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越
關鍵詞 長三角地區 就業市場需求 調整大學英語課程
中圖分類號:G424 ? ? ?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DOI:10.16400/j.cnki.kjdkz.2019.10.065
Keywords Yangtze River Delta region; job market demand; adjustment of college English curriculum
隨著經濟全球化的不斷加深,我國各行業也在不斷加劇對外交流,市場對人才的需求也日益多樣化。作為我國經濟發展最快的地區之一,長三角地區也是目前高校畢業生吸納量最大的地區,掌握和了解這一地區的就業形勢和就業市場情況,對調整大學英語課程的設置有著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
1 當前長三角地區對英語專業人才需求的分析
1.1 長三角地區就業形勢
受經濟危機的影響,長三角地區很多企業也受到波及,相繼出現裁員,減產停產的形象,一些企業甚至在很長時間內停止了對人才的招聘計劃,大批應屆生的畢業求職和下崗熟練工人共同涌入就業市場的矛盾日益突出,整個市場出現供大于求的局面。
1.2 長三角地區對英語專業人才需求的分析
據調查,雖然全球經濟危機對長三角地區造成影響,但目前長三角地區對英語專業人才需求量依舊是巨大的,企業要做大做強,就必須走外貿之路。開展對外貿易,就必定需要英語專業人才,相對于其他文科類專業,長三角地區對英語專業人才的需求量是非常可觀的。畢業生在面對這項機遇的同時也面臨著巨大挑戰。為了適應企業發展需要,長三角地區對個人綜合素質的要求逐年高,尤其在實習生實習期間,條件非常艱苦,因此,學生需要具備的除了專業技能外,還需具備人際交往能力,環境適應能力,理解接受能力,心理素質等多種能力和素質,對大多數畢業生而言短時間內提高這些能力非常困難。
2 大學英語課程的分析及課程設置
2.1 對大學英語課程改革的背景和需求分析
近年來,由于大學生供過于求的問題,一些企業的招聘要求越來越高。大學生的就業問題越來越嚴重。為了適應經濟全球化的發展,企業之間的競爭必然會越來越激烈,企業需要轉型,因此對人才要求也越來越高。畢業生不僅需要具備較強的招聘專業知識和技能,還需要具備較高的英語專業能力。學生知識結構和能力的一致性導致了畢業生在求職過程中的失敗。教育部還發布了一系列關于提高本科教育質量的文件,要求學生提高專業英語水平,提高口語水平,直接用英語學習。高校也紛紛采取相應措施,努力打造“專業+外語”復合型人才。目前,我國大學英語教學改革取得了顯著成效。大學生的英語聽說能力也有了明顯的提高,但仍有一些高校過分強調對英語語言語法的掌握能力,忽略了學生的口語教學。通過英語四、六級考試后,大學生在英語學習上明顯表現出了懈怠。因此,大學英語教學仍然存在著事倍功半的問題。此外,學生的英語水平跟不上目前大學英語教學中采用的雙語教學,這使得后期的雙語教學更加困難。
2.2 一般本科院校基于就業需求的英語課程設置
就目前五國高校大學英語課程的設置而言,中國的大學英語課程可分為兩類:普通用途英語(EGP),專門用途英語(ESP)。 普通用途英語是為了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將所學知識進行綜合應用,最終提高學生的綜合文化素養。EGP的教學模式貫穿了整個大學英語教育的過程。ESP包括與專業學科緊密結合的學術英語和與就業相關的專業英語,ESP教學把實用性作為教學的出發點,它不僅傳授專業知識,更有效培養學生的語言溝通能力。
3 以就業為導向的大學英語教學改革路徑
3.1 以就業為導向,調整英語課程設置
面對瞬息萬變的市場就業選擇,大學畢業生如果沒有一種特殊的、多功能的特征,就很難立足,高校也會因為缺乏鮮明的辦學理念而被市場淘汰。就目前市場而言,市場對專業型綜合人才需求量巨大。如何結合專業自身特點,使英語能成為一種特殊的能力,這是大學英語課程調整的方向。通過市場調研,在掌握市場需求的基礎上,制定了一套專業培訓模式,并根據專業需求制定了不同的教學目標。采用不同的教學手段進行分層教學。
