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紫玉
摘 ?要:生活是幼兒數學學習的源泉,生活是引導幼兒觀察數學現象,發現、認識數學的重要途徑。小班幼兒數學教育的目標在于揭示幼兒生活世界中數、形方面的豐富多彩和聯系上的多樣性,使幼兒看到生活環境中的數、形關系。對于小班幼兒生活化教育的思考與實踐,旨在讓幼兒在生活中學習數學,學習生活中的數學。
關鍵詞:小班;數學活動;生活化;思考與實踐
數學教育是幼兒園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綱要》在數學領域的目標和價值取向中明確指出:“從生活和游戲中感受事物的數量關系,并體驗到數學的重要和有趣。”它強調了兒童對自己周圍環境中的數學問題的關注和興趣,強調在日常生活中通過感知、體驗和操作活動理解數的抽象關系,并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運用所學的數學知識,逐步發展邏輯思維。而在幼兒園小班階段,對幼兒進行數學生活化教育有何意義,又該如何在幼兒的一日生活中有效地開展數學生活化教育呢?為此,我們對小班幼兒數學生活化教育進行了一番深入的思考和嘗試。
思——小班幼兒數學生活化教育的意義。
《指南》中針對數學教學提出:引導幼兒感知和體會生活很多地方都用到數,跟據周圍與自己生活密切相關的數的信息,體會數可以代表不同的意義。數學生活化”就是要讓幼兒在“生活”和“數學”的交替中體驗數學,在“數學”和“生活”的互動中理解數學。所謂“生活化”,即在數學教學中,從幼兒的生活經驗和己有的知識背景出發,聯系生活講數學,把生活經驗數學化,數學問題生活化,通過“退回生活”,為數學學習提供現實素材,積累直接經驗;再通過“進到數學”,把生活常識、活動經驗提煉上升為數學知識。
而小班幼兒數學教育活動中,由于幼兒年齡較小,處于具體形象性思維階段,活動的目的性、順序性、細致性、有意性均相對較差。我們應尊重小班幼兒的認知特點及發展水平,以游戲的形式,借助生活中的各種材料,從淺入深地培養他們對數學學習的興趣,并學會運用數學方法解決生活中遇到的簡單問題。使孩子真正理解、掌握了數學在生活的實際意義。
行——小班數學生活化教育的實踐。
數學教育寓于幼兒的一日生活各個環節之中,要做到生活教育化、教育生活化。小班幼兒年齡小,對于周圍世界的認知主要是通過對物體的感知、操作活動來進行的。我們注重引導小班幼兒對周圍環境中的數、量、形、時間和空間等現象進行觀察,把游戲、實踐、探索、操作等作為幼兒數學學習的主要方式,使幼兒構建初步的數概念,并學習用簡單的數學方法解決生活中和游戲中某些簡單問題。
一、捕捉生活環節中數學教育元素,體現數學教育生活化
生活的哪個環節都處處都蘊含著數學元素,我們捕捉這些生活環節中的數學元素,結合小班幼兒數學學習的相關內容,積極開展數學生活化教育。比如在盥洗環節,我們班級的洗漱間和廁所是分開的,我們要求孩子入廁時,分男女兩個兩個進廁所,其他人在洗漱間等待。既讓幼兒學習了兩個兩個地點數,又讓幼兒獲得了先后等順序概念,還加強了常規管理,防止擁擠。可以說,從孩子走進幼兒園到離開,讓幼兒在園一日生活的每一刻都能接受數學的洗禮,感受數學的美妙。
二、把握游戲環節中數學教育契機,提升數學教育經驗
(一)利用游戲活動,創設生活化的情境教學
小班幼兒不能保持長久的注意力,對于枯燥的數學更是愛不起來,注意力集中不起來。此時,就需要我們老師做個有心人,將抽象的數學內容變為有趣的生活情境,以幼兒喜聞樂見的游戲形式,創設生活化的情境教學。如小班數學《糖果找家》的活動中,我創設了“開糖果店”這一生活情境,引導幼兒在布置糖果店的游戲活動中,學習按糖果的顏色進行分類,幼兒對此次活動非常感興趣。于是我依據幼兒的興趣點,在班級區域中增設“糖果屋”游戲,引導幼兒開展了根據客人的要求,按大小、形狀等特征對糖果進行分類、數個數包裝等活動。生活化情境的創設,激發了幼兒的好奇心和參與意識,讓數學學習成為幼兒的一種內在需要,更感受到了數學的有趣和有用。
(二)引導幼兒運用數學知識,解決游戲中的問題
小班老師應當積極引導孩子運用數學知識,解決游戲中遇到的簡單的問題,培養幼兒邏輯思維能力。如在一次娃娃家的游戲中,由于來做客的“客人”太多,盤子不夠用了。娃娃家的“媽媽”來向我求助,我問她:“那么你還需要幾個盤子呢?”她茫然地搖搖頭:“不知道。”“那怎么辦呢?不知道要幾個盤子我也不好去借呀?”我故作為難地說。“那我數數吧!”孩子們回到“娃娃家”,請 “客人”們都站起來,一一點數,數清人數后在我的幫助下借到了盤子,心滿意足地繼續開始游戲了。孩子們通過自己的努力,解決了問題,獲得了成功的喜悅和快樂,更增強了自信心,更獲得了數學經驗的提升。
三、創設生活化數學教育環境,引導幼兒自主學習
(一)開發生活化環境,創設有利于數學教學的物質環境
作為幼兒教師,應為幼兒的探究活動創設寬松的環境,鼓勵他們運用多種感官、多種方式進行實踐活動。如秋天來臨時,我們帶領幼兒走出教室,在大自然中撿落葉、拾松果……孩子們觀察樹葉的形狀,比較松果的大小,在自然環境中盡情地探索、發現,這對與培養幼兒的探索精神和自主學習是很重要的。
(二)運用生活中的材料,促進幼兒自主進行數學學習
我們嘗試為幼兒提供豐富的生活中常見的材料,供幼兒操作,促進幼兒自主學習。如:供幼兒比較高矮和排序的各種各樣的瓶子;各種形狀的積木和相應的輪廓底板,讓幼兒鞏固對圖形的認識及體驗一一對應;利用串珠子玩具,制作“紅寶石項鏈”,使幼兒在不知不覺中掌握了最基本的分類與排序……孩子們在與這些常見的生活化的材料的互動中,輕松又自然地獲得了簡單的數學知識,發展思維能力,引發對數學的興趣,讓幼兒在真實的生活中學習了數學。
我們要把數學教育植根于生活,將抽象的數學知識具象化、生活化、趣味化,以幼兒的生活實踐為依托,有意識地幫助幼兒學習并運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讓幼兒真正感受到數學的無窮樂趣。
參考文獻:
[1]《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解讀,江蘇教育出版社。
[2]《學前兒童數學教育概論》,金浩主編,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 ?2000年12月。
[3]《幼兒數學新論》,周淑慧(臺),心理出版社,周淑慧(臺),心理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