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子君
摘要:伴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媒體市場的內容和類型越來越垂直,新媒體應運而生。如今,新媒體的影響力非常巨大,每個人都被新媒體環境所包圍。然而,需要注意的是新媒體讓輿論環境也越來越復雜,由此,導致宣傳思想工作的管理難度也更大。
關鍵詞:新媒體;興起;宣傳思想工作;影響
引言:
利用媒體,做人的思想工作,就是宣傳思想工作。媒體是人類宣傳的工具,同時也是需要由人去管理的工具。如果想要把宣傳思想工作做好,就一定要深入的理解與認知媒體的發展趨勢。近些年以來,新媒體的影響力越來越大,層出不窮,由此,不但給宣傳思想工作帶來了很大的發展機遇,同時,也給宣傳思想工作帶來了巨大的挑戰。
一、新媒體的特征
手機、互聯網等新媒體憑借本身的技術優勢,不但綜合了聲音、視頻、圖像、動畫以及文字等,并且充分融合了電視、廣播以及報紙等全部的傳統媒體,成為了“全媒體”。在下文中介紹了新媒體的特征[1]。
(一)族群化
分散的個體是傳統媒體的受眾,而新媒體受眾有著非常強的橫向聯系,呈現出族群化和組織化的特征,網民通過即時通訊軟件可以建群,實現多人溝通交流,聯系更加的密切與固定。群體和群體之間、個人創造的內容和內容之間、個人和個人之間,都可以利用網絡所提供的不一樣的方式相互聯系起來。
(二)互動性強
打電話、發短信、寫書信等是傳統的信息溝通方式,然而,這種溝通方式耗費時間長,傳輸速度慢,而且是單向傳播。而利用手機和互聯網等新興媒體,可以讓信息的傳播者與受眾間的互動更加的深入、更加的方便、更加的快捷、更加的廣泛。受眾可以通過發表評論、網上調查等隨時隨地的發表自己的看法,傳播信息的人員可以通過受眾的反饋,對自身的傳播行為進行實時的調整,由此可以實現雙方的實時交流,受眾也可以主動的傳播信息和提供信息,通過發起網絡群聊等手段,實現在“任意地點,任意時間,針對任何人” 進行集體傳播。
(三)即時性
傳統媒體的信息是定時或者定期的發行,而且制作時間也比較長,而利用手機和互聯網等新媒體,不管是發布信息還是接受信息,都不會受到空間與時間的制約,人們可以在任意地點、任意時間發布或者接收信息,并且能夠以很快的速度讓信息傳播到全世界。尤其是手機端新媒體,隨身攜帶非常的方便,突破了計算機終端、時間以及地點的制約,人們可以隨時隨地的接收和發布信息。互聯網和手機的充分結合,讓突發事件能夠在第一時間被人們了解到[2]。
(四)個性化
電視、廣播、報紙、雜志、廣播等這些傳統媒體,不可能針對個體單獨播放、出版以及制作。而新媒體是以個人為導向的“個人媒體”和“分眾媒體”,可以更好的滿足用戶多樣化的需求,使用戶市場的細分程度更高,針對特定的用戶群,用戶通過新媒體,可以依據自身的實際需求、愛好以及專業,對信息進行定制和選取,傳統媒體讓受眾必須按照其安排的時間表接受信息,而用戶利用新媒體可以隨意安排時間收聽和觀看節目,如果用戶感到有必要、有興趣,就可以重復的觀看和收聽。
(五)草根化
通常情況下,傳統媒體信息都是由編輯、記者、作家等專業人士所提供,而且必須經過編輯部的審核。然而,在新媒體中,除了一小部分信息是由專業人士所提供的,更多的信息都是由普通大眾提供,人人都可以是編輯。人人都可以是記者,個人言論自主性有了很大程度的提升,個人發表觀點更加的方便,網絡已經成為了個人出版和個性化表達的平臺,提供信息的人越來越多,互聯網中的內容也更加的豐富多樣,產生了個人控制的“獨立媒體”與草根用戶控制的“自媒體”。
(六)去中心化
在傳統媒體中,都有一個采編中心,受眾如果想要獲取信息,就必須依賴于這個中心。而新媒體讓受眾的主體地位有了很大程度的提升,發布信息的人員,本身就成了互聯網的“中心”,用戶通過搜索、聚合、標簽、推送等網絡應用,無需登錄網站,就能夠通過新媒體快速的獲取信息。
