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薦
摘要:對錦鯉12種比較常見的真菌性疾病、細菌性疾病和寄生蟲性疾病進行歸納,從癥狀、病因、預防、治療幾方面對錦鯉疾病防治進行解析,為廣大錦鯉養殖愛好者提供技術參考。
關鍵詞:錦鯉;常見病害;防治
中圖分類號:S943 ?文獻標識碼:C
錦鯉,又名日本錦鯉,是一種名貴觀賞魚,具有易飼養的特點。近幾年錦鯉在分宜縣養殖比較成功,作為當地重要的扶貧產業之一,具有良好的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分宜縣美好觀賞魚養殖合作社也憑此入選農業部水產健康養殖示范場。筆者長期從事水產病害防治工作,現將錦鯉12種比較常見的疾病小結如下,以供參考。
1 ?病害防治基本原則
錦鯉養殖需以“預防為主,治療為輔”為準則,可根據實際制定防病計劃,如定期使用消毒劑全池潑灑,凈化水質,預防疾病。
應對魚病需早發現、早治療。很多魚病是我們肉眼看不到的,一旦有魚病很有可能會殃及整個池塘,嚴重者有大量死亡甚至全軍覆沒的風險。
在用藥上,應遵照“對癥下藥,科學用藥“的原則。錦鯉出現病情后,養殖者急于治病,可是,盲目用藥甚至大劑量用藥,不但難以有效治療疾病,反而易形成藥物刺激導致病情加重。因此,在養殖過程過程中,應找準病原并嚴格控制用藥劑量。
2 常見病害及防治
2.1 ?真菌性疾病
2.1.1 ?膚霉病(水霉病、白毛病)
⑴癥狀:肉眼可見魚體表有灰白色毛狀物,病魚食欲不佳,魚體呆滯,最終衰弱而亡。若病菌寄生于鰓部,會引起鰓霉病。水霉一年四季都有,易在魚卵上感染。
⑵病因:膚霉病由水生霉菌(水霉、綿霉)引起,主要原因是捕魚、搬運等過程中操作不當,人為因素導致魚體受機械損傷,或者寄生蟲(口絲蟲、錨頭蚤等)使魚體受傷后水霉孢子侵襲所致。
⑶預防:①放養前,可用生石灰徹底清塘。②捕魚、搬運過程中要小心,防止機械損傷。③放養前,用食鹽水或消毒劑浸泡給錦鯉消毒。
⑷治療:①食鹽水2%~5%濃度浸泡錦鯉3~5分鐘;②硫醚沙星0.3~0.5 mg/L全池潑灑,連續用藥2天。
2.2 ?細菌性疾病
2.2.1 ?皮膚發炎充血癥
⑴癥狀:病魚體表發炎和充血,在頭部、腹部、尾部、鰭條處常見。但是鰭和鱗通常是完整的。
⑵病因:水質不潔,新老魚交叉感染,
⑶預防:①定期潑灑生石灰、氯制劑或溴制劑等消毒劑用于預防;②控制養殖密度、投喂量,保持清新水質。
⑷治療:①用利凡諾(黃藥水)1~1.5 mg/L濃度溶液潑灑;②用恩諾沙星粉(5%)拌餌投喂,每1kg錦鯉用藥10~20 mg,連用5~7天。
2.2.2 ?赤皮癥(出血性腐敗病)
⑴癥狀:病魚體表發炎充血,魚鱗脫落(不同于皮膚發炎充血癥),嚴重者鰭末端破損。
⑵病因:致病菌為熒光極毛桿菌。魚體受傷時,病菌乘虛而入感染。春秋季節錦鯉易患此病,造成錦鯉大量死亡。
⑶預防:①定期潑灑生石灰、氯制劑或溴制劑等消毒劑用于預防。②控制養殖密度、投喂量,保持清新水質。③捕魚、搬運過程中要小心,防止機械損傷。
⑷治療:①用利凡諾(黃藥水)1~1.5 mg/L濃度溶液潑灑。②用恩諾沙星粉(5%)拌餌投喂,每1kg錦鯉用藥10~20 ?mg,連用5~7天。
2.2.3 ?細菌性腸炎病
⑴癥狀:病魚食欲不佳,魚體呆滯,腹部膨大,有紅斑,肛門發紅。解剖后可見腹部積水,腸壁有充血和炎癥,腸道空洞或少量食物。發病晚期,整個腸道紅腫,沒有食物,只有淡黃色黏液和血膿。
⑵病因:致病菌為點狀產氣單胞桿菌,魚吃了不清潔的食物或攝食過飽,病菌感染所致。
⑶預防:定期潑灑生石灰、氯制劑或溴制劑等消毒劑用于預防。
⑷治療:①可用復方磺胺二甲嘧啶粉(腸鰓靈)拌餌投喂,每1kg錦鯉用藥1.5 g,一日2次,連用6天。②用大蒜素拌料,100 mg/kg飼料,連喂3~5天。
