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沁玨
摘 要: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對高中地理教學課程具有很強的指導意義,同時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對標核心素養要求,我國高中地理教學面臨諸多問題。基于此,本文針對短板和不足,探討了高中地理教學改革優化和轉型升級策略,希望對推動高中地理教學轉型發展有所啟示。
關鍵詞:核心素養;高中地理;課程改革
1 核心素養視域下對地理教學的新要求
1.1注重引導學生學習與思考的有效結合
核心素養包括理性思維、批判質疑、勇于探究等精神。這些要求在地理教學中,要加強學與思的有效結合,啟發學生的智慧,吃透書本知識但又不限于書本。教師不僅要教授學生關于地理的基礎知識,還要引導學生養成勤于思考的習慣。要帶領學生發現問題、思考問題,并學會用創新方法去解決問題。
1.2課程設置應加強知識向能力的有效轉化
核心素養的基本內涵包括社會性。重在強調增強社會責任感,有理想、有擔當。近幾年,地理教學逐漸注重學生的實踐能力培養,學生動手和操作能力逐漸增強。我國地理教學十幾年的深化課改目標也是要打破死讀書的限制,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應該說高中地理的教學目標和學生核心素養的要求是契合的。
1.3課程內容設置的目標上要確保本領和道德的共同提高
核心素養要求以“以德樹人”為根本任務,這就要求高中地理教學不僅要注重專業知識傳授,更重要的是要培養學生良好的品質和道德。學生經過三年高中地理課的學習,不經應具備扎實的地理素養,還應對中國傳統地理文化建立堅定的文化自信,對祖國的大好河山熟悉了解并越來越熱愛,具有良好的核心價值觀。這對地理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必須重視學生“德”的培養,不斷強化高中地理“以文化人”的成效。
2 目前高中地理教學存在的不足和問題
對標核心素養要求,目前高中地理教學還有以下幾點不足:
2.1課程定位不夠清晰
近年來,不少高中圍繞核心素養要求,在地理的課程與專業、理念與模式等做了十分有益的探索。但是還要清醒的看到,很多高中在對地理課程設置和目標定位上比較模糊,雖然倡導素質教育,主張培養核心素養,但在高考升學率的壓力下,實際高中地理課程定位還是以應試教育為主,追求高考分數是地理教學的主要目的。
2.2課程統籌規劃不夠明確
高中各學科教學管理分屬于不同的職能部門,管理體制條塊分割嚴重。在制定課程規劃和內容時各自為政,都追求課程設置的全面性和多樣性,相互擠壓教學時間,缺乏必要的統籌規劃,不利于將地理教學置于高中生核心素養的整體教學培養體系中進行完善。
2.3對地理教學中德育引導不夠重視
有的高中地理教學盲目追求實用性和高分數,放松了對德育和心理培訓的教育引導,在調研中發現,有的學生成績不好,學習中有自卑心理,學習缺乏主動性,有的甚至自暴自棄。
2.4教學比較封閉,啟發思考不夠
一些高中地理教學缺乏活力和靈性,教學方法和課程設計比較老化,課堂氛圍比較僵化,習慣于教師講學生聽,對培養學生的良好的學習習慣和思考方式不夠重視。
3 加強和改革地理教學的幾點思考
3.1高中地理教學改革優化應堅持的原則
堅持向核心素養轉型發展的原則。高中地理教學改革優化的目標就是要按照核心素養的要求培養學生、塑造學生,課程設置要從應試型向實踐能力型轉變。高師應對地理課程定位重新思考,對與之相應的課程發展類型、層次和目標重新定位,堅持服務學生長遠發展,培養地理應用能力。堅持特色發展原則。地理教學改革必須瞄準學科前沿和社會發展需要,強化內涵建設,注重特色發展,尋找課程的特色、學術前沿和實踐能力的最佳契合點。堅持有所為、有所不為的原則。要立足高中地理教學實際,協同傳統教學和素質應用教學的關系,構建以高中地理基礎課學習為主體,以滿足學生長遠發展的地理應用能力為突破口,構建科學高效的高中地理教學體系。
3.2轉變思想更新觀念,確保地理教學與時俱進
高中院校要加強對地理教學的組織領導,加強對地理教師的教育引導,幫助他們樹立按照核心素養要求進行教學改革順利推進完成的信心,組織相關教師到先進高中參觀培訓,及時轉變觀念,樹立創新發展的思維。要注重在地理教學中加強對學生的思想品德培育,注重弘揚主流的價值觀,以德樹人,堅定他們學習成才的理想信念,牢固樹立靠素質立身做人的信心。通過師生共同努力,確保教學改革方向正確,確保教學理念與時俱進。
3.3立足本院實際,積極優化現有的地理課程體系
著眼核心素養,加強課程改革和實踐,首先要著眼于優勢互補,整合和提升傳統課程內容。學院應成立專門的課程改革和學生培養工作委員會,能夠對各科教學進行統一指導,保障地理課程改革工作扎實推進。要立足現有實際,節約成本,用好用足原有課程的良好基礎。在發揚傳統課程優勢的同時,加快傳統課程轉型發展,突破課程和專業壁壘,開展跨課程、跨專業、跨學科研究,把地理教學打造成為應用型課程和創新型課程。
3.4重視學生地理實踐能力培養
地理實際運用能力,必須通過地理實踐來培養。生活中到處都有地理,學生只有把課內所學到的地理知識和獲得的地理能力應用于生活,地理學習才有意義和價值。教師在教學當中應增強整合意識,地理實踐活動的開展要瞻前顧后,考慮其系統性和延續性,提高地理學習的效能。促進課內外良性循環,養成良好的讀圖、用圖習慣。組織學生穿插在課堂內外的資料搜集、圍繞中心議題展開的自主、合作探究性學習討論等,刺激學生的學習欲望,變“讓我學”為“我要學”,從而最大限度地促進了知識的吸收和內化,同時在知識獲得的同時,也促使了學生綜合能力的全面提升。課外閱讀和綜合性地理學習增加了學生獲取知識的信息源,學習的途徑更加多樣化,利用地理關注生活,在生活中實踐地理,課堂內外的這種融合起到良性循環,互相促進的作用。
總之,核心素養的培養要求對高中地理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結合實際,加強對當前地理教學改革困境的思考和相關問題的解決,確保高中地理教學在深化課程改革的背景下取得良好的成效。
參考文獻
[1]呂志忠.例談高中地理核心素養中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J].中小學教學研究.2016(12):4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