二、當前新媒體的發展情況
(一)公共場所視屏對人的影響力加大
近些年以來,興起了戶外顯示屏、樓宇電視以及移動電視等公共場所高科技視頻傳播方式,這種媒體的受眾與分布位置都較為固定,而且強制性非常大。飛機、火車、長途客車以及公交車等是這種媒體的主要載體,不再受到固定收視的束縛,具備頻道固定、強迫收視以及空間封閉等特征,在超市、飛機場、商業樓、火車站等場所,都有著廣泛的分布,而且已經初步形成了同步播出節目、全國聯網的技術實力,樓宇電視業務所覆蓋的人群已經上億。當前,我國移動電視屏與樓宇電視的布設總量已經高達幾十萬。
(二)數字電視取得快速發展
伴隨著“三網融合”不斷的推進,IPTV、數字電視等數字新媒體、新業務在我國取得了快速的發展。用戶利用數字電視不但可以由被動收看節目變成主動選擇節目,而且所收看的節目清晰度更高、內容更加豐富、更加個性化,并且能夠實施銀行轉賬等多項數據增值操作,家庭電視機已經成為了綜合交流互動、信息服務以及公共傳播為一體的多媒體信息終端。IPTV也叫做交互式網絡電視,利用電信網絡,尤其是寬帶互聯網,把電視機或者計算機作為顯示終端,給用戶提供電子商務、遠程教育、可視IP電話以及數字電視等多類交互式服務。IPTV有著非常廣闊的發展前景,電信部門對IPTV進行了大力的推廣[3]。
(三)手機媒體業務得到了快速的發展
中國的移動用戶已經達到了6億多。伴隨著4G網絡的普及和5G網絡的出現,手機已經成為了繼計算機和電視以后的“第三屏”,綜合了這兩者的功能,由此給傳統媒體造成了很大的沖擊,個性化突出、互動性強、快捷、隨身攜帶方便以及普及范圍廣等是手機媒體所具備的優勢。手機媒體的影響力越來越大,被人們稱作即繼網絡媒體以后的“第五媒體”。
三、新媒體對宣傳思想工作的影響
新媒體有著廣闊的發展前景,是先進的文化生產力,是新技術的產物。如今,新媒體得到了廣泛的應用,讓人們的生活和工作都更加的方便、高效,使人們的信息途徑與視野都得到了拓展,使人們文化生活、精神生活更加的豐富,已經成為了思想文化的主要傳播陣地,成為了宣傳思想工作的新手段與新途徑。除此之外,新媒體的廣泛應用,使信息傳播領域產生了很大的變革,對社會輿論的導向與新聞媒體的格局都有著非常重要的影響,而且給傳統的管理方式與宣傳方式帶來了巨大的機遇和挑戰。
(一)宣傳管理任務更加的困難
伴隨著互聯網和手機終端的快速發展,任何一個網民,都可以成為信息的傳播者與發布者,網上信息的來源越來越多,這類“個人發送,大眾閱讀”的傳播形式,打破了傳統的新聞管理制度,造成個人出版、個人辦臺、個人辦報的現象層出不窮,政府管理的對象直接面向大量的個人,由此導致管理的難度越來越大。如今,手機已經成為了網民傳播信息和發送信息的主要工具,這類立體的、網狀的信息傳播與發布方式,給平面式的、傳統的條塊管理方式造成了很大的沖擊。無線 搜索、圖片搜索、視頻搜索、新聞聚合搜索等新業務與新技術的應用,讓人們在海量的信息之中,可以快速的獲取自己所需要的信息,然而,也讓監控有害信息、阻止有害信息的工作變得更加的困難[4]。
(二)輿論環境越來越復雜
如今,利用新媒體的人越來越多,社會輿論環境也更加的復雜。某些居心不良的人通過互聯網和手機等惡意炒作,造謠惑眾,由此導致人們判斷是非的難度大大加大,怎樣整合和引導社會輿論,把人民群眾團結在黨與政府的周圍,是對宣傳思想工作的嚴峻考驗。
四、結束語
新媒體讓人們獲取信息和傳播信息更加的方便,也給宣傳思想工作帶來了很大的機遇與挑戰,因此,必須充分把握新媒體的特征,用好新媒體,才能夠使宣傳思想工作得到更好的展開。
參考文獻:
[1]李正旭. 新媒體的興起緣由與功能[J]. 黔南民族師范學院學報, 2018, 38(06):84-86+92.
[2]李林峰. 新媒體在企業宣傳思想工作中的應用途徑探究[J]. 西部廣播電視, 2017, 9(17):4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