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起利
摘 要:《權力的游戲》于2011年在美國電視網HBO播出,推出以來,深獲觀眾好評,并斬獲多項國際大獎。該作品以架空歷史方式,取材歐洲中世紀歷史,采用多視點平等敘事手法,故事情節多線并進,復雜多元的敘事策略具有里程碑式的意義,有很強的研究和借鑒意義。
關鍵詞:權力的游戲;敘事空間;平等敘事
1 引言
美國小說家喬治·R·R·馬丁擅長懷舊感傷的筆調并將恐怖元素雜糅至作品中,以他的史詩奇幻小說《冰與火之歌》改編的美劇《權力的游戲》,自問世以來就迅速風靡歐美,該劇取材歐洲中世紀歷史,許多人物原型來自希臘神話,并采用現代主義和后現代主義創作手法,成功糅合了藝術創作的古典性和現代性。該劇融合“異鬼”、“血魔法”“三眼烏鴉”等諸多虛幻元素,其創新式的敘事策略更是讓人嘖嘖稱贊,展現了令人嘆為觀止的中土世界,其豐富細膩程度與現實世界并無半點遜色。
2 時空背景和人物原型
首先,馬丁受到英格蘭歷史和玫瑰戰爭的啟發,以歐洲中世紀為架空歷史背景。大不列顛和愛爾蘭島地圖的翻轉就是故事中的維斯特洛大陸,小說中的九大家族來源于古英格蘭七大王國。在情節設置上,“紅色婚禮”、“比武審判”、“囈語森林之戰”等故事的背景來源和情節設置都有真實的歷史事件相對應。
其次,人物原型可溯源到古希臘神話。艾德·史塔克的最終被殺來源自《圣經》中“替罪羊”原型;提利昂的性格和古希臘神話中的酒神狄奧尼索斯的原型非常類似,而弒父情節又表明他是典型的俄狄浦斯人物;布蘭和玖健·黎得的“先知”形象構思來源于圣經;龍女的“大母神”形象等不勝枚舉,都能再古典文學中找到原型。
再次,故事中的信仰來自古代宗教。小說中的主流宗教“七神教”有著西方古典宗教的母性崇拜因素。艾莉婭信仰的 “千面神”與伊斯蘭教阿薩辛派類似;巫女借助 “光之王”迷惑眾人的火神教與摩尼教相近。
3 復雜多元的敘事空間
諸如《指環王》和《冰與火之歌》等史詩奇幻小說,打破了常規的因果邏輯和線性敘事常規,以實體空間線索,通過文本敘事結構整合瑣碎的局部空間和整體空間,把敘事空間分節點轉換,多線并進融匯,構造出整體的文本敘事結構,并沒有因為線索多和切換頻繁而顯得雜亂無章,相反卻讓人耳目一新、嘆為觀止。《冰與火之歌》是一部精密復雜的史詩奇幻作品,已經不單單是一部小說,更像是一部史詩,尤其賦予深厚歷史根基的大量虛構的敘事空間,劇中的虛擬世界,其地理空間、歷史傳統、悠久文化、風俗習慣、氣候環境等方面的豐盈細膩程度讓人驚嘆,空間性敘事的擬真性被發揮的淋漓盡致。美劇《權力的游戲》中的每一季都是一個相對完整的故事,且每季都有各自不同的主線,但貫穿各季的主線就是“權力”,不管是人類與異鬼,還是五大家族的戰爭,背后都是權力之戰,體現了敘事的復雜性和完整性的有機統一。
4 多視點的敘事手法
馬丁運用平等敘事手法,采用多人物視點寫作,在故事情節的網狀結構中,通過多條敘事線索的并進與切換,在開放式的網狀結構里展現人物的復雜命運,不同的章節由不同的視點人物以自己的視角展開敘述,展示不同視點人物的所知所想。在美劇《權力的游戲》中,每集都可以劃分為不同的四至五個部分,每個部分由不同的人物角色展開劇情,多視點手法可以將觀眾帶入到不同人物的內心世界,看到命運碰撞中不同人物內心的掙扎以及人性的復雜變化,這種開放式、復雜化的表現手法讓《權力的游戲》成為豐碑之作。
美劇《權力的游戲》在創作過程中成功打破主角和配角模式,也改變了傳統劇集中標簽式的主人公形象,使得該劇僅在各大獎項中獲得最佳配角獎,沖擊了之前黑與白、正義與邪惡的二元對立模式,所有的正面形象不完全是個好人,所有的反面形象也都具備人性的閃光點,所有人物都處在矛盾沖突之中,任何人物的結局都是開放式的,不沉溺于觀眾既有的觀劇模式限定,人物形象更加立體生動、故事情節更加跌宕起伏。
參考文獻
[1]李俊葉.美劇《冰與火之歌》敘事策略研究[D].陜西科技大學,2018.
[2]邢盼盼.論《權力的游戲》敘事策略[J].才智,2018(04):186-187.
[3]吳冠軍.馬基雅維利政治及其激進溢出——《權力的游戲》與政治哲學[J].上海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34(01):65-76.
[4]洪姣.同質與異化:原型解析現代史詩奇幻小說——以《冰與火之歌》為例[J].阜陽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06):76-80.
[5]陳思琪.古典性與現代性的絢麗交鋒——現代奇幻史詩《冰與火之歌》探析[J].文教資料,2015(21):1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