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冉冉
摘要:2019年1月10日,隨著紅米Redmi獨立品牌發布會的召開,智能手機領域又掀起了關于“雙品牌”的討論。本文以“華為+榮耀”的發展歷程為例,基于生命周期的相關研究,探討智能手機構建“雙品牌”戰略的原因及舉措。研究發現構建“雙品牌”的直接原因是擴大客戶群,進一步盈利;其次是打造“國民品牌”。在構建過程中,要注重兩個品牌的客戶群體應減少交集,并且注重創新研發,滿足需求,創造需求,選擇合適的銷售渠道,線上線下同時進行,提高銷售效率。
關鍵詞:雙品牌;生命周期;原因;舉措
一、理論回顧
品牌生命周期理論將完整的品牌周期劃分為導入期、知曉期、成名期、維護和完善期、退出期。從產品生命周期的視角來看,面世的每一項產品都在經歷導入期、成長期、成熟期和衰退期這樣四個階段,結合“榮耀”手機的發展歷程,我們將討論重點放在品牌導入期和成長期。
二、研究方法與設計
本文采用單案例研究方法,通過官網、媒體等渠道收集資料,以縱向視角探討華為實施的雙品牌戰略。選擇華為,主要原因是華為的雙品牌戰略在國內智能手機領域開展時問早,具有創新性,并且實施結果較為成功。
三、案例分析
(一)品牌導入期(2011年~ 2013年)
2011年,榮耀產品線誕生,最初用戶反響平平,這主要是因為手機配置不高,價錢卻與當時正火的小米相差無幾。2012年,榮耀新產品上市后好評如潮,榮耀手機被部分消費人群追捧,華為也即將在中高端市場推出新產品,兩個品牌的定位基本形成。2013年,榮耀從華為品牌獨立,成為一個“成年的嬰兒”。榮耀品牌獨立的最初目的是對抗小米這一互聯網手機品牌,它的目標客戶是依賴互聯網的年輕人。華為則不同于榮耀,它開始主攻中高端市場,受眾客戶是商務人士。
(二)品牌成長期(2013年~至今)
在品牌成長階段,榮耀手機專注于細分市場,推出“質價比”較高的產品,追求品質,針對年輕客戶在音樂、游戲上做出改進,并且主動創新研發,榮耀Magic,就是榮耀品牌推出的首款智慧手機。獨立之后的榮耀成功實現了對小米的超越,但此時的榮耀已經不把超過小米作為目標了,它在創新的道路上前進,力爭互聯網手機的巨頭。在其他手機品牌瘋狂鋪設線下銷售渠道的同時,榮耀手機主動從線下門店撤出,采用“眾籌共建”的銷售渠道,通過利益共享,提高銷售渠道的效率。華為品牌也依舊注重中高端市場,注重品味和品質,關注商務人士的需求,
四、構建“雙品牌”戰略的原因及措施
(一)構建原因
1.覆蓋更全面的客戶群體
原來單一的品牌無法滿足不同消費者的多樣化需求,在構建雙品牌之后,榮耀關注依賴互聯網的年輕人,華為關注中高端的商務人士。兩者細分市場細分客戶,用自身產品的特點覆蓋了更全面的目標客戶。
2.與對手競爭,爭取“國民品牌”的榮譽
市場中不乏競爭,有競爭就有排序,消費者會對名列前茅的品牌記憶深刻,在購買手機時會重點關注那些品牌。榮耀獨立的最初意義就在于與大熱的小米抗衡,爭取互聯網內年輕人的市場份額,將華為和榮耀推至手機品牌的榜前,打造國民品牌。
(二)構建措施
1.獨立前
當另一品牌還尚未獨立時,要評測它成長的可能性,榮耀手機在獨立前,應用華為研發技術,讓榮耀2與小米2抗衡,獲得好評。
2.獨立后
在此階段,獨立品牌要根據自身發展要求,確立自己的品牌含義、受眾客戶、銷售渠道。榮耀手機將自己界定為注重“質價比”的手機,并將目標客戶圈定為依賴互聯網的年輕人,只有這樣它才可以根據年輕人的特性創新產品,滿足需求甚至創新需求。
除此之外,華為也在內部實行平等原則,將華為和榮耀同等看待,二者不是相互擠占市場的競爭者,而是共同擴大市場的合作者。
五、研究結論
本文采用單案例研究方法,從縱向視角探討了“華為+榮耀”的雙品牌之路,對有意打造“雙品牌”的企業具有借鑒意義。研究發現,構建雙品牌可以覆蓋更全面的客戶群體,實現效益最大化,打造更龐大的品牌帝國。在構建過程中,要注意兩個品牌目標客戶的分離,做到客戶不重復,專注于目標客戶提升市場份額,還要注重創新研發,緊跟科技潮流。
參考文獻:
[1]潘成云.品牌生命周期論[J].商業經濟與管理,2000(9):19-21.
[2]陸離.榮耀全球戰略啟動[J].搜狐新聞,2017.1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