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惠琴
摘 要:隨著教育事業尤其是學前教育事業的快速發展,如何開發和利用自然環境資源,并以此來豐富幼兒教育教學活動已經成為幼兒園和學前教育學者關注的熱點,不僅僅解決了偏遠地區幼兒園教學資源短缺的問題,更為創新學前教育教學模式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基于此,本文將簡要闡述幼兒園自然環境資源有效開發利用需要注意的幾點原則,就幼兒園自然環境資源有效開發利用進行深入探討,希望為學前教育工作者提供有價值的參考與建議。
關鍵詞:幼兒園;自然環境;開發利用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明確指出 :“教育活動的內容要貼近幼兒生活,要利用自然環境,本土特色等多種教育資源,讓幼兒進行觀察、發現、探索,擴展幼兒生活、學習的空間,開展豐富多彩、富有價值的教育活動。”在城鎮化和工業化進程逐步加快的背景下,學前教育事業迎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幼兒園的現代化設備一應俱全,漂亮的裝飾和精致的玩具引人注目,切實為孩子們的學習與生活提供了良好的條件,而相對于智能化的教學設備和玩具而言,自然環境資源更具有探索與探究的價值,成為新時期增添幼兒教育活力的新元素,是幼兒認識世界、探索世界有效途徑。
1 幼兒園自然環境資源有效開發利用需要注意的原則
“生活是教育”、“大自然是活教材”,在學前教育事業快速發展的背景下,自然環境資源可謂是思想的活的源泉,更是知識的最重要源泉,注重自然環境資源的開發,是培養幼兒探索與實踐精神的重要基礎。筆者認為開發和利用自然環境資源時需要注意以下兩點原則:其一,安全性。安全需要放在幼兒教育教學工作的首位,由于幼兒對于世界的認知和生活經驗有限,分不清哪些是可以吃的,哪些是不能吃的,自我保護和自我防范意識薄弱,幼兒教師需要遵循安全性原則,杜絕幼兒摸到、吃到有毒的物質;其二,探索性。重視自然環境資源的探究性,能夠有效提升幼兒的觀察能力、思考能力與動手實踐能力,組織和開展探究性的區域活動,如交給幼兒幾種不同種類的植物種子,引導幼兒種植并深入觀察生長過程,待植物長大后鼓勵孩子們探索和交流植物的不同點,以此來激發幼兒探索自然世界奧秘的熱情。
2 開發利用幼兒園自然資源的策略
2.1 利用自然資源,豐富幼兒區域活動
毋庸置疑,3-6歲兒童正處于身心發展的關鍵時期,有著新陳代謝旺盛、好奇好動的顯著特征,幼兒園區域活動不僅僅有利于增強幼兒的身體協調性,而且能夠培養幼兒的社會性發展能力。泥巴是常見的幼兒園自然環境資源,幼兒通過玩泥巴不僅僅可以探究土壤的奧秘,而且也為發揮孩子們豐富的想象力創造了良好的條件,培養和提升了幼兒繪畫、粘貼和塑型的能力。與此同時,幼兒教師可以引導幼兒利用泥土來種植菊花、月季花等植物,同時也可以種植辣椒、西紅柿等蔬菜,并引導孩子們進行除草、施肥、澆水和捉蟲,這樣不僅僅激發了孩子們探索大自然的興趣,而且有利于孩子們形成勞動果實來之不易的意識,對于幼兒健康成長有著很大的積極作用。與此同時,在夏天,麥稈和麥穗能很好地豐富幼兒園室內區域活動形式,鼓勵幼兒從家里帶來田地里落下的麥穗和麥稈,幫助幼兒將麥稈、麥穗做成精美的作品,并放在教室內的美工區。
2.2 發揮自然環境資源的藝術教育價值
