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立
摘 要:對于高中生而言,他們不僅要面對升學壓力,還要承受在生長過程中,遇到的前所未有的狀況。此外,這個時期的學生他們的心理較為敏感,假如可以通過合理的方式,對學生的心理進行疏導,不僅可以增強學生的自我認識和心理調節能力,而且還能提升學生處理與他人、學習以及自己的能力,從而更好地發揮心理教學的積極作用。
關鍵詞:高中生;心理健康;教學策略
在現代社會的發展過程中,人們的生活節奏加快,他們會面臨多種多樣的問題,其中包括心理問題。而高中生不僅要適應現階段的生活節奏,還承受高考壓力以及身體和心理變化的影響。這無疑是學生成長路上的又一挑戰。通過對心理課程的設置,旨在幫助學生完善他們的心理調節機制,讓學生更為自信、勇敢的面對人生道路上的多種曲折,提升他們綜合素質。
一、心理健康教育的意義
通過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學生可以更加全面地認知自己,并培養自己與他人之間的界限感,處理好自己與他人之間的關系。與此同時,學生可以掌握多種調節自身心理的方法,從而合理的地釋放不良的情緒,從而以更為飽滿的斗志以及良好的心理狀態,投入到高中學習過程中。更為重要的是,通過心理教學可以促進學生品格的完善,讓學生勇于面對生活和學習中的困難,以更為豁達或是站在更為長遠的角度分析人生之路的小困難和小挫折,拓展學生解決心理問題的方式,獲得良好的心理健康教學效果。
二、當前高中生心理健康現狀
(一)心理調節能力差,處于兩極化的狀態
與初中生具有明顯不同的是,高中生在處在青春期的末端,他們的內心較為封閉,不喜歡和外界進行交流,他們更喜歡進行深度思考。學生性格相對孤立,因而他們缺乏對自我的正確認知,常常處于兩極化的心理狀態,即要么會受相關因素的影響,而熱情高漲;要么會受相關事情的打擊,而觸頭喪氣,一蹶不振。除此之外,大部分高中生喜歡吸引別人的關注,甚至是欣賞,因而他們存在較強的自尊心。
(二)高中生渴望獨立,卻又無能為力
大部分的高中生自認為自己已經長大,并認為已經具備與自我管理能力。因而他們會有意識地擺脫對父母的依賴,甚至是非常反感父母的管教。加之,有些父母由于年級較大,他們喜愛嘮叨,更加加劇與高中生之間的矛盾。但是,在一段時間過后,高中生又會因自我約束能力較差,以及缺乏經濟來源,從而進一步依賴父母。這也顯示出高中生的心理未成熟。
三、促進高中生心理健康發展的有效策略
(一)運用合理的方式,處理兩級化的心理
大部分的高中生因為缺乏正確的自我認知,因而常常處于或喜或悲的情緒中,這種情緒不僅不利于心理的健康成長,更會對他們的人際關系以及生活和學習帶來困惑。基于以上情況,心理教師可以從以下兩方面引導學生,增強他們的心理調節能力。第一,正確認知自己。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既有自身的特性,又有人類所具有的的共性。高中心理教師可以通過運用科學的方法,比如,進行心理測試,或是與學生進行高效地交流,讓學生更為全面地看待自己,分析自己的優勢和劣勢,從而針對自身的優勢,積極地發揚,針對自身的劣勢,合理地調節,提升自我的認知能力。第二,正確看待挫折。高中心理教師常常對學生說:“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我們每個人都會面臨挫折和失敗。有些問題雖然沒有我們想象得那么簡單,但是一定沒有我們想象的那么難,我們應具備勇于面對的勇氣,并積極地想各種方法予以解決,而不是整天垂頭喪氣,坐以待斃。”與此同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從長遠的眼光看待問題,即引導學生思考:“漫漫人生路,我們眼前的挫折,不過是人生路中的一個小石子,假如我們全身心,沉溺于小石子中,只會出現只見石子,不見高山的狀況,因而我們應從更長遠的角度看待問題。”教師通過真誠地交流,讓學生正確的看待自己,科學地看待挫折,不僅可以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更容易讓學生更為客觀地看待自己,正確地看待挫折,提升學生心理調節的能力。
(二)以正確的方式,處理與父母之間的關系
高中生渴望具有較強的獨立意識,但是他們并不具備較強的獨立能力。針對這種情況,高中心理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既要肯定學生獨立意識,又要從客觀的角度幫助學生分析,與父母關系相處的問題,從而構建和諧的親子關系。與此同時,教師可以利用學生渴望具有較強的獨立心理,增強他們的自我約束能力。更為重要的是,教師可以適時地引導學生,從父母的角度思考問題,進而真正讓學生了解父母的良苦用心,理解父母,關愛父母,體貼父母。與此同時,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在遇到事情時,可以有自己的主見,但是應與父母進行真誠地溝通,從而真正了解父母的所思所想,并在此過程中,認知自己思維的不足,從而完善自身的思維,構建和諧的親子關系。
總而言之,高中心理教師認為高中生出現心理問題的既是學生成長的必經階段,也學生自我認知能力增強的必要手段之一。高中教師既要肯定學生的心理,從而獲得高中生的心理認同,進而獲得學生的真實想法,進行針對性的調節,幫助學生消除心理上的雜質,促進學生心理健康成長。
參考文獻:
[1]呂安琪.高中生常見的心理健康問題與解決途徑[J].教育教學論壇.2018(22).
[2]游忠新.高中生心理健康問題及改善對策分析[J].文化創新比較研究.201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