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丹卉
摘要:我國關于綠色設計的研究起步較晚,針對小學校園的研究較少,本選題擬從綠色設計的概念、綠色設計的發展、綠色設計在校園中的運用現狀出發,針對小學校園的綠色設計的運用,通過研究分析綠色設計在國內外校園中運用的優秀案例,以武漢大學附屬小學為例,以實際問題引導理論探索,找出武漢大學附屬小學在綠色設計方面存在的問題,提出武漢大學附屬小學中綠色設計上的改進建議,最終解決綠色設計在小學校園中的運用,解決校園與城市資源、環境的矛盾,構建綠色、低碳、可持續發展的校園。
關鍵詞:綠色設計;環境資源;小學校園
引言:
隨著人類社會文明的不斷進步,人與自然資源之間的沖突越演越烈。上世紀80年代,世界自然保護組織首次提出的“可持續發展”理念,帶動了各行各業環保理念的傳播發展。據《2017中國統計年鑒》記載,我國現有小學17.76萬所。小學校園人口稠密、建筑設施多大且多,校園能耗巨大,加之管理落后,加劇了人與自然資源的矛盾。現行大部分公立小學,依然是使用建立多年的校區。但隨著學生數量的增加,校園不斷擴大面積,增加新的教學、活動區域,使校園新老建筑混合,校區布局混亂,沒能把綠色設計在校園建設中貫穿運用。
一、綠色設計在校園環境建設中運用的重要性
隨著人類社會文明的不斷進步,人與自然資源之間的沖突越演越烈.上世界80年代,世界自然保護組織首次提出"可持續發展"理念,帶動了各行各業環保理念的傳播發展。校園人口稠密、建筑設施大且多,校園能耗巨大,加之管理落后,加劇了人魚自然資源的矛盾。校園作為教育事業開展的載體,既承擔了教書育人的本職,也應該承擔向學生、向社會傳遞節約資源,化解資源矛盾的綠色設計理念。解決校園與城市資源、環境的矛盾,構建綠色、低碳、可持續發展的生態校園。
二、綠色設計在校園環境建設中運用的探討
我國開展綠色設計的研究起步較晚,1996年國內針對中小學校園,首次提出“綠色校園”的概念。在之后的二十年中,國內相繼開展針對校園綠色設計的研究與實踐。2013年,頒布實施的中國綠色建筑委員會標準《綠色校園評價標準》(CSUS/GBC04-2013),于2016年審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綠色校園評價標準》,來指導校園綠色設計的建設與評價。2010年5月21日,中國綠色建筑與節能專業委員會綠色校園學組在上海世博會瑞典館舉行成立大會。2016年12月18日,召開了中國綠色校園設計聯盟成立大會暨首屆中國綠色校園發展研討會。
在國外,加拿大對于校園綠色設計的要求很高,不僅對新建的校園大型建筑有明確的要求以外,對傳統校園也有節能減排的要求;在美國,隨著環境保護意識的增強,美國綠色建筑委員會(The US Green Building Council簡稱USGBC)在全美范圍內發起了“綠色校園運動”,并于2010年成立了綠色校園中心。
三、綠色設計在校園中的運用概述
(一)概念釋義及理論基礎
綠色設計(GreenDesign)也稱生態設計(EcologicalDesign),環境設計(DesignforEnvironment),環境意識設計(EnvironmentConsciousDesign)。在產品整個生命周期內,著重考慮產品環境屬性(可拆卸性,可回收性、可維護性、可重復利用性等)并將其作為設計目標,在滿足環境目標要求的同時,保證產品應有的功能、使用壽命、質量等要求。
綠色設計的原則被公認為“3R”的原則,即Reduce,Reuse,Recycle,減少環境污染、減小能源消耗,產品和零部件的回收再生循環或者重新利用。
綠色設計旨在保護自然資源、防止工業污染破壞生態平衡的一場運動。雖然至今仍處于萌芽階段,但卻已成為一種極其重要的新趨向。綠色設計源于20世紀60年代在美國興起的反消費運動。這場反消費運動是由記者帕卡德(Vance Packard)猛烈抨擊美國汽車工業及其帶來的廢料污染問題而引發的。綠色設計本身已成為了一門工業。
(二)綠色設計在校園中的運用現狀
1996年我國學校才正式引入綠色設計這一概念,編寫了《中國綠色學校指南》,并對綠色學校做出了定義:綠色學校應以可持續發展理論為指導,在滿足學校教育功能的基礎上,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資源,加強學校環境管理和提升師生環境素養。我國出臺了相關法律法規,保障和促進綠色校園建設與發展。國務院在1994年7月4日批準的《中國21世紀人口、環境與發展白皮書》,開啟了我國可持續發展戰略,隨后中央和地方頒布了一系列法律法規:如2001年《中國生態住宅技術評估手冊》開始指導綠色住宅建設;2006年我國第一部《綠色建筑評價標準》投入使用;2012年11月中國城科會綠色建筑與節能專業委員會綠色校園學組編寫完成中國綠建委《綠色校園評價標準》,并在北京通過標準專家評審會審查。2016年12月18日-20日舉辦了中國綠色校園設計聯盟成立大會暨首屆中國綠色校園發展研討會;2017年11月19日-21日舉辦第二屆中國綠色校園發展研討會暨中國綠色校園設計聯盟學術委員會成立大會,會上專家學者從綠色校園營造、室內熱環境、交通規劃與設計、既有校園建筑綠色改造策略、智慧校園等方面,探索綠色校園建設實施路徑。
結束語
校園作為教育事業開展的載體,既承擔了教書育人的本職,也應該承擔向學生、社會傳遞節約資源,化解資源矛盾的綠色設計理念。本研究的目的在于深入探索綠色設計在小學校園環境建設中的運用。接受教育的學生,正處于人生中對新鮮事物最容易接受的階段,如果在這個階段讓他們接觸到校園的綠色設計并參與其中,感受其中帶來的益處,會對其人生中對待可持續發展的態度產生深遠影響。同時,教育從業者的認知水平決定了被教授者的認知水平。提高了教育從業者對校園綠色設計的認知,就有能力把可持續的理念在全社會推廣。對提高全社會人員的可持續發展理念育有廣泛的社會效益。最終解決綠色設計在小學校園中的運用,解決校園與城市資源、環境的矛盾,構建綠色、低碳、可持續發展的生態校園。
參考文獻:
1)采用“綠色設計”的高性能學校建筑——美國賓夕法尼亞州費城市的未來學校[J]? 崔玉忠,建筑砌塊與砌塊建筑. 2014(5)
2)低成本綠色校園適宜技術體系研究綜述[J]. 徐黎明,王偉.? 綠色科技. 2013(10)
3)低碳建筑與低碳技術[J]. 張春暉.? 住宅科技. 2011(07)
4)關于嚴寒地區綠色建筑設計的思考[J]. 金虹.? 南方建筑. 2010(05)
5)桂林市中小學校園綠色建筑設計實踐——以靈川縣第三中學新校址設計為例[J]. 白克雯.? 安徽建筑. 201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