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亞靜
什么是說課?教師在進行觀摩課后的說課需要講述哪些內容?所講內容又對同行有何啟發意義?說課,作為一種教學、教研改革的手段,可以有效調動教師鉆研課堂教學的積極性。
在觀摩課后,說課同樣很精彩。說課的基本框架包括說教材,說學情,說目標,說準備,說教法,說學法,說活動過程,說特色與亮點等幾個方面。
“說教材”要說清活動的內容是什么。我在班級中曾開展過“我愛冬天”的主題活動,利用圖片和故事給孩子們講解有關小動物過冬方式的知識。孩子們的興趣被激發,并模仿大熊和青蛙冬眠的樣子。這樣,孩子們就能理解小動物冬眠是什么樣子了。根據小動物的生活習性和冬眠的樣子,我們還創編了一些簡單的兒歌,提高了幼兒的語言能力。
“說學情”就是描述幼兒現狀,簡要分析幼兒的年齡特點、身心發展狀況、原有知識和基礎技能的掌握情況、智力的發展情況以及非智力因素(包括幼兒的興趣、動機、行為習慣、意志等)發展狀況等。比如:孩子們知道小動物需要冬眠,那么冬天來了,孩子們會有一些什么改變呢?這時,教師可以引導孩子思考每天出門時會有哪些和往常不一樣的裝扮。孩子們爭先恐后地說,自己戴上了新帽子,戴上了新手套,還能穿上小瓢蟲圖案的新棉鞋。這讓孩子們對冬季的氣候特征有了更為直觀的認知。
在積累了有關冬天季節特征的感性經驗后,我們鼓勵小班幼兒開展創編兒歌活動“小手小手變變變”,通過手型變化的游戲形式來認知更多的小動物。這也是說課中的“說目標”,啟發幼兒根據已有的生活經驗,用小手變出小動物后,套用句式創編動物兒歌。在活動中我會運用手影表演,激發幼兒用小手表演的興趣,利用圖片再現的形式支持幼兒模仿創編,通過道具摸箱啟發幼兒思路,幫助幼兒梳理創編兒歌的內容和思路。
幼兒的生活經驗比成人少,我在“說準備”這方面準備較為充足。在活動中,通過看故事書和圖片,讓幼兒了解小動物、用肢體模仿小動物的動作。在物質準備上,提前做好手影視頻、摸箱和小動物的毛絨玩具。
為了說明在活動中會采用何種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我會著重說出在培養幼兒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方面的獨創做法。在具體的“說教法”中,我會細致講述運用的各種教學方法。比如:視聽法,利用錄像吸引幼兒的興趣和注意力;示范法,在活動中,示范、鼓勵幼兒運用已有的經驗嘗試創編兒歌,激發幼兒語言表達的積極性,使幼兒在活動中積極思考和表達;語言提問法,我會采用提問的方法,引導幼兒思考;提示法,幼兒在語言表達上經常有說“半句話”的特點,在創編兒歌時,我就提示幼兒把話說完整。
“說學法”中,要講清教師在活動中是如何激發幼兒學習興趣的、幼兒在活動中是如何開展學習的。鼓勵幼兒常用的有參與法、體驗法、操作法、小組合作法和觀察法等,比如在“小手小手變變變”活動里,在導入環節中,讓孩子先看錄像,教師引導孩子想想手可不可以變魔術,都可以變成什么呢?激發孩子的想象力。在學習活動中,要突出幼兒的主體性,引導幼兒嘗試先用手變成小動物的樣子,然后模仿小動物的聲音和動作,最后教師將孩子表現出來的動物特點創編成兒歌。這樣的學習過程,可以突出孩子的主體性。愛模仿是小班幼兒的突出特點,他們可以通過模仿來學習成長,但是幼兒的模仿不是被動的,而應該是具有創造性的,每個孩子在模仿時都是個性和情感的表達。
教師在“說活動”過程中,要將活動各環節的實施、安排以及延伸的內容都要加以說明。每位老師在教學過程中都有自己的風格和特點,所以在“說特色與亮點”時,要凸顯教師自身的教學風格和特色。這其中要注重突出幼兒的主體性,并且在活動中體現游戲化,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提升幼兒的表達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