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文杰
摘要: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是一個人學習的內驅力,如果學生有著濃厚的學習興趣,那么他們就會積極自主地投入到學習活動中。跳繩是中考體育的選測項目之一,跳繩練習不受時間、場地、空間限制,而且跳繩對促進學生大小腦的協調發展以及開發右腦潛能具有一定的作用。如果學生有著濃厚的跳繩興趣,那么他們就會積極自主地投入到跳繩運動中。因此,教師一定要多措并舉,培養初中生的跳繩興趣,從而讓學生能夠積極自主地投入到跳繩運動中,進而獲得身心的健康發展。
關鍵詞:初中生;跳繩;興趣
跳繩是一種非常有效的有氧運動,其不僅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還易攜帶、價格便宜,更可以促進學生大小腦的協調發展以及身體體能的協調發展。而且素質教育背景下,體育教學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學生只有形成了較強的體育技能和體育習慣,具備了較強的身體素質,才能更好地展開學習活動。因此,教師一定要多措并舉,培養初中生的跳繩興趣,讓學生積極地投入到跳繩運動中。
一、花樣跳繩,培養初中生的跳繩興趣
很多學生在小學階段就已經學習過基本的跳繩,如果初中體育教師依然是教學生一搖一跳,不僅會降低學生對跳繩的興趣,更會降低課堂教學效率。因此,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展開花樣跳繩,讓學生有一種“啊,原來跳繩還可以這樣來跳……”的感覺,進而讓學生帶著濃厚的興趣展開跳繩運動。
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雙人同搖同跳,即一人拿著繩子的一邊,一起搖一起跳。兩個學生必須密切配合,才能進行雙人同搖同跳的連跳。
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進行正反交叉跳,即學生正常跳過一次后,將繩子變成交叉狀,然后學生交叉跳過,這個花樣跳繩的難度比較大,學生不僅要把握好節奏,還要注意跳過繩子。整個跳繩過程中,不僅會增強學生的身體素質,還會培養學生的意志力。
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進行多人跳繩,即兩個學生負責搖繩子,其他多個學生一起跳繩,他們可以轉圈跳,可以單腳跳。學生人數越多,連續跳繩的次數有可能越少,因為只要有一個學生踩線,那么就得重新開始。
豐富多彩的跳繩種類不僅會增強跳繩的趣味性,還會培養學生的跳繩興趣,更會提升學生的跳繩能力。有條件的學校,教師可以運用多媒體課件進行示范教學,讓學生通過直觀的多媒體課件,學習更多的跳繩種類,感受更多的跳繩花樣。不具備多媒體課件的學校,教師可以親自展開示范,或者鼓勵喜好跳繩的學生進行花樣跳繩的示范,從而讓學生學習到更多的跳繩花樣。
二、多樣化練習,調動初中生的跳繩興趣
跳繩是一項耗時少、耗能大的有氧運動,學生跳一段時間后就會感覺到疲憊。如果教師一味地讓學生自由練習,那么學生有可能會因為枯燥而降低跳繩運動的興趣和效率。因此,教師要結合跳繩運動的特點,并結合初中生的運動特點,引導學生展開多樣化的練習,從而調動初中生的跳繩興趣。
首先,教師可以引導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展開跳繩競賽。即,學生們以小組為單位或是單人跳,或是雙人跳,或是多人跳,連續跳繩次數最多的小組獲勝。小組競賽模式下,每一個學生都會積極自主地投入到跳繩運動中,每一個學生都會盡自己的最大努力。而且跳繩能力強的學生會不斷地督促跳繩能力欠缺的學生,進而學生就會忘卻疲憊,享受跳繩的樂趣。
其次,課堂時間是非常有限的,教師可以組織班級學生建立課外跳繩興趣小組,讓學生利用課外時間進行跳繩練習。課外興趣小組不僅會培養學生的跳繩興趣,更會促使學生養成終身運動的良好習慣。
三、分層教學,提升初中生的跳繩興趣
班級學生是存在差異性的,不僅是認知方面的差異性,還有體育運動方面的差異性,具體表現在,有些學生輕輕松松就能連續跳幾十下,然而有些學生的身體欠協調,只能連續跳幾下。教育教學要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性,既然學生在跳繩方面存在差異性,那么教師就要結合班級學生的運動特點進行分層教學,從而讓每一個學生都能感受到跳繩的樂趣。
首先,教師要引導班級學生進行分層練習。花樣跳繩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引導跳繩能力強的學生學習三種跳繩花樣,并將三種跳繩花樣連續跳出來;教師可以引導跳繩能力欠缺的學生學習兩種或者一種跳繩花樣,并促使他們將跳繩花樣連續跳出來。層次性的練習過程中,學生不僅會體驗到跳繩運動的成就感,還會因為成就感而形成濃厚的跳繩興趣。
其次,教師要對班級學生進行層次性的評價。教師可以建立學生檔案,分別記錄學生的體育基礎以及成長變化,并結合學生的具體表現,對學生進行鼓勵和批評。如跳繩基礎較差的學生,經過認真練習,有了較大的進步,那么教師就要進行積極的肯定和贊賞;如跳繩基礎較好的學生,認為自己跳繩基礎好而沒有認真練習,那么教師就要進行相應的點播和引導。層次性的評價,充分地尊重了學生學習主體的地位,使得每一個學生都能在原有基礎上獲得發展和提升。
總而言之,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如果學生有著濃厚的跳繩興趣,那么學生就會全身心地投入到跳繩運動中,就會獲得身心的健康發展。因此,教師要多措并舉,通過花樣跳繩教學,多樣化練習以及分層教學等策略,培養學生的跳繩興趣。
參考文獻:
[1]張云英.初探初中體育教學提升學生主動參與的策略[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8 (03).
[2]玉素甫江·庫爾班江.淺談在初中體育教學中如何發展學生的個性[J].課程教育研究,2018 (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