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友林,黃雅貞,曾慶祥
摘要:介紹了軟骨鯽池塘高效養殖技術的池塘條件、魚種放養、投飼管理、病害防治等技術,對推廣軟骨鯽養殖具有一定的意義。
關鍵詞:池塘養殖;軟骨鯽;經濟效益
中圖分類號:S965.117 ? ?文獻標識碼:C
鯽魚是我國一個主要的淡水養殖品種,在我國漁業生產中占有重要地位,但也存在肌間刺多而細、食用不便等不足。軟骨鯽,為通過特殊養殖方法養成的白鯽魚,其特點是體態軟塌,魚鱗、魚骨(肌間刺)較普通鯽魚軟,肌間刺呈彎曲狀態,烹飪后魚骨(肌間刺)也可食用,深受廣大消費者特別是老幼消費群體的歡迎,已逐漸成為人們餐桌上的“新寵”。軟骨鯽養殖具有周期短、產量高、效益好等優點。目前,受生長條件限制,軟骨鯽的生產地主要集中在咸淡水分布廣泛的廣東省,且消費群體也多在廣東,內陸地區少有耳聞,因此,筆者認為具有較大的推廣發展空間,現將軟骨鯽池塘高效養殖技術總結如下,供參考。
1 ?池塘準備
1.1 ?池塘選擇
選擇光照充足、水源豐富、進排水方便、保水性能好、交通便利、靠近海灣的池塘,池塘面積6666.7~13333.4 m2,池塘深度2.5~3.0 m,蓄水深1.5~2.5 m。因咸淡水對魚骨軟化有促進作用,所以池塘水源以咸淡水為宜,鹽度0.1%左右,pH值6.5~8.5,其余水質指標符合國家漁業水質標準(GB 11607-1989)。池塘應配備增氧機和投餌機,一般每2666.68~3333.35 m2配置1.5千瓦的增氧機1臺和投餌機1臺,另根據需要配備自動化水質監測等設備。
1.2 ?清塘消毒
魚種放養前用生石灰對池塘進行徹底的清塘消毒。清塘消毒常用方法有干法清塘和濕法(帶水)清塘二種。干法清塘每666.67 m2池塘用生石灰75~100 kg化漿后全池潑灑,也可在池塘中選2~3個低洼點,把生石灰放在低洼點上,用水把生石灰化成漿后趁熱全塘潑灑。濕法(帶水)清塘每666.67 m2池塘留水深0.3~0.5 m用生石灰125~150 kg均勻投放或化漿后全池潑灑。清塘后第三天開始加注新水,每天加水10~20 cm,3~5天后加水深至0.8~1.0 m即可,待毒性消失后準備投放魚種。
2 ?魚種放養
2.1 ?放養時間
魚種放養時間為每年的2~3月,水溫15℃~20℃,天氣晴朗,氣壓正常。
2.2 ?魚種質量、規格與密度
到正規魚種場選擇無傷無病的白鯽魚種(白鯽的骨骼較易軟化,其他鯽魚品種難以達到養殖效果),魚種規格體長3~5 cm/尾,放養密度為5000尾/666.67 m2,高密度養殖可縮少鯽魚活動空間,使鯽魚的骨骼更不易硬化。另套養體長10~15 cm的鰱、鳙魚種各40尾/666.67 m2。條件允許情況下還可以套養羅氏沼蝦5000尾/666.67 m2,羅氏沼蝦可直接下塘,也可標粗至300~500尾/500g后過塘,為避免小規格羅氏沼蝦苗被鯽魚吞食,應先放養羅氏沼蝦苗種,10~15 d后再投放鯽魚種和鰱鳙魚種。
2.3 ?魚種運輸與消毒
白鯽魚種和套養的其他魚種用魚種專用運輸車運輸,也可用氧氣袋充氧運輸。魚種入池前用20 mg/L高錳酸鉀溶液浸浴10~20分鐘或用3%~5%食鹽水浸浴10~15分鐘,以殺滅魚體上攜帶的病原體。
3 ?投飼管理
3.1 ?飼料選擇
飼料投喂是軟骨鯽養殖成敗的關鍵。軟骨鯽養殖前期投喂花生麩,因為花生麩粗蛋白含量較高,可促進鯽魚體格增長,待鯽魚長至體重15~20 g/尾時,轉喂小鴨料(粗蛋白20%左右),小鴨料能量高,利于肌肉生長,鈣含量較低(0.8%~1.2%),利于骨骼軟化。
3.2 ?投餌方法
堅持“四定”投餌,即“定點、定時、定質、定量”,做到少量多餐,投餌率3%~8%,鯽魚體重50g/尾以下時投餌率為魚體重的5%~8%,50 g/尾以上時投餌率降為3%~4%。夏、秋季節每天投餌4次,分別是上午8:30~9:00、中午11:00~12:00、下午2:30~3:00點、傍晚5:30~6:00各1次。其余時間每天投餌3次,分別是早中晚各1次。為保證骨骼的柔韌性,軟骨鯽商品魚規格不宜過大,養殖周期一般為5~6個月,即8月份上市,商品魚上市規格控制在100~150g/尾。
