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夫妻忠誠協議是否有效,在具體實踐中又該如何適用,這些問題尚未在我國的法律中予以明確,因此,現實生活中往往會出現針對相同或者類似的案件,不同的法院做出不同判決的困境。本文在分析夫妻忠誠協議的定義的基礎上,探究相關的法律問題,最后提出夫妻忠誠協議的法律制度構建設想。
關鍵詞:夫妻忠誠協議;效力;立法
1 夫妻忠誠協議的定義
夫妻忠誠協議是指夫妻雙方在平等自愿的前提之下,于結婚之間或者婚姻存續期間就夫妻忠誠義務所達成的合意。夫妻忠誠協議是夫妻雙方的真實意思表示,若夫妻一方是在受脅迫、欺騙等情況下簽訂的協議,不能認為是夫妻雙方真實的意思表示。此外,夫妻忠誠協議的目的主要是預防另一方違反婚姻中的忠誠義務,大部分忠誠協議中還規定了一方違反夫妻忠誠義務之后的懲罰措施。
2 夫妻忠誠協議的立法現狀
2.1理論方面相關法律缺位
我國《婚姻法》第四條規定:“夫妻應當互相忠實,互相尊重。”在原則上確立了夫妻之間的忠誠義務。但是,該條款僅為原則性條款,并沒有規定夫妻一方違反了忠誠義務應受到何種處罰。而且依照相關司法解釋,夫妻一方若以對方違反忠誠義務為由要求損害賠償,該請求往往是不被支持的。此外,法條中所體現的“違反夫妻忠誠義務”的行為僅限于重婚、與他人同居以及虐待、遺棄三種類型。而在現實生活中,違反夫妻忠誠義務的行為并不限于以上三種。可以說,正是夫妻忠誠協議彌補了立法上的空白,是運用意思自治對現行法律的補充。
2.2實踐方面同案不同判
由于立法方面存在空白,現行法律模糊不清,實踐中缺乏統一的執行標準。在遇到夫妻之間要求履行忠誠協議的案件時,針對相同或者類似的案件,不同的法院可能做出不同判決。夫妻忠誠協議的有效與否,基本上都是依靠于法官的判斷。換言之,法官在此類案件中自由裁量權過大。對于夫妻忠誠協議,在理論上肯定與否定其效力的法官兼而有之;在實踐當中,有的法官并不單純的否認或者肯定其效力,而是在分析具體案情的基礎上區別對待;還有的法官采用引導當事人和解的方式模糊了夫妻忠誠協議的效力,從而回避夫妻忠誠協議效力的確認問題。
3 夫妻忠誠協議的性質
3.1夫妻忠誠協議是夫妻雙方達成的契約
夫妻忠誠協議是建立在當事人合意的基礎上所達成的契約,大致可以分為以下三類:第一,涉及當事人之間財產關系的契約;第二,涉及到當事人之間身份關系(如收養、監護關系)的契約;第三,涉及到當事人之間財產和身份關系的契約。在我國《合同法》中,“合同”并不包括婚姻、收養、監護等有關身份關系的協議。因此,一些學者否認了包含身份關系的夫妻忠誠協議的合同屬性。從整體上來看,夫妻忠誠協議是平等的主體之間達成的合意,只是因為部分包含身份關系而不受《合同法》的規制,但這并不能否定其合同契約屬性。
3.2夫妻忠誠協議不違法相關法律
在夫妻忠誠協議中,通常會規定如果一方做出諸如出軌等有違約定的情況,那么這一方則須給另一方一定補償,或者放棄某些權利。從《婚姻法》和《合同法》的角度出發,該條款是合法有效的。首先,《婚姻法》中規定,夫妻有約定處理婚前以及婚后財產的權利。即夫妻可以就財產的分配達成協議,若夫妻自愿在財產協議中添加上類似遵守忠誠義務的先決條件,這一財產協議就可能轉化為夫妻忠誠協議,但是該協議仍然是有效的。其次,《合同法》中明確了合同中的違約方有向履約方或受損害方進行賠償的義務。根據上文所述,夫妻忠誠協議是夫妻雙方達成的契約,具有合同屬性,故夫妻受損害的一方有權據此要求賠償。
3.3夫妻忠誠協議兼具法律和道德的效力
首先,夫妻忠誠協議具有道德的效力。經過近幾十年的婚姻法律宣傳,一夫一妻制度深入人心,但是婚內出軌的情形屢見不鮮。此類行為嚴重破壞了他人婚姻家庭和諧,在社會上也被公眾所唾棄。為防止自身遭受損害,防止婚姻中出現不和諧的情況,夫妻忠誠協議逐漸發展普及,夫妻忠誠協議的條款往往是當事人將道德要求具體化,并要求對方承諾違反忠誠協議時給予一定補償。
其次,夫妻忠誠協議具有法律的效力。正如上文所述,夫妻忠誠協議是夫妻雙方在平等自愿的基礎上約定的,且并不違法相關法律。此外,《婚姻法》中以原則性的條款明確了夫妻應當遵守忠誠義務,從某種程度上來說,相關立法的空白促進了夫妻忠誠協議的誕生和發展。而夫妻忠誠協議正是以上條款的延申,也是其具體表現形式。
3.4夫妻忠誠協議是公平正義價值的體現
