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月玲
摘 要:2016年開始使用教育部統編語文教科書。新的語文教科書有新的編寫理念,有新的教學內容。老師要上好語文課,必須先吃透教科書。研讀教科書與語文課程標準之間的內在聯系,研讀全冊的編著序列,研讀每一冊的學段目標,研讀每一單元的教學任務及目標,研讀每一課的設計意圖,研讀每一幅插圖,研讀每一道練習題。我們只有用心領會教科書的妙處,使用教科書時才能夠最大限度地發揮教科書的育人價值,發揮教科書在語文學習中舉足輕重的作用。
關鍵詞:課堂教學;效率;探究
自從2011年《語文課程標準》頒布,教學研究部門一直致力于語文教學研究。近幾年,教育部組織專家學者和一線教師編著了全國統一的語文教科書,實現了語文教學改革的飛躍。新版教育部統編教科書守正創新,既吸取了舊教科書里的精華,又補充了許多新的內容。彌補了舊教科書的不足,以全新的面貌呈現在中小學師生面前。
在日常的語文教學中,部分教師不愿意深入地研究教科書。語文老師只是粗略地看一下課文,然后看一下教師教學用書。最實用的是利用現成教案設計或者到網上下載一個語文課件。這樣做的弊端很多,語文老師不清楚教案設計中的現成教案以及網上的課件是否符合本班學生的實際。語文老師只知道使用教案而不知道教案為什么這么設計。不清楚本冊語文教學的目標是什么,不清楚本單元的教學目標是什么,不清楚本課的教學目標以及教學重點是什么。
我們常說,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遠。語文老師只有站得高,領悟了語文課程標準,認真研究了教科書的編寫意圖,把握了教科書的每一章節的設計意圖,才能胸中有數,才能有的放矢。
所以語文教師要獨立地認真研讀教科書,具體措施如下。
一、小學語文教師認真研讀新課標,理解2011版語文課程標準的精神實質,領會語文課程的本質,領會語文教學的根本任務及各學段的教學目標。明確語文教學的指導思想,基本出發點,確立新的語文教學理念。
首先,我們要明確語文課程的定義,其中“學習語言文字運用”是最核心的關鍵詞。語文是母語,小學生就要學習漢語言文字的運用。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是“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工具性體現了語文的獨立特性,語文教師要教學生學習祖國的語言文字的運用。同時還具有人文性,通過語文學習實現立德樹人的大目標,繼承文以載道的優良傳統。
課程標準把小學分為“1~2年級、3~4年級、5~6年級”三個學段,這三個學段里的“識字與寫字”、“閱讀”、“寫作”“口語交際”四個方面的要求由易到難、由淺到深螺旋式上升。具體的內容我們要仔細研讀,牢牢掌握,不同學段其具體要求也不相同,這里不再詳細闡述。
二、小學語文教師要對比新版語文教科書與舊版教科書的區別,從中發現新版教科書增加了哪些內容。
首先,是外觀的變化,新版教育部統編語文教科書比舊版語文教科書更大了,是大開本,而且裝幀設計更加精美。其次,是內容上的變化。特別是小學一年級上冊,舊版語文教科書是先學漢語拼音再識字,新版語文教科書是先識字再學習漢語拼音。舊版語文教科書有“閱讀”、“口語交際·習作”、“回顧·拓展”、“綜合性學習”、“古詩詞背誦”·“綜合復習”、“生字表”等。新版教育部統編語文教科書有“閱讀”、“口語交際”、“習作”、“語文園地”、“快樂讀書吧”“識字表”、“寫字表”、“詞語表”等。這是從形式上看到的變化。內容上,大約有一半的課文換成了的新的文章。從三年級開始,采用的是雙線組元的方式。也就是編者改變了以往單純以主題組元的方式,改為以語文素養和人文精神兩條線索來編排。這就提高了對語文知識的重視及增加了語文知識的內容。此外還有閱讀策略單元,專門訓練學生的閱讀策略能力?!翱鞓纷x書吧”從一年上冊開始,安排小學生“和大人一起讀”然后逐漸增加閱讀量,指導小學生的課外閱讀。包括閱讀書目、閱讀方法、閱讀交流等。最后,關于古詩詞的比重。新版小學語文教科書一共編排了129篇,約占總數的30%。主要安排在“日積月累”中,讓小學生日積月累、積少成多。