4 ?水質調節
池塘水質好壞以及溶解氧的高低對鯽魚的攝食和生長影響較大。養殖的前期池塘水深要適當偏淺,控制在0.8~1.0 m,隨著鯽魚個體的生長,慢慢加深池水,最后達到1.5~2.5 m。養殖期間,水溫控制在20℃~32℃。盛夏天氣炎熱,氣溫水溫較高,要始終保持高水位,定期沖水和換水,保持充足的溶解氧和清新的水質。堅持每天沖水2~3小時,每次150 m3左右。有條件的每月換水1次,每次換水量為池塘總水量的1/10左右。每1~2個月用20 mg/L生石灰全池潑灑一次,調節水體的pH值。如無條件沖換水,則定期開動增氧機增氧。
養殖軟骨鯽的水質要適當偏肥,透明度保持在25~35 cm,保證有豐富的浮游生物。水質偏瘦時要適當施用有機肥,發酵或加工后的畜禽糞較好,每666.67 m2每次使用150~200 kg,當池中藻類的藻相不太好時,可以施用光合細菌和芽孢桿菌等來調節水質,改善池塘水質條件。
5 ?病害防治
軟骨鯽病害較少,堅持“防控結合”的原則,定期殺蟲消毒,特別要防止孢子蟲病等寄生蟲病和細菌性出血病的發生。為保證軟骨鯽商品魚質量,在用藥過程中,須嚴格執行《無公害食品 ?漁用藥物使用準則》(NY5071-2002)、農業部公告第193號《食品動物禁用的獸藥及其它化合物清單》等國家相關法規和標準,購買具有國家GMP資質的合法廠家和經銷商的國標(獸藥字)漁藥產品。
如果養殖池內套養有羅氏沼蝦,應禁用菊酯類藥物和有機磷藥物。
5.1 ?孢子蟲病的防治
⑴每kg魚體重用規格為100 g∶0.2 g的地克珠利預混劑,每次用2.0~2.5 g,拌飼投喂,連續5~7 d。
⑵三氯異氰尿酸粉0.3~0.4 mg/L溶解于水后全池潑灑,每天1次,連用2 d。
5.2 ?細菌性出血病的防治
⑴復合碘(以有效碘計)2.25~3.75×10-3mg/L全池潑灑,每d1次,連用2~3 d。
⑵每天內服氟苯尼考10~15mg/kg魚體重(以氟苯尼考計),連用5~7 d。
6 ?效益分析
本效益分析按每666.67 m2計算,池內套養羅氏沼蝦、鰱魚、鳙魚。
6.1 ?產出:24835元。其中
⑴軟骨鯽:按每666.67 m2放養量5000尾、成活率90%、商品魚均重125g/尾計算,則每666.67 m2產量為562.5kg,按單價30元/kg計算,每666.67 m2產值為16875元;
⑵羅氏沼蝦:按每666.67 m2產商品蝦100kg、商品蝦價格70元/kg計算,每666.67 m2產值為7000元;
⑶鰱、鳙魚:按每666.67 m2均產120kg,按單價8元/kg計算,每666.67 m2產值為960元。
6.2 ?成本:12310元。其中
⑴苗種費:白鯽魚種按0.15元/尾、鳙、鰱魚種按2元/尾、羅氏沼蝦苗種按1000元/萬尾計算,每666.67 m2共計魚種費1410元;
⑵飼料費:按飼料系數2.4(軟骨鯽),飼料(花生麩、小鴨料)均價4元/kg計算,每666.67 m2共計飼料費5400元;
⑶水電、藥物費:水電費按200元、藥物費按300元計算,每666.67 m2共計500元;
⑷魚塘租金:按每666.67 m2 1500元計算;
⑸人工費:按每666.67 m2 3000元計算;
⑹其他費用:按每666.67 m2 500元計算。
6.3 ?利潤:利潤=產出-成本=24835-12310=12525元。
從上述分析可以看出,池塘養殖軟骨鯽每666.67 m2產值可達24835元,每666.67 m2利潤可達12525元,效益良好,具有較好的推廣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