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紅
摘 要:在小學階段的學習中,英語學科的學習也列入了基礎教育中,成為了基礎教育的組成部分之一。這一階段的英語學習能夠為學生以后學習英語打下基礎。近年來,我國的新課程改革和素質教育已經步步推進,在每一位家長和教師心中扎根,這同時也對英語的學習目標有了更高的要求,但是傳統的教學模式對現階段的教學要求無法實現,就需要教師能夠對教學模式進行創新。針對小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來看,教師應該采取趣味新的教學模式幫助學生學習,因此就產生了情景體驗式教學模式。
關鍵詞:情景體驗式教學;小學英語教學
一、情景體驗式教學模式的概述及必要性
所謂情景體驗式教學指的就是教師在教學中通過一些形象創設具體生動的教學情境,加強課堂教學的趣味性和生動性,調動學生的情感體驗,引導學生在整體上去理解和掌握運用教學內容的一種新型教學模式。這種教學模式的重點和特征就是能夠激發學生對學習的樂趣,調動學習情感,也就是在具體的情境當中加強學生對學習內容的情感體驗。
二、現階段小學英語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學生對學習缺乏興趣
目前,小學英語教學仍然沿襲著傳統的教學模式,并沒有進行創新。只是教師在課堂上帶讀,學生在模仿教師讀書,甚至有些學生不知道在學習什么。這種教學模式嚴重限制了學生的積極性和創新意識,從長遠來看,它會使得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的缺乏。
(二)學生缺乏應用英語的意識
用傳統的教學模式看來,教室通常只教授學生的基礎知識。學生只需要通過對單詞和短語的死記硬背就可以取得好成績。教師的教學內容與學生的生活實際完全脫節,將教學內容與學生的實際生活分離開來。它不能使學生把英語學習和日常生活進行聯系,根本沒有應用英語的意識,這不利于學生未來的英語學習。
(三)課堂缺乏互動
在當前的小學英語教學的這個階段,學生通常的地位是被動接受教師所傳授的知識。教師在教學時不考慮學生的感受和經歷體驗,教師與學生在課堂上完全沒有互動。這不僅導致了學生的學習興趣無法被有效地激勵,更不利于幫助學生養成自主學習的能力。
三、情景體驗式教學模式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的應用策略
(一)通過英文歌曲,烘托課堂氛圍
在小學英語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運用情景體驗式教學模式,來提高課堂教學效率。運用多種教學方法,設計靈活多樣、真實并貼近生活的教學情境,調動學生對英語學習的興趣和熱情。這里有一種最為簡單快捷的方式就是在課堂上為學生播放英文歌曲。例如,在教授英文字母的時候,如果學生僅僅依靠自己的機械記憶去死記硬背,學生很快就會感到枯燥無味和厭倦。因此,教師就可以在教室里為學生播放相關的音頻材料,如字母歌。美妙的音樂和生活潑的形象能夠很快地吸引到學生的注意力。學生通過耳朵、眼睛等各種感覺器官的共同參與,沉浸在歡快的節奏中,歡快的英語字母歌的學習很容易,學習任務也很快就能完成了。最重要的是,在優美旋律的旋律下,英語知識在不知不覺中滲透到學生的大腦中,從而深化了學生的知識建構。
(二)利用游戲教學,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學生學習英語的內在最穩定的動力就是興趣使然,在所有方式中,游戲是小學生普遍喜歡的一種形式。所以,為了使英語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和質量得到大大提升,教師就要在教學過程中積極運用情境體驗式教學模式,將生動有趣的游戲加入到教學活動中。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結合詳細具體的教學內容和學生日常生活的實際情況,精心設計游戲環節,使得游戲化的教學情境不僅可以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滿足教學內容需求。與此同時,教師也要不斷鼓勵學生在游戲中運用課堂上學到的新知識來表達自己的觀點和看法。
(三)通過分角色扮演的表演方式,為學生創設真實的語言情境
在小學英語教學中使用情景體驗式教學模式可以很好的契合小學英語教材編寫的特點:通過對話的形式來提高學生應用英語知識的能力。所以,教師可以在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根據課本上的內容進行角色扮演,要求學生在扮演的過程中能夠記牢自己的臺詞和揣摩人物的性格,幫助學生加深教學內容的認識和理解,強化教學效果。
結語:
總而言之,在新課程改革的推進和素質教育的大背景下,為了滿足英語教學的需求,情境體驗式教學模式作為一種新型的教學模式應運而生。這種教學模式注重創設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情感。通過在小學英語教學過程中運用情景體驗教學模式,不僅有效地改善了以往課堂教學的氛圍,而且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和創新思維。所以,這就要求教師在小學英語教學中運用游戲、故事、歌曲等有趣的教學方法,為學生創設相應的教學情境,使學生盡快融入到學習內容中去。通過創設生活教學情境,學生可以有效地培養英語思維能力和英語文化素養,為以后的英語學習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石立華.試析情景體驗式教學模式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的應用[J].數字化用戶,2018,24(16):181.
[2]張玉麗.情境式教學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的應用[J].英語畫刊(高級版),2018(14):62.
[3]王娟.小學英語教學中應用“情景體驗式教學模式”的分析[J].中國校外教育(上旬刊),2018(9):96-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