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風帆 修成子
關鍵詞 現代化 馬克思主義
中圖分類號:D616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DOI:10.16400/j.cnki.kjdkx.2019.09.080
Abstract In 1840, the Opium War forced the closed feudal dynasty to open its doors and passively join the tide of capitalism in the world. China's modernization road has been staggering since then. After the failure of the Westernization Movement, the Reform Movement of 1898 and the 1911 Revolution, the Chinese advanced intellectuals realized that learning from the advanced wester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political system could not save China. Only through ideological innovation could the Chinese nation be saved in danger. Thus, the May 4th Movement and the New Culture Movement broke out. Since then, China's modernization road has changed from passive to active, from superficial form to profound change in the system. With the wide spread of Marxism in China,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led the proletariat to find a way of modernization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and led the broad masses of the people to a new era.
Keywords modernization; Marxism
“現代化”,這短短三個漢字可以說構成了一整個極為復雜的范疇體系。首先,這里的“化”字,內涵著“化育”,“進化”、“變化”、“生發”的動態過程?!饵S帝內經》中以“物生謂之化,物極謂之變”來闡述事物發生和發展的客觀規律。“夫物之生從于化,物之極由乎變”。也就是說物之生從化而來,物之極由變而來,新事物產生發展的過程就是“化”。所以“現代化”的內在邏輯應該是反過來—“化”現代,需要依靠主體主動地去孕育、萌芽、生化、發展而來。
“現代”作為名詞代表一種狀態,作為形容詞代表一種特性,但都可以當之無愧地代表人類迄今為止最為發達的社會文明特性,但“現代”的狀態或特性是需要化育和生發的,不是自然就可以形成的。
得到廣泛認可的“現代化”的核心內涵,就是指高度發達的工業化?!艾F代化”這個動態過程或狀態表征,迄今為止應該是覆蓋了整個人類社會。資本主義與社會主義是目前人類發展現代化的兩種模式,兩者擁有共同的基礎“工業化”。
中國的現代化又是一個更為復雜的范疇系統。中國的現代化進程,尤其獨特,可以說處于英文中的、“將來進行時”“現在進行時”和“過去完成時”同時斜杠與并存的階段,并一一對應為農業文明、工業文明和后工業文明的斜杠并存。在五四運動100周年紀念日的今天,重新檢視和反思我們現代化進程中的生發化育階段,尤其是百年之前那最為動蕩、最為悲壯的年代,可謂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十八世紀六十年代,瓦特蒸汽機的改良帶領英國打開強大的國門,英國人民生產自此逐漸轉向機器化運作,工業革命正式開啟人類命運新篇章。而此時的清朝,幾千年來的君主專制達到頂峰,百姓在統治者的帶領下閉關鎖國,過著自給自足的小農生活,依靠著人力以及與機器不能相提并論的畜力進行生產,做著天朝大國的春秋美夢。英國為打開海外市場進行殖民擴張,把目光投向地大物博、幅員遼闊的中國。眼見英國向中國輸送布匹和呢絨遭到中國男耕女織式自然經濟的排斥,反而中國在中英貿易中處于出超地位,大量的白銀流入中國。這個頭號資本主義強國坐不住了,開始向中國大量走私鴉片,力圖把這個封閉的泱泱大國撕開一個口子,從而竊取這片土地上的寶物。鴉片的泛濫使百姓精神萎靡,勞動力大量縮減,官員腐敗,大量白銀外流,軍隊戰斗力也大大削弱。沉睡的雄獅變成嗷嗷待宰的羔羊。
被譽為“睜眼看世界第一人”的林則徐,用無限勇氣和堅毅信念,“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力求用封建帝國的冷兵器裝備,去抵抗現代化了的資本主義列強的堅船利炮。結果可想而知。鴉片戰爭使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傲慢無知、封閉狹隘的舊的封建體系開始土崩瓦解。鴉片戰爭標志著中華民族介入現代化歷史浪潮的第一步。盡管這一步走的如此苦難和悲壯,走的如此舉步維艱,但中國的現代化征程還是搖搖晃晃、咿呀學語地開始了。
此后,洋務運動、戊戌變法和辛亥革命等一系列社會運動和革命,化育中國現代化的歷史車輪開始不斷加速,不斷碾壓過重重艱難和挫折,終于到達中國現代化進程中的第一個高潮。100年前的今天,正是中國現代化這艘歷史的巨輪真正駛入世界現代化洪流的重要節點。
“以前的一切,似乎都匯聚于此,彼此激蕩奔騰;以后的一切,似乎都由此生發,造成了它種種歷史的巨變……” [1]從此,中國的現代化開始由被動消極向主動積極,由膚淺和形式開始向深刻系統全面進軍。
在資本逐利驅使下的西方列強們,鴉片戰爭中總算用堅船利炮轟開了這個陳舊腐朽的東方帝國之時,始于1640年的英國資產階級革命和現代化進程已經整整持續了200年。資本原始積累的野蠻和貪婪,列強們“船艦利炮”的可怕但無法阻擋的現代化,科技和工業武裝起來的資本霸權的力量……對應的是:舊帝國和封建意識形態無能為力、一而再、再而三的慘敗和犧牲……中華民族積貧積弱,一退再退,任人欺凌……面對各種挫敗和痛楚的折磨,救亡圖存的民族自尊心使現代化成為中華兒女思考的痛中之痛!
