其對汽車等能源、資源消耗型交通工具的依賴,對降低社會能源總消耗和推行綠色出行理念具有深遠意義。再次,在穩定使用共享單車的人群中,對其帶來的便利非常滿意。
三、城市共享單車發展面臨的多方面困境
雖然目前共享單車的發展給用戶創造了新的出行選擇,讓人們在短途出行和公交轉乘方面節約大量的時問和精力,也有效減少了城市交通系統的污染物排放量。但是繁榮的表象背后卻隱藏著多個方面的風險和問題,對共享單車的運營企業、用戶以及城市管理者而言,都是需要嚴肅思考和深入探究的問題。
(一)城市共享單車企業運營出現的問題
雖然在各地政府的支持下,白2016年起數十家共享單車企業紛紛入市運營,通過多輪融資實現大范圍、大密度的共享單車投放。但是,由于相關企業將精力全部放在擴張方面,對單車使用狀況、用戶的個人信息管理以及資金的使用方面缺乏成熟的遠期規劃,導致管理比較混亂和盈利模式不明確。因此,在很短的時問內就有很多企業相繼退出了市場。一方面與市場的不成熟和監管體系不完善有關,在無序的競爭下規模偏小的企業尋覓不到生存空問。另一方面則主要是共享單車企業運營模式和理念單一,對用戶而言這些企業的服務相互之問具有極強的可替代性。因此,企業之問的競爭成了簡單的投放量和覆蓋面的競爭,加劇了企業盲目擴張的態勢。因此,共享單車企業的運營模式存在明顯的不可持續性,如果不能及時找到有特色的盈利模式,倒閉幾乎只是遲與早的問題。
(二)共享單車的無序投放和監管缺失導致的城市管理問題
在共享單車概念的誕生之初,各大城市相繼推出了支持其投放運營的優惠政策,為企業業務的開展提供了便利條件。但是隨著越來越多共享單車企業的入市運營,由于極力搶占客戶資源而紛紛加大單車投放量,導致共享單車占用了過多城市空問。并且因為相關企業對車輛的管理不善,使單車的停放侵占有其他用途的公共空問,引起部分市民的不滿,并且給城市管理帶來了很大的負面影響。
(三)共享單車用戶行為失范的問題
在共享單車的使用過程中,南于遭到破壞或將車輛非法侵占,不僅讓其他用戶的使用受到影響.也給企業造成很大的損失。據統計,南于遭到蓄意破壞導致的共享單車損失率高達lO%。而為了實現CPS定位和網絡化運營,共享單車的生產使用了大量高新技術。因此對企業而言,這部分損失是非常大的經濟負擔,給原本就盈利困難的共享單車企業發展帶來更大的不確定性。
(四)城市共享單車用戶的權益訴求沒有保障
在相關法律法規發展滯后以及企業管理不夠完善的情況下,城市共享單車用戶的權益訴求得不到保障的問題日益突出。首先,伴隨著退市企業的增多,押金退還難成了困擾用戶的首要問題,由于前期押金管理法規的不完善,導致企業在退市后用戶難以順利拿回押金。其次,在單車使用過程中發生的人身傷害事件越來越多,而由于責任界定困難和法律依據不足,用戶在爭取賠償時投訴無門,相關保險理賠規范也尚不健全。再次,由于網絡化的運營管理模式,導致用戶的個人身份信息、支付賬戶信息等存在泄露風險,而共享單車企業在保障用戶信息安全方面的責任和措施不夠明確,導致用戶面臨巨大的經濟損失風險。
四、實現城市共享單車經濟長期健康發展的有效策略
鑒于共享單車在保障市民出行和改善城市環境方面的巨大潛力,其應用價值應給予肯定。因此雖然目前出現了種種問題,但是無論是政府部門、共享單車企業還是社會公眾都應立足于共享經濟的長期健康發展,共同探究有效的改進措施。創造出共享單車使用的社會效益的同時,讓其對資源的利用率得以進一步提升,也讓企業盡快擺脫運營與盈利模式的單一化困境。
(一)政府部門應完善相關監管制度和法規
針對目前共享單車無序投放、用戶行為失范以及用戶權益訴求沒有保障的問題,政府部門應從企業入市審查和監管方面完善法律法規。首先,應對當地的共享單車市場需求進行必要的調研,了解市民對共享單車服務的需求量及其分布,進而對企業的入市運營進行規劃決策,將投放量、停放地點以及企業應承擔的管理責任進行規范化。其次,對蓄意破壞共享單車的行為明確處理辦法,與企業合作建立信用管理聯動機制,把市民的行為納入征信體系管理。最后,完善對押金收取、退還以及保險理賠等方面的法規,保障共享單車用戶的權益并規范企業的管理行為。
(二)共享單車企業要在技術層面尋求突破
基于互聯網平臺的共享單車企業,其運營管理對技術的依賴性極強,用戶基礎信息、網絡支付以及用戶與車輛狀態的認證等都需要依靠互聯網完成。因此,共享單車企業要想提高市場占有率,應從技術創新方面著手,在車輛定位、認證以及用戶管理等方面擁有核心技術,才能形成自身服務的不可替代性,并以此為基礎創造利潤增長點,尋求穩定的盈利模式,從而奠定長期運營的基礎。
(三)建立社會公眾共同參與的監管體系
共享單車的使用初衷是便民,因此在管理方面也應發動公眾參與,以社區為單位強化對單車停放和使用的規范化管理。首先,相關企業和政府部門應鼓勵民眾監督單車的使用狀況,發現被破壞和據為己有的情況及時反映給平臺進行處理。其次,根據用戶的反饋和對企業運營數據的分析及時調整相關區域的服務,增減車輛投放量或停放地點。最后,基于與企業的溝通和對市民需求的了解,在遠景城市規劃中,政府部門應為共享單車的停放和騎行預留合理的空問,優化城市空間的利用并為企業營造更好的運營環境。
五、結束語
共享經濟的發展雖然由于政策法規的滯后而產生了一系列問題,但是從長遠的視角來看,通過互聯網實現更多資源共享是解決人類社會發展的可持續性的重要手段。因此,社會各界與政府部門都應積極探索解決方案,為共享經濟的健康發展創造條件。
參考文獻:
[1]李琨浩.基于共享經濟視角下城市共享單車發展對策研究[J].城市,2017(3):66-69.
[2]基于共享經濟視角下城市共享單車發展對策研究[J]。數碼世界,2017(8):196-196.
[3]田雨碹.基于共享經濟視角下城市共享單車發展對策研究[J].環渤海經濟嘹望,2018(1).
[4]徐惠芳.基于共享經濟視角下我國共享單車市場現狀及其前景[J].時代金融,2017(27):304-305.
[5]楊勝剛.基于共享經濟模式下的城市共享單車發展研究[J].現代營銷(下旬刊),2017( 11):237-237.
[6]文清.基于共享經濟視角下城市共享單車發展對策研究[J].財訊,2017( 18).作者簡介:
陳靜,嚴秀華,馬佳美,蘇州市職業大學,江蘇蘇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