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嬋
互聯網的迅猛發展,極大地改變了人們的生活、學習方式。在“互聯網+”背景下,學前教育的發展又產生了哪些變化?山東省濟南市經五路幼兒園以“互聯網+”理念和思維作為支撐,探索幼兒園管理與教學的發展方向。
安全管理 撐起綠色保護傘
隨著我園信息化課題的深入研究,借助互聯網、視頻監控系統、幼兒晨檢系統、智能識別機等信息化設備,逐步打造我園數字化安全管理系統。
一鍵式報警,校警民三合一。我園安裝了一鍵報警互動裝置,借助校警民三方力量,為快速處理突發事件贏得了寶貴時間。
手機客戶端,提升安全管理。2015年初,我園實現了“無縫隙”的監控管理,中層以上管理人員使用校園監控手機客戶端,隨時隨地查看幼兒園各項活動,及時發現問題,采取有效措施。
一卡雙效,開啟幼兒健康入園。我園為每位幼兒免費配備了接送卡。入園階段,衛生保健員借助專業的晨檢設備,通過刷卡為孩子進行體溫測試、手口檢查,輕松實現幼兒安全、健康入園。
教研模式 助力集團化發展
借助“互聯網+”的信息化發展,我園在網絡資源共享、創新教研方式、特定人才輸出等方面探索實踐,并取得成效。
網絡資源,共建共享。我園在辦公平臺建立了“精品課例”資源庫,收集了涵蓋五大領域的78篇精品課例。老師可以找到自己所需的“精品課例”學習借鑒,實現了優質教學資源的建設和共享。
網絡教研,隔空交流。我園在經五路幼教集團中開創了“現場直播課例,在線網絡教研”的先河,實現了異地“零距離”研討,推動幼教集團的教育協調、均衡發展。
特定輸出,以點帶面。我園老師在每日完成本職工作的同時,定期為集團教師進行網絡搭建、課件制作等方面的培訓,發揮了“以點帶面”的幫扶作用。
教學活動 促進師幼共成長
學前教育信息化的本質特征是“恰當地應用信息技術”,它的核心是“優化學前教育教學活動”,它的關鍵是“提升教師和幼兒的信息素養”。我們邊實踐邊研究,探索出以下路徑:
巧用信息技術,提升互動課堂。“互聯網+”時代的到來,帶來了許多新技術新事物,如互動投影、機器人DIY課程、3D打印技術、人工智能機器人等,正在成為孩子們學習的新方式。電子白板、觸控一體機已經成為當下幼兒園最常用的信息化教學手段,在教學過程中,師幼都可以在白板上進行實際操作、親身體驗。
“一師一優課”,提升信息素養。與信息化技術相融合,我園每年組織教師開展優質課評比活動,進行微課的培訓與制作,通過曬課、觀課、評課、研課,提高教師運用信息技術和教學活動的整合力度,提升教師信息技術素養,激發幼兒學習主動性和趣味性。
直播教學活動,關注師幼發展。借助“互聯網+”的技術探索,我園的“云直播”園本教研實現課堂的線上直播,讓家長們第一時間看到孩子在活動中的表現,既關注到了個體在群體中的橫向對比,又能發現孩子本身的縱向發展。
溝通方式 推進家園共育
我園充分運用“互聯網+”的信息技術,通過班級主頁、班級QQ群、班級微信群等形式,為家長提供教育服務。
隨著移動終端的變化,我園開通了微信公眾號。在微信公眾號的“寶寶樂園”欄目里,開設了5個子欄目,每天一個主題。家長們每天都會樂此不疲地關注我們公眾號的更新,了解教育的最新動態。移動終端及時解決家長的教育疑惑,提升家園共育水平。
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互聯網+”為我們提供了實現教育夢想的無限空間,教育現代化讓我園實現了四個提升,即凝聚教育智慧提升工作實效,增強科研意識提升科研素養,創新管理方法提升管理效能,信息技術支撐提升家園共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