2.2.4 ?白頭白嘴病
⑴癥狀:病魚頭頂和嘴部發白,有絮狀物黏在上面,唇腫脹,開合不正常。
⑵病因:致病菌為纖維黏細菌(黏球菌),錦鯉苗種對此病比較敏感,有發病快,來勢猛的特點。
⑶預防:定期潑灑生石灰、氯制劑或溴制劑等消毒劑用于預防。
⑷治療:①立即分塘;②早期治療及預防可用濃度2%的食鹽水浸洗錦鯉5~10分鐘;③可用1 mg/L的漂白粉全池潑灑,每次使用需間隔1天,連續使用2~3次。
2.2.5 ?豎鱗病
⑴癥狀:病魚魚體腫脹,魚鱗豎立,呈松果狀。嚴重者,眼球突出,背部翻轉,腹部朝上。
⑵病因:致病菌為點狀極毛桿菌,魚體受傷導致感染。
⑶預防:①捕魚、搬運過程中要小心,防止機械損傷;②定期潑灑生石灰、氯制劑或溴制劑等消毒劑用于預防。
⑷治療:①可用1 mg/L的漂白粉全池潑灑,每次使用需間隔1天,連續潑灑2~3次;②用聚維酮碘涂抹錦鯉傷口,再將錦鯉浸入2%~3%的食鹽水5分鐘。
2.2.6 ?打印病
⑴癥狀:病灶通常位于肛門上方或尾鰭基部。發病初期皮膚發炎,呈現紅斑。病情發展下去,鱗片脫落,肌肉腐爛,病變出血,病灶呈圓形或橢圓形,如同被標記了紅色印章。在重癥病例中,骨骼和內臟可見。
⑵病因:致病菌為點狀氣單胞桿菌點狀亞種,魚體受傷導致感染。
⑶預防:與豎鱗病相同。
⑷治療:與豎鱗病相同。
2.2.7 ?白皮病(白尾病)
⑴病癥:發病初期,病魚尾柄處發白,并迅速漫延擴大。隨病情發展,背鰭基部后端體表全部發白,嚴重者尾鰭末端破損,將死的病魚,往往頭下尾上與水面垂直。
⑵病因:致病菌為白皮極毛桿菌,由于池塘水質惡化,病菌迅速繁衍或捕魚、搬運等過程中操作不當,人為因素導致魚體受機械損傷,病菌侵襲。
⑶預防:與豎鱗病相同。
⑷治療:與豎鱗病相同。
2.3 ?寄生蟲性疾病
2.3.1 ?白點病
⑴病癥:發病初期魚體表有小白點數粒,嚴重時全身布滿。
⑵病因:由小瓜蟲寄生所致,小瓜蟲成蟲為球狀,周身纖毛均勻,鏡檢可見香腸狀或馬蹄形大核。
⑶預防:①需適當降低養殖密度;②購入新魚,要先隔離消毒。
⑷治療:①條件允許,將水溫逐步加熱至28℃以上,更換新水,可觀察到錦鯉白點消失;②全池潑灑亞甲基藍2~3 mg/L,每次使用需間隔3~4天,連續潑灑3~4次;③每畝水面每米水深用干辣椒250 g加水煮沸,全池潑灑,連續用藥3天。
2.3.2 ?白云病(口絲蟲病)
⑴病癥:病魚體表通常附有一層白霧狀物質,易在錦鯉移池后發生,錦鯉感染此病后常昏睡沉于池底。
⑵病因:由口絲蟲寄生所致。鏡檢可見蟲體呈梨形或卵形,為原生鞭毛蟲,鞭毛通常2根。
⑶預防:①維持良好的水質環境;②購入新魚,要先隔離消毒。
⑷治療:①3%的食鹽溶液浸浴錦鯉10分鐘左右,每天1次,連續數天即可;②使用硫酸銅8 ppm藥浴錦鯉20~30分鐘。連續數天即可。
2.3.3 ?斜管蟲病
⑴病癥:病魚體表分泌有淺藍色黏液,食欲不佳,魚體呆滯,呼吸困難,呈浮頭狀。
⑵病因:由斜管蟲寄生所致。鏡檢可見其腹面漏斗狀口管。
⑶預防:①放養前,可用生石灰徹底清塘;②購入新魚,要先隔離消毒。
⑷治療:①0.7 mg/L硫酸銅、硫酸亞鐵合劑(二者比例5∶2)全池潑灑(需控制用藥次數,防范中毒、泛塘)。②3%的食鹽溶液浸浴錦鯉10分鐘左右,每天1次,連續數天即可。
2.3.4 ?錨頭蚤病
⑴病癥:病魚體表寄生一根根線條狀的蟲體,寄生部位組織發炎紅腫,出現充血性紅斑。
⑵病因:由錨頭蚤寄生引起。成蟲肉眼可見,蟲體透明或半透明,呈條狀,頭部有四個可見肉眼可見的尖銳突起。常寄生于錦鯉腹部或鰭基部。
⑶預防:與斜管蟲相同
⑷治療:①錨頭蚤數量少時,可以用鑷子拔掉;②可用敵百蟲0.5 mg/L全池潑灑,浸泡4~6小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