3.2 以就業為導向,培養學生綜合應用能力,實施交際法教學模式
英語的學習是語言的學習。語言學習不僅是對語言知識理論的掌握,更重要的是語言技巧的掌握,而這種技巧只能通過反復地練習來得到提升,也就是社會交往。語言學科不僅關注語言形式的研究,更是要關注語言社會功能以及語言在社交中所發現的問題。因此,英語語言的學習其根本目的并不是要求學生掌握語法知識,而是學會運用。要讓語言使用者了解語言的使用規則,正確使用語言,以適應中國對外開放和交流的社會需要。大學英語教學主要是培養社會應用型人才。而教學要以社會人才需求為基礎,制定相應合理的教學模式,實施以就業為導向的英語改革措施,善用交際教學模式。
3.3 以就業為導向,讓學生意識到自己的主體地位,利用現代科學技術
現代教育技術作為社會和高科技的產物,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的地位越發明顯。多媒體和網絡環境下的大學英語教學模式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他們對知識有更深的理解和把握。在某種程度上,多媒體網絡英語教學也體現了以就業為導向的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理念。
3.4 以就業為導向,加強校企合作
市場各個行業對英語技能要求并不是聽說讀寫各項技能全面發展,不同的行業對英語技能的需求都不一樣,由此可見,英語的主要要求是“實用”、“專業”等。以就業為導向的大學英語教學改革應注重學生英語水平的實用性和可開發性,學校應實施校企合作。校企雙方共同制定戰略計劃,雙方達成合作共識。這樣既能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為學生就業提供保障,同時,企業的人才提供也有了渠道。
3.5 以就業為導向培養學生團隊精神和合作協調能力
高校在培養學生專業技能的同時,不應忽視學生團隊合作能力的培養。任何工作都需要團隊合作。隨著社會的發展,勞動分工更加精細。在工作中,人們經常與同事合作,這就是為什么知道如何與他人互動不僅在商業上很重要,在日常生活中也很重要的原因。實習期間可以培養學生的合作能力,學校需要有意識地努力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能力。只有培養出專業技能強、團隊合作能力強的人才,才能在就業競爭中脫穎而出。
3.6 以就業為導向,構建并完善與就業掛鉤的英語評估體系
學生要很好的就業,就需要多方面,多方向發展,因此,學校對學生的素質評價也應多元化,多樣化。要建立完善的畢業生評價體系和學生離校跟蹤調查記錄,明確各部門的分工,通過多種途徑了解學生就業數據,正確評價學生就業形式,以此提高畢業生就業競爭力。
4 結語
就業是高校和畢業生面臨的一個嚴重問題。面對巨大的機遇,也面臨著巨大的挑戰。高校畢業生能力不斷下降,缺乏工作經驗,沒有團隊協作精神,在工作中也不能很好的展現自己的理想和抱負,在處理問題上,也沒有獨到的見解。適者生存是市場的法則。因此,高校需要制定相應計劃來改善這一現狀。 以就業為導向的大學英語教學改革需要適應市場和時代的要求。高校要根據其實際情況不斷完善英語教學模式,因材施教,培養高素質綜合型人才。
項目名稱:南通理工學院科研項目名稱:從就業市場需求的變化看大學英語學科建設的調整,編號2017025
參考文獻
[1] 吳永順.金融危機下深化大學英語教學改革推動大學生就業的思考[J].劍南文學,2009(7):156-158.
[2] 余秀琴.“以就業為導向”的大學英語教學模式的研究與實踐[J].淮南師范學院學報,2008(06):133-136.
[3] 宗雪萍.基于就業導向的高職英語教育模式及構想[J].黑龍江教育(高教研究與評估),2008:132-133.
[4] 孫瑞梅.專業英語精讀教學與建構主義學習理論[J].外語電化教學,2003(06):55-58.
[5] 戴立黎,曾玲琴.用人單位英語需求分析[J].中美英語教學,2007.4(5):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