夫妻忠誠協議在一定程度上維護了婚姻當中受害者的利益。一方面,夫妻忠誠協議規定了出軌之后的嚴重后果,有效防止了夫或妻的婚內不忠行為;另一方面,夫妻忠誠協議給受損害的一方提供了保障。在夫妻一方違反忠誠協議時,難免給另一方帶來物質上和精神上的損害。在現實生活中,出軌一方卷走家中所有財產的事件時有發生,而遵守忠誠協議的一方可依據夫妻忠誠協議,獲得一定的物質賠償。
4 夫妻忠誠協議的法律效力探究
關于夫妻忠誠協議的效力,學界中對此展開熱議,法律中尚無相關規定。目前,學界中主要存在無效說和有效說兩種學說。
4.1無效說
持有這種觀點的學者認為,夫妻忠誠協議并不具有法律效力。第一,夫妻忠誠義務應由道德規制。《婚姻法》第四條規定,夫妻應當互相忠實,而并非必須互相忠實。該條款僅為原則性的引導條款,并沒有規定違反夫妻忠實義務的后果。故夫妻忠誠義務不是法定義務,但考慮到某些違反夫妻忠實義務行為的社會影響力,可以將其交由道德規制。婚姻協議中往往將大部分違反夫妻忠誠義務的行為都納入其中,這顯然是不合理的。第二,夫妻忠誠協議中的某些條款是對人身自由的限制。從合同的角度來看,允許當事人就財產關系達成協議,而將當事人就身份關系達成的協議排除在外。此外,夫妻忠誠協議中的某些條款(如限制當事人發生性關系的對象等等)限制了人身自由。《憲法》中明確規定,公民享有人身自由,因此這些與《憲法》相抵觸的條款均應歸屬于無效。第三,損害賠償應依法計算,而不得事先約定。夫妻忠誠協議中有關財產關系的條款,大多是約定了當一方做出某種行為,同時給另一方帶來傷害時,則給予損害方一定補償。然而,這是對損害賠償做出約定,而非對夫妻共同財產做出規定。根據損害填補原則,損害賠償應在考慮當事人實際損失的基礎上具體情況具體對待,而不得事先約定,靠想象來確定損失。
4.2有效說
此學說認為,夫妻忠誠協議是雙方處于平等的地位上達成的合意,是當事人意思自治原則的體現,在維護了家庭倫理的基礎上,也對現有的立法空白起到了很好的補充作用。此外,基于“法無禁止即可為,法無禁止即自由”的原則,現有法律沒有否定夫妻忠誠協議的的效力,即可推定其有效。綜上所述,只要其沒有違反法律和公序良俗,就應認定夫妻共同協議為有效。
5 夫妻忠誠協議的法律制度構建
5.1確立夫妻忠誠協議的效力
目前,人們對于婚姻的危機感越來越重,夫妻之間約定忠誠協議的現象屢見不鮮。但是,在離婚案件中,一旦涉及到夫妻忠誠協議,法院往往是同案不同判,有礙司法公正。亟需法律正面回應夫妻忠誠協議的有效與否。如上文所述,夫妻忠誠協議是夫妻行使處分財產權利的體現,為離婚時夫妻之間的財產劃分提供了依據。它符合我國《婚姻法》的立法精神,不僅打擊了婚內“包二奶”的不良現象,還有效保障了夫妻之間相互履行忠誠義務。故在其不違反公序良俗以及第三方的利益,且為夫妻雙方真實的意思表示時,應肯定其效力。
5.2規范夫妻忠誠協議的程序及內容
首先,規范夫妻忠誠協議的訂立程序。為確保協議是當事人的真實意思的表示,應使得該協議訂立流程化、規范化。例如,可在法律中規定,夫妻忠誠協議應以書面的形式簽訂,且簽訂時須有兩至三位見證人,具體的程序可參考遺囑的訂立流程,在必要時可以引入公證程序。其次,規范夫妻忠誠協議的內容。對于其中某些有反公序良俗的條款,可否認其法律效力。此外,一些限制人身權利的部分的效力也有待商榷,例如,規定一方出軌之后即不得與子女見面,這實際上剝奪了其探望子女的權利,是不符合立法精神及社會情況的。
5.3明確夫妻忠誠協議在離婚案件中的適用程度
在離婚案件中,無過錯的一方常常根據夫妻忠誠協議,要求有過錯的一方按照協議規定予以補償。此時,法院應綜合考慮該夫妻的生活情況、雙方的收入水平以及實際損失等因素,判斷協議中約定的賠償數額是否合理,若賠償金額與實際損失不符,或者當事人明顯沒有支付該賠償金額的能力,則法院應酌情重新確定賠償金額。
參考文獻
[1]劉思.試論夫妻忠誠協議在現有法律框架內的出路[J].法制與社會,2013(14):237-238.
[2]魏月霞.試論夫妻忠誠協議的法律效力[J].法制與社會,2013(25):266-267.
[3]陳其強.論夫妻忠誠協議的法律效力[J].商,2016(35):241.
[4]趙申豪.論夫妻忠誠協議的效力與法律適用[J].重慶科技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03):23-26.
作者簡介:
魏薇(1998—) 女,漢族,安徽池州人,安徽財經大學法學院,2016級本科生,法學專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