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增銓 高曼
摘 要:為了找到浙江省省域內各區域有效專利的空間分布、聚集和影響關系。考慮后決定選擇專利數作為單變量數據情況,借助ArcGIS和GeoDa軟件,采用Moran’I指數方法,對浙江省省域各地的專利申請狀況進行探索性空間分析,探究各地專利所屬空間之間的關系。并且通過局部Moran’I散點圖和LISA分析找到高度聚集中心,并對Moran’I散點圖的時空演化采用時空躍遷測度法來深入刻畫。找到高度聚集中心為杭州市的蕭山區以及寧波市,形成了以蕭山區為中心的余杭區、富陽區、杭州市區的專利申請數目核心區域,和以寧波市市轄區為中心的余姚市、慈溪市、上虞市的專利申請數目核心區域。表明了地理空間上呈現空間依賴性和積聚特征,以及空間知識溢出的臨近影響性。研究數據來源于浙江省省內68個市區、縣、地級市行政Shapefile格式地圖,浙江省專利局公示的2008至2015年專利申請數量。
關鍵詞:專利體系;空間聚集性;探索性空間分析;空間權重 創新產出
專利發展狀況作為一種社會經濟現象,在一定的地域環境中,并不是隨機分布的,知識創造和技術創新活動存在顯著的空間地理依賴,高端知識產權資源向少數區域集聚的趨勢日益增強。浙江省作為中國經濟重要的一部分,建立以知識產權為核心的資源配置體制和機制,引導科教、產業等創新資源在區域和產業集聚。有利于轉變區域資源配置方式和經濟發展方式,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決定性作用;有利于提高知識產權資源與創新資源、產業資源、經濟資源的匹配度,強化知識產權創造、運用、轉化等價值鏈各環節的空間整合。本文利用探索性空間分析的研究方法,通過省域內各區域的專利申請數目和授權數目,研究和分析浙江省內的專利的空間聚集性。
從理論層面來看,專利是當今世界各國創新能力競爭的核心要素,也是我國知識產權戰略的重要內容,所以專利問題已成為國內外研究的一個熱點。有效專利作為專利體系的一項新指標,2009年首次被納入我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這為專利研究提供了一種新的視角;而目前國內學術界對有效專利研究尚處于探索應用階段,研究性的論文與著作相對缺乏而且研究范圍過于廣泛。主要有本課題的研究將為該研究領域提供一定的參考意義。
從現實層面來看,浙江省正處于知識產權戰略實施的過程中,一方面專利事業呈現快速發展的勢頭,另一方面則顯現出許多階段性和區域性問題,如果這些問題得不到解決,會直接影響到地區專利事業發展的效率和前景,從這一點來看,本研究選取有效專利問題進行研究具備必要性。另外,相比于一般專利指標,有效專利指標因其更能反映出專利的質量特征而逐漸呈現出諸多優勢,所以有效專利指標的推廣和應用,無疑是對傳統專利指標的有益補充,具有一定的實踐價值。
基于ESDA數據分析來看,總結出以下幾個觀點:
(1)2008-2015年浙江省區域創新產出在空間上呈現集聚分布態勢,并伴隨顯著的高值和低值集聚現象,在縣域上呈現“南冷北熱、西冷東熱”的分布特征。空間集聚態勢明顯,高值和低值集聚程度加劇,各縣域創新產出的空間熱點區域主要集中于浙江省北部和東部地區,冷點區主要集中于浙西南地區;2009年浙江省區域創新發展陷入低潮,但熱點區域無顯著變化,創新產出相對穩定,區域創新水平及發展能力均存在較強優勢。在考察期的時間內,我省68個域創新產出的數量和強度均有較大幅度的提升,但存在著顯著的地區差異。部分區域保持著快速的增長勢頭(富陽區、余杭區、上虞市、紹興市、慈溪市,溫州市,樂清市)。增長速度的差異帶來了創新活動的空間演化。
(2)Moran’s I統計分析提供了省域創新產出顯著的空間自相關的證據,在考察期間自然呈現為創新相似值的集聚趨向,具體表現為較高創新產出的地區相對地趨于和較高創新產出的區域相臨近,或者較低創新產出的地區相對地趨于和較低創新產出的地區相鄰的空間結構。且隨著時間的不斷推移,空間自相關和集聚特征不斷強化,在一定程度上證明了區域知識溢出的空間局限性。創新行為較為活躍的臨近區域之間由于經濟或研發的合作與競爭,有利于人員、技術、要素的流動以及價值觀念和創新思想的相互交流融合,從而形成了創新行為局域活躍的空間格局。而創新產出相對落后的區域由于與創新先進地區的地理距離的阻隔,區域之間創新聯系較少,要脫離其原有的落后集群存在著一定的困難。
(3)空間知識溢出的存在和加強,在一定程度上依賴于空間鄰近性,但同時知識溢出的效果還受到地區人力資本水平、知識缺口以及吸收能力等因素的影響。由于各地區在區位條件、人力資本、R&D投入以及創新環境營造等方而的不同,必然導致各地區之間創新能力的差異。因此,落后地區不僅要加大科技資源投入力度,提高人力資本水平,改善區域創新環境,提高知識吸收能力,縮小與發達地區之間知識缺口;更重要的是要加強與發達地區的交流與合作,降低交易成本,促進知識轉移、擴散和溢出,從而實現本地區創新產出的增長,盡快縮小與創新先進地區的差距。
(4)本文以省內專利申請數度量創新的產出水平,各區域申請數度量創新強度,在考察創新產出空間自相關(依賴性)的基礎上研究浙江省區域創新活動的空間格局與演化特征。由于ESDA方法本質上是“數據驅動”的,因此分析結果在一定程度上缺乏理論模型的解釋力,對于創新產出空間分布與演化的進一步研究可以使用考慮空間效應的CSDA(Confirmatory Spatial Data Analysis,證實性空間數據分析)方法。同時,由于度量指標選取本身的局限性,會對研究結果的解釋能力產生一定的影響;創新不僅包括科技創新,同時還包括文化、觀念和制度等方而的創新,因此在資料可獲取的情況下應進一步對這些內容進行區分并開展綜合的系統研究。
本文主要論述了浙江省省域內各地專利數目的空間聚類情況,新增長理論認為技術進步是經濟增長的內生動力,而技術進步來源于研發(R&D)與知識溢出。一個地區的創新產出不僅取決于當地的經濟水平、科技投入、制度條件、社會文化環境等綜合因素,同時還受到其他區域創新活動的影響。在下一步的研究中,我們將使用R&D,人力資本等來進行更深入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