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潔星
摘 要:在現如今的中職計算機教學中最缺失的就是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而本文就教師方面、授課方面和學生方面等三大方面,對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方法進行原理性的闡述,對每一個方面進行了深刻的思考,并在每個方面中舉了切合實際的例子供教師參考。
關鍵詞:中職計算機;創新能力;培養學生
在中職計算機教學中因為我國的應試教育大多數教師在授課時僅是就書本上的知識教授給學生,而學生也僅僅是固定在教師所教授的思維中,并沒有其本身自我的想法。這就反映了如今授課中所缺少的正是學生的創新性能力。而為了使學生所擁有此能力并在擁有創新能力的基礎上進行提高,所以如何培養學生創新能力就是日常授課中的重中之重。本文就如何培養學生在中職計算機課業中的創新能力加以討論和論述,就以下三大點進行相關的分析。
一、教師自身方面
教師自身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保溫箱。
實時更新知識,更新自身教學觀念。
正所謂“師者,傳道受業解惑也”,如果教師的思維及所學習的知識不進行更新,則在中職計算機教學中教授給學生的知識便跟不上時代的步伐。筆者認為新的教學觀念應該以學生為主,以學生自身進行創新為核心,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則為其中重中之重。而教師自身教學觀念及知識的更新更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前提[1]。
二、教學授課方面
教學授課方面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基。
(一)改變課堂授課方式
在中職計算機教學中最常見的課堂授課模式就是教師在講臺上照著PPT對學生照本宣科的講解,而學生也是有一搭沒一搭的聽講。在筆者看來應根據書本中各個單元進行不同的授課方式。例如:將同學劃分成各個小組,給每一個小組相同的一道題目要,求每個小組給出至少兩種解決方法。在這種小組作業中各個小組成員就會有思想上的交流,因為不同的人所看問題的角度不同就可以啟發別的同學的思維,從而達到培養和促進學生創新性能力的目的。
(二)與實際相結合
在中職計算機教學中最終要的就是將課堂與實際相結合,因為我們培養的是實用性人才,而在實際中如何推陳出新就考驗的是學生的創新能力。教師不能就中職計算機課堂上固有的知識教授學生,而應依據實例優先問學生如果他們碰到了此類問題他們該如何解決,就此來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在此筆者舉一個最簡單的例子:當教師在課堂上提問計算機的硬件組成有哪些時,若有條件可拿一個廢棄的計算機進行實物講解,這樣學生們既能知道計算機的硬件組成有哪些,又能知道這些硬件具體的樣子,這樣既有邏輯性又有實際與理論的結合。當學生再次碰到這個題目時就會聯想到這節課所學,則在每次的回憶中學生就有機會總結出他自己的一套理論體系,這樣便刺激了學生創新能力的發展。
三、學生自身方面
學生自身方面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催化劑。
(一)更新學生觀念,鼓勵學生發散性思維
不僅教師的教學觀念要更新,更重要的是更新學生自己的觀念,因為學生自身就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催化劑。在中職計算機學習中,發散性思維是學習中職計算機課程的一個重要能力,也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基礎。人腦的思維就如同神經網絡一樣是發散的,如果僅僅是一條道走到黑,并沒有思維的發散的話何談創新思維。筆者認為在課堂中鼓勵學生多思考,進行多角度多方面的思考,時時刻刻提醒學生不要將自己的思維局限在課堂和書本上,就此來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是一個事半功倍的方法。
(二)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和進行頭腦風暴的能力
如何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和進行頭腦風暴的能力是中職計算機教學乃至所有教學中最為棘手的問題。因為學生的獨立思考的能力是創新能力的基礎,而學生自我進行頭腦風暴的能力又會促進其創新能力的增長,所以說如何讓學生進行獨立思考和如何讓學生進行頭腦風暴確實是該深刻討論的問題。筆者認為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能力要時時而為之,例如:在課堂上給每個學生布置不同的思考題目,允許其進行資料的查詢,但不許問旁人,在課堂結束時上交其所布置問題的答案可不必太詳細有大體方向和解答就可[2]。
而如何培養學生進行頭腦風暴的能力就如同筆者上面所說,所布置的題目可有不同但中間卻又有聯系,要求學生下課后以小組為單位組內交換各自的題目并一起討論如何回答各自的題目。因為每個人的想法不一樣,所以得到的答案也不一樣。這樣就能促使學生進行討論,進行思維上的交流,從而促使他們的創新能力不斷提高。
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中職計算機教育中為了培養學生創新能力應從三個方面入手:教師自身、課堂教學、學生本身。這三個方面,教師自身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保溫箱;教學授課方面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基;學生自身方面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催化劑。緊緊抓住這三個大點,在中職計算機教育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將并非遙不可及。
參考文獻:
[1]佚名. 中職計算機教學中培養學生創新能力措施研究[C]// 教師教育論壇(第二輯). 2019,67(24):34-35.
[2]林晨鵬. 中職計算機教學中創新教學方法的運用研究[J]. 佳木斯職業學院學報,2018,78(2):406-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