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加強財務信息化建設,有利于實現企業集團財務管理的精益化,增強企業集團的核心競爭力。本文主要從企業集團加強財務信息化建設的重要性進行分析,深入探究現階段企業集團財務信息化建設中面臨的問題,結合企業集團的普遍情況,提出相應的優化措施,完善企業集團財務信息化體系。
關鍵詞:企業集團財務管理;信息化;財務信息系統
一、企業集團加強財務信息化建設的重要性
(一)信息已成為現代企業集團核心資產
隨著企業規模擴張,其經營過程和成果中蘊含的核心競爭力大多以信息的形式存儲于信息系統中,成為企業的商業機密,構成企業長期競爭優勢的來源。
(二)信息系統是承載企業集團財務數據的重要平臺
隨著會計電算化的深化應用,企業財務工作基本全部實現了自動化,其對信息系統的依賴程度越來越高,從會計記賬線上化到原始憑證影像化,從人工半自動化財務分析到各類財務報表一鍵生成,信息化已成為財務工作的另一個身份。
(三)財務信息系統連貫著經營過程和成果展示,是支撐企業經營決策的數據庫
企業經營中的每一筆交易和經濟事項,產生的數據最終都會匯集到財務信息系統。財務就是收集、記錄、加工財務數據,提供財務信息的一套“信息系統”。借助財務數據信息的快速傳遞,集團企業能夠及時掌握相關的數據信息,加快內部數據信息的整合,及時了解現階段企業運營狀況,結合企業所處的市場環境,制定出符合集團企業長期發展的戰略目標,推動集團企業的快速發展
二、現階段企業集團財務信息化建設面臨的問題
(一)財務信息安全防護和基礎支撐能力不足
在這個數字化的時代,越來越多的企業財務工作已經習慣于、依賴于IT技術的環境。由于網絡空間的各種攻擊行為不斷增多、管理者和業務人員對緊急信息安全事件缺乏處理經驗,導致的關鍵信息系統運轉的中斷或者數據的丟失將引發不可估量的損失和廣泛的影響。大多企業集團已經建立了本地雙機熱備、數據備份等簡單故障恢復措施,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由于軟硬件故障、人為操作失誤等因素引起的系統停機或數據丟失。但這種傳統本地備份方式遇到諸如電源故障、空調故障、管道漏水、煙感探測器故障、火災等事故時將束手無策,會直接導致重要業務中斷和財務信息丟失,不足以支撐整個集團的財務信息化建設。
(二)重復性和流程化的人工作業繁雜,財務人員管理才能發揮受限
伴隨著信息系統的越來越多,業務人員大量重復、繁瑣的基礎工作。雖然大多財務應用軟件已經有大量的信息系統可以自動生成統計數據,但財務業務的工作屬性決定了其業務人員仍舊會耗費大量的時間在填寫報表、客戶對賬、回單打印等煩瑣的、重復的工作上。在人機交互中,人突然間成了瓶頸,這使得會計工作原本從屬于管理的功能難以體現出來。如何采用新技術解決信息化最后一公里問題是必須要研究的課題。
(三)會計科目級次過多,會計信息和業務信息融合不深
現代大型企業集團科目設置中,三級及以下科目承載的信息較多為供應商信息、銀行行別、產品類型、資產類型、稅種分類及管理費管理所需要的業務細分。其科目體系層級過多,且基本設計初衷基本均為財務會計視角反映方式,無法反映業務層面信息價值,不利于財務經營聯合分析的靈活運用,對內部管理會計工作形成阻礙。
(四)企業集團內部成員單位之間財務信息共享不充分
企業集團內部金融企業的產生是企業集團發展到一定規模后產融結合的表現,這些內部金融單位對于整個集團往往提供著融資、保險、金融業務中介等方面的重要支持。然而集團內部信息共享依然存在著障礙,這其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數據管理方面,數據標準、數據模型、源數據管理的不足;數據應用方面,數據深度挖掘與分析能力欠缺,對金融業務創新支持能力不足,無法快速響應日益增長的多樣化金融服務需求等。
三、優化企業集團財務信息化建設的具體措施