三、通讀全套教科書,全面地理解和把握語文教科書的體系和結構。
每冊小學語文教科書有幾個單元,安排了哪些欄目,每個欄目又有哪些內容。每冊小學語文教科書圍繞什么組織閱讀單元,由多少篇課文組成了哪幾個閱讀單元,每冊有多少篇精讀課文,有多少篇略讀課文。每個單元的語文園地又分為哪些小欄目。其中哪些是每個語文園地都有的,哪些是在各單元語文園地中穿插安排。
每冊的口語交際編排了幾次,具體安排在哪些位置?!秾懺挕坊蛘摺读曌鳌窓谀浚┎灏才旁谀睦铮幣帕藥状危麄冎g是如何循序漸進的。還有《快樂讀書吧》安排在哪里,具體內容是什么。
每冊教材有幾個個附表,分別是什么。
每冊的語文基礎知識點及語文基本能力點有哪些。
提高通讀全套教科書,從宏觀上對小學語文教科書的編排體系有一個縱向的梳理,明確各個學段的教學內容及教學目標。
四、重點研讀所教本年級的教科書,準確、全面地理解和把握教學內容。
我們以一年級上冊語文教科書為例。
我們看《我上學了》,第一課是《我是中國人》。56個民族的小朋友歡聚一起,大家都背著小書包,在五星紅旗下、在天安門前歡歌笑語。這一課主要是讓小學生知道中國由56個民族組成,我們偉大祖國的國旗是五星紅旗,天安門是我們國家舉行開國大典及重要活動的地方,讓小學生有國家認同感。第2課是《我是小學生》。本課利用小學生喜歡的兒歌,以及小學生高高興興上學的插圖。通過唱兒歌,讓小學生明白上學要早,不要遲到,要有紀律觀念。還要有禮貌,要愛學習,愛勞動,有遠大的志向,為國立功勞。這一課的用意是讓學生注意角色的轉換,從幼兒園的小朋友轉變成一名小學生。第3課是《我愛學語文》,共有3幅插圖“讀書”、“寫字”、“講故事、聽故事”。小學生看了這幾幅圖就會明白學語文的活動主要有讀書、寫字、說話等。我們認識了字就可以讀書,讀了書里的故事就可以講給小朋友聽。就可以給大家分享學語文的快樂。本課主要是激發小學生小學語文的興趣,此外還要讓小學生注意讀書、寫字的姿勢,讓小學生養成良好的習慣。
舉一反三,后面的識字及閱讀的探究和上面的一樣。需要我們知其然還要知其所以然。鉆研教科書時就要想到教學時應該怎么做。
五、按照全套——全冊——單元——一節課的順序進行研讀,把握語文教科書的體系和結構。我們先有一個關于全局的認識,然后結合本學段本冊的學習任務,認真研讀每一個單元的內容。我們要有單元整體教學的意識,以單元為單位進行教學,本單元如何組織教學,如何進行復習,如何承上啟下。在單元教學時一定要一課一得,每一節課都讓學生有語文方面的收獲,扎扎實實進行語文素養的訓練與培養。不能把語文課變成別的科目,不能種了別人的園而使自己的田地荒蕪。
參考文獻:
[1]《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年1月第1版.
[2] 溫儒敏.《溫儒敏論語文教育》.北京大學出版社.2010年1月第1版.
[3]《國家統編小學語文教科書教學指導》.語文出版社.2019年6月第1版.
[4]《義務教育教科書教師教學用書》.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年1月第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