林則徐和魏源率先提出“師夷長技以制夷”思想,并逐漸發展成為一種時代思潮,由此引領以自強圖存為目標、歷時30年之久的洋務運動。局限于“技、器、物”層面的洋務革新,對于資本主義現代化的核心層卻依舊傲慢無知,采取拒絕和壓制政策,試圖在不觸動傳統帝國結構的前提下達到富國強兵。其直接結果是甲午戰爭慘敗以及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封建舊王朝千秋大夢的最后一根救命稻草也就此慘淡收場、偃旗息鼓。中國現代化的車輪何去何從?中華民族現代化的夢想之路到底在何方?
于是,現代化新的化育方法迎面撲擊而來。既然西方現代化如此強大,那我們就直接搬過來!這一次似乎有了長足進步,由無知傲慢到主動學習西方、接受西方現代化核心理念體系、甚至不惜全盤西化以到達西方的現代化彼岸。1895年5月康有為策動“公車上書”,主張進行“變法”——進行政治體制改革,建立資本主義立憲政體。103天的變法曇花一現,“變法”、制度體系“改制”的努力似乎也是一朵無果之花。無根的浮萍找不到真正現代化的根基和家園。深層政治變革的歷史任務降臨到孫中山等資產階級革命派身上。辛亥革命爆發,1912年1月1日中華民國臨時政府在南京成立,孫中山出任臨時大總統。同年2月12日清帝退位,統治中國兩千余年的君主專制終告結束。封建王朝的千秋家國大夢終于落幕。
從戊戌變法到辛亥革命,中國現代化征程的步伐還是很大的。中國資產階級開始擔當推進中國現代化的主要角色,但“戊戌六君子”的獻血和犧牲赤裸裸地昭示著改良主義辦法行不通,孫中山要建立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國的愿望并沒有真正實現。
更為本質的原因是,在華夏大地上任意踐踏和施展現代化鐵蹄淫威的西方列強們,絕不愿意看到一個嶄新富強的現代化東方國家發展和成長起來。他們只希望看到:中國的現代化之夢夭折在襁褓里,甚至直接胎死腹中,那么一個待宰的羔羊將任由列強進行每一個毛孔都滴著鮮血的資本積累。
從洋務運動的“技、器、物”變革、到戊戌變法的政治改良、再到辛亥革命建立資本主義制度的失敗,迫使華夏兒女向更深的層面反思:“此等政治根本解決問題,猶待吾人最后之覺悟”。 [2]與科技進步和政治改革相比,思想解放才是中國現代化的關鍵所在。中國欲進現代文明,就必須學習西方現代化文明的精髓,取來西方的真經。這個真經就是民主和科學。以陳獨秀為代表的知識分子高舉“民主”、“科學”兩大旗幟發動新文化運動,創辦《青年雜志》,把思想文化問題提到首位。
十月革命一聲炮響,馬克思主義解放全人類天下大同的理想和中華民族的困境和探索一拍即合。在結束了舊的封建制度之后,在嘗試西方資本主義道路完敗之后,一個嶄新的令人振聾發聵的聲音傳來,那就是“布爾什維克的偉大勝利”!
巴黎和會中國外交的再次失敗,又一次清醒了那些還沉浸在對資本主義現代化道路抱有幻想的知識分子。以北京的愛國學生為主體,中國無產階級正式登上了國際政治舞臺,五四運動的熊熊火焰開始燃燒起來。自此新思想的閥門被打開,各種社會新思潮相繼風起云涌。
大浪淘沙、上下求索,一再比較、反復推證中,各方有識之士終于認識到;唯有馬克思主義才是解決中國現代化問題最有力的武器,唯有無產階級社會革命才能真正實現我們的現代夢想。既然走歐洲人的路走不通,他們似乎也不讓走,那么走俄國人的路吧,實現社會主義向共產主義理想進軍。
中國共產黨作為五四運動的直接傳承者,自誕生之日起就開章明義、堅定勇敢地擔負起建立現代化中國、實現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重任,并最終找到了一條真正符合中華民族自身特點的現代化之路,中國現代化進程終于步入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正確軌道,一個新時代開始了……
基金項目:北京高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研究協同創新中心(北京工業大學)階段性成果(項目名稱:17科技創新服務能力——北京地區高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研究協同創新中心建設036000546617516);北京科技社會組織發展研究(S0027005201501);我國產業共性技術創新體系研究(JE027005201401);首都高校學術生態建設研究(JE014014200801);2017年北京地區科技統計與分析(40036005201801)
參考文獻
[1] [美]周策縱.五四運動:現代中國的思想革命[M].江蘇人民出版社,1996:1.
[2] 獨秀文存[M].安徽人民出版社,198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