(一)落實等級保護制度,升級災備系統建設
針對財務信息網絡安全問題,需要積極落實等級保護合規制度,按照等級保護2.0新要求開展信息系統等級保護定級、備案、測評、整改等工作。通過對信息系統的安全監測和風險評估,對安全風險和脆弱點進行系統化的辨識和分析,實現信息安全的可控、能控、在控。
大型企業集團應將現有財務數據容災備份體系由存儲級別(本地)災備升級到即時恢復(同城、異地云)災備模式。這種非本地數據備份模式將在財務數據中心遭到重大災難時通過在生產站點和非本地恢復站點運行同樣的系統,可以完成實時或異步數據復制。如某企業集團的財務數據系統已建成以亦莊為生產中心、東單為同城災備中心、上海為異地災備中心的“兩地三中心”災備體系,實現數據異地備份及本地實時同步,全面提升了企業集團重要信息系統災難應急能力和資源保障能力。
(二)應用RPA技術,設計適合集團業務的財務機器人
積極開展RPA(機器人流程自動化)在提質增效方面的技術攻關,設計財務機器人,有效減少人工作業,提升工作效率和質量。RPA作為一種新興的流程自動化技術恰恰適合處理大量、重復、有業務規則驅動的業務流程。RPA技術通過模擬用戶行為GUI(圖形化用戶界面)操作,可以跨信息系統,有效將供應鏈、經濟法律等系統和財務信息系統對接集成。RPA作為直接協助人工“對付”各類系統的“數字勞動力”,具有里程碑式的意義。它將大量的人工作業自動化,實現了“信息化的最后一公里”,為全流程作業智能化打開通道。
(三)將管理維度融入會計科目取代多層級科目體系,促進業財融合
將管理維度融入會計科目取代多層級科目體系,把原下級會計科目所需要的業務細分賦值在維度上,提高財務經營聯合分析的靈活性。科目設置和維度設置可以適度突出行業特點,以適應外部監管和提升內部精益管理為核心,以建設管理維度體系為主線,搭建業財信息融合“橋梁”,通過配置管理維度記錄每一項經濟業務運營全過程,有效兼顧法定披露的穩定性和內部管理的靈活性,著力構建開放、共享的多維價值信息反映體系,通過建立業財共同遵循的數據標準、管理規范、流程規則,推動實現業財全流程融合。
通過會計科目體系管理維度優化,引導管理者重視財務信息生成過程中的業務信息價值,完成價值反映從財務語言轉變為業務語言,實現披露信息構成要素的多維反映。對期間經營成果和財務狀況,基于同一數據源,按最小粒度,通過部門、產品、客戶等維度,采用“確定分析維度、建立分析模型、制訂數據標準、收集基礎數據、加工基礎數據、歸集基礎數據和編制分析報告”流程,開展多維立體分析,精確把握業務變動和盈虧動因,強化業務分類別、多視角、全過程跟蹤管控,實現各項業務業績貢獻、投入產出、風險要素的全面評價,助力企業發展定位、實現做大做強做優。
(四)探索建立企業集團級財務數據中心,加強集團內部財務信息共享,在產融結合的基礎上實現融融結合
積極探索建立企業集團級財務全業務數據中心,全面建立健全企業數據管理體系:推進數據標準化建設,至少建立同一業務統一數據基礎模型,不斷促進業財融合與信息共享;打造大數據平臺,內部產業單位或金融企業可以從其中按訪問權限獲取需要的財務信息,實現數據應用服務化;開展大數據應用,不斷推動數據運營,降低內部信息獲取成本,增強企業集團內部協同,提升集團整體競爭能力。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企業集團在進行財務信息化建設時,要從信息系統安全、業財深度融合、機器人流程自動化、內部信息共享等方面進行與時俱進的考慮,建立起有效科學安全的新型財務信息化系統,全面提升企業集團信息化建設的效率和水平,逐步完善企業集團內部數據治理,提升財務管理的水平和質量。
參考文獻:
[1]張曉銳.集團企業財務管理信息化的問題及對策[J].商,2015(11):32.
作者簡介:
吳瑞文,中國電力財務有限公司寧夏業務部,寧夏銀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