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數學核心素養概述
數學是一門關于“數”與“形”知識的學科,同時數學也是一種文化和思維運動。數學的學習綜合了分析、運算、判斷推理等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包含了數學知識的積累、運用,以及數學思維的逐漸形成。數學核心素養是一種用數學思維方式方法去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這里的數學素養包括數學的意識、對數學的興趣、數學學習習慣等等。數學核心素養是學生在受教育的過程中獲得的知識與技能、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能力和品格。
而本文所探討的小學數學核心素養是指學生在小學階段培養一定的數學意識、數學情感和數學思維,能夠滿足學生自身的發展并符合社會的發展要求。這里的數學意識涵蓋了符號意識、空間想象意識和解決問題的意識,即學生可以用數學意識、方法解決問題。而數學情感則是學生學習數學的持久動力,它使指學生對數學有濃厚的興趣和較強的好奇心,勇于解決數學中的各種困難,對數學有美好的追求。而數學思維包括抽象思維、推理思維和數學建模思維,學生需要利用這些思維方式把復雜的生活情景轉化成數學問題,并經過合理的推理再用數學模型來解決這個問題。小學數學的教育課程就是幫助孩子用數學思維理解世界,同時激活學生的數學意識,提高學生數學思維能力。
二、基于數學核心素養的小學教育專業課程改革的策略
(一)轉變教育課程觀念
隨著社會的發展,我國基礎教育的教育理念從“灌輸知識”到“訓練能力”發展到現在的“養成素養”。師范院校應根據教育理念的發展變化來培養小學教師,將培養教師的核心素養作為最主要的目標,既要重視雙基課程,又要培養數學的思維、文化及數字修養等。
(二)小學教師專業發展標準化
制定小學教師專業發展的培養標準有利于促進教師專業化發展。目前,小學教育專業課程普遍存在課程設置隨意性和教師授課內容經驗性,影響了小學教育專業教師的教學效果和學生的數學學習質量。對此,應當基于數學核心素養制定小學教育專業的發展培養標準,以此來作為小學教育專業課程內容選擇的依據。
(三)改革小學教育專業課程和教學計劃
1.增設情境教學方法,培養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
在小學教育階段,要想培養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是一件不太容易的事情。培養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有助于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幫助學生為未來良好的學習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因此,教師可以改革教學方式,創設情境教學模式,即根據教學的內容、目標及學生的實際情況,創造相應的情境,吸引學生課堂注意,激發學生學習熱情,從而更加積極的學習數學,熱愛數學。
例如,小學數學中關于《垂直與平行》的教學重,教師可以在課堂上采用情境教學方法,組織學生將兩支筆拋向空中,觀察兩支筆落地后的形態,看看都能拋出什么樣的圖形。然后教師把自己拋出的垂直和平行狀態展現給學生,引發學生對垂直和平行概念的思考。這樣的教學方式,寓教于樂,一方面可以調動學生參與課堂活動的積極性,同時,可以加深學生對知識的印象,而且可以培養學生探究知識的核心素養。
2.進行實踐教學,培養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
小學階段的學生正處于活潑好動的年齡段,在數學課上,學生們可能較難集中注意力學習數學,對知識的理解與掌握有限,因此小學數學教師應當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實踐教學,在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與掌握數學知識。小學生有對新鮮事物充滿好奇心的特點,引起學生的好奇心是教師做好實踐教學的基礎,讓學生通過親身實踐進一步認識事物,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有助于提高課堂效果。
例如,教師在《角的度量》課堂教學過程中,學生很難理解“角的大小與角兩邊的長度沒有關系”,為了讓學生輕松理解這一知識點,教師可以先讓學生準備幾張紙,然后讓學生裁成自己喜歡大小的正方形紙,最后讓學生對所有正方形紙進行觀察,這個時候他們會發現,正方形大小不一,但是它們所有的角都一樣大。通過這樣的實踐教學,學生可以輕松理解角的大小與角兩邊的長度無關。
3.改變教學方式,培養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
受傳統教學方式的影響,目前很多小學教師仍采用填鴨式的教學方式,學生在這樣的教學方式下只是被動的接收知識,數學思維能力得不到鍛煉,不能對知識進行深入的理解和體會。因此,教師應改變教學方式,注重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培養,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例如,教師在《畫正方形》章節知識教學時,教師可以先讓學生在一個長為8格、寬為4格的方框里畫出一個正方形,學生們會很容易畫出不同的正方形,并且能夠得出所畫的正方形面積為1、4、9、或16。接著,教師讓學生畫出面積不能為1、4、9、16的正方形,并讓學生認真思考,有幾種畫法能夠符合要求。這樣的教學方式有助于學生打破傳統的思維方式,想出新的畫法,從而提高學生的數學思維。
四、改革課程評價方法
核心素養是小學教育專業培養人才的核心內容,核心素養的養成有利于培養社會所需的相應人才。因此,改革課程評價的焦點應該是學生的核心素養。
(一)評價方法由隱形變為顯性
與數學知識相比,數學核心素養具有綜合性、內隱形和情境性的特點,因此,應當將核心素養轉化成顯性的可量化的標準。例如教師可以觀察記錄學生在課堂上回答的問題,并將此作為學生數學文化素養的依據。
(二)評價方法多維化
對于學生核心素養的評價應當更多關注學生的學習能力、學習習慣等,而不是只注重學生的成績。教師應在注意學生平時作業爭取率的基礎上更多關心學生寫作業的用心程度。
(三)整合評價方法
傳統的教學評價是由老師單方面決定,這樣的評價存在以偏概全的問題。對此教師可以結合學生的自我評價、小組評價或班級評價,保證教學評價的的公眾公平。
參考文獻:
[1] 呂國富,龍歡.核心素養導向下新增小學教育本科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重構[J].興義民族師范學院學報,2018,(3):54-56,65.
[2] 高明旻.小學教育中學生核心素養發展研究[J].學周刊,2018,19(19):36-37.
[3] 叢小杰.基于核心素養下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的思考[J].新課程·上旬,2018,(1):后插66.
[4] 耿青松,占曉軍.基于數學核心素養的小學教育專業課程改革[J].科教導刊,2017,(35):80-81.
作者簡介:
李強,1987.04,男,漢,四川.雙流,本科,中小學一級,研究方向:數學課程改革,單位:成都天府新區新興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