近年來,“以幼兒為本”“素質教育”的教育教學理念日益受到廣大幼兒教師的重視,在社會經濟快速發展的新時期,審美教育已經成為學前教育教學工作的重要內容,音樂作為幼兒園審美教育的重要載體,在學前教育中扮演著十分重要的角色。蚌殼是人們生活中常見的自然環境資源,也是幼兒園開展音樂教學的良好素材,幼兒教師可以放下打擊樂器、沙球和小玲等音樂教學工具,利用幼兒生活中十分常見的蚌殼開展音樂節奏教學活動,拿出事先準備好的蚌殼,示范和引導幼兒將適量的沙子裝入空蚌殼內,把蚌殼合攏后在吻合處粘貼上膠布,組織孩子們輕輕地搖動蚌殼,這時就會發出“沙沙”的聲音,促使幼兒初步感受到音樂節奏的概念,為后續的音樂教學奠定良好的基礎。幼兒教師可以將常見的蘆葦作為開展美術教學的素材,并將孩子們分為若干組,組織孩子們以組為單位畫出蘆葦生長的姿態,一些孩子們不僅畫出了蘆葦生長的模樣,甚至還描繪出了蘆葦隨風搖曳的生動姿態,很好地培養了幼兒發現美、感受美和表達美的能力。
2.3 利用自然資源,創新體育活動
眾所周知,促進幼兒德、智、體、美全面發展是教育事業的出發點與落腳點,而體育正是實現德育、智育和美育的重要基礎,也是促進幼兒身心健康發展的重要保障,在學前教育深入改革的背景下,傳統體育教學已經逐步不適合現在的教學環境與教學背景,孩子們對于“灌輸式”“填鴨式”的傳統教學反應平淡,甚至產生了一定的抵觸心理,因此,幼兒園需要充分發揮自然環境資源在體育教學中的獨特價值,激發幼兒參與體育教學活動的積極性與主動性。如利用家長和小朋友自帶的柳條編制成小小羽毛球拍,引導孩子們練習打羽毛球,發展幼兒的臂力與跳躍能力,或者把小球放在自制的球拍上,培養幼兒的平衡能力;將稻草繞成團變成草球,促使幼兒練習投擲、踢和滾的基本技能。利用自然環境資源自制體育器材,孩子們在相互交流、相互合作中享受自制體育器材帶來的樂趣,培養幼兒活潑開朗、勇敢拼搏和團隊協作的良好品格,保障幼兒在增強自身身體素質的同時,享受創意自然環境的樂趣,獲得社會性發展的能力。
2.4 注重家園合作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層之臺,始于壘土”,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礎,是整個教育的起點,同時也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在幼兒園開發和利用自然環境資源時,注重發揮家園合作優勢,有利于收獲意想不到的效果。“五月五,過端午,粽葉青,糯米香;掛菖蒲,帶香包……”在端午節來臨之際,幼兒老師要充分發揮農村自然資源的顯著優勢,邀請家長共同開展“粽葉飄香”傳統文化實踐活動,幼兒老師的指導下,幼兒和家長利用粽子葉、糯米、棗子等農村常見的自然環境資源認真地包粽子,深刻地體會到了傳統文化節日的魅力,家園合作是一加一大于二的促進幼兒園課程改革的有效手段,幼兒園需要深刻意識到家園合作在自然環境資源開發利用中的獨特價值,激發家長參與幼兒教育的積極性與主動性,通過實踐教學活動促使孩子們切身感受到開發自然環境資源的樂趣,大大提升了幼兒的綜合素養,同時也增進了幼兒、家長和教師的心理距離,為孩子們的健康成長創造良好的條件。
3 結論
總而言之,自然環境資源在幼兒教育教學中有著很高的開發和利用價值,是豐富幼兒園教學資源和提升學前教育質量的有效途徑,作為新時代的幼兒教師,需要不斷創新自然環境資源開發形式,積極提升幼兒教育教學質量,為幼兒未來的成長與發展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 王青茹.感受自然,探索自然——淺談自然環境在幼兒園科學活動中的作用[J].作文成功之路(上),2018(08):42.
[2] 徐翠.百變材料 創意無限——農村自然資源在幼兒園的妙用[J].新課程(綜合版),2018(07):35.
[3] 于幸佳.環境資源在幼兒園自然生成課程中的利用[J].好家長,2018(32):60.
[4] 宋曉梅.幼兒園自然資源有效利用的實踐探索——以本園為例[J].好家長,2018(04):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