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嬌

摘要:“隨著移動互聯網快速且深入的發展,諸多教育及學習的模式應運而生。現如今出現的微課、慕課(MOOC)、碎片、遠程教育、手機APP等學習的軟件或平臺的確跨越時域的局限實現了廣范圍、大規模的學習。但,如此多的學習平臺,學生是否達到了有效學習的目的。本文基于教育信息化時代如何利用當前出現的“平臺”試圖進行學生“有效”學習模式的探索。
關鍵詞: 教育? 信息技術? 有效學習模式
1、前言
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到來和蔓延,奇跡每天都在發生,甚至有人說:這個世界唯一不變的是“變化”。互聯網信息技術改變著全世界人的學習和消費習慣。面對如此,教育也不能缺位。一所學校、一位老師、一間教室,是傳統教育。而一張網、一個移動終端,幾百萬學生,學校任你挑、老師由你選,時間任你安排,這就是“互聯網+教育”。隨之出現了微課、慕課、翻轉課堂、手機課堂等新型教育學習平臺。教育資源就像新型病毒以驚人的速度滲透到課程、教學、學習、及教育科學研究等方方面面。
2、“互聯網+教育”優勢分析
信息技術迅速革新,信息改變世界,技術革新教育。站在時代的風口,“豬都能飛走”。推進信息技術和教育融合是時代所需,發展之要。與此同時,互聯網+教育帶來顛覆式優勢。
2.1優質學習資源的公平和普及
傳統教育中,學生大多只能從書本及教師的講解中獲得知識。而“互聯網+”讓教育從封閉走向開放。打破了權威對知識的壟斷,人人能夠創造知識,人人能夠共享知識,人人也都能夠獲取和使用知識。全球性的知識通過互聯網連接在一起,優質資源不再是高等學校的專屬,貴族學生的門第,更多寒門子弟也能通過互聯網平臺上文所提到的手機APP 或遠程教育等形式獲得優質的資源,從而提升教育的水平。這也為終身學習的學習型社會建設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2.2 新型 4A型學習模式顛覆傳統
學習模式是在學習環境與實踐指導下,為達成一定學習目標而構建的學習結構和學習方式。在“互聯網+”的沖擊下,教師和學生的界限也不再涇渭分明。在傳統的教育生態中,教師、教材是知識的權威來源,學生是知識的接受者,教師因其擁有知識量的優勢而獲得課堂控制權。可在“校校通、班班通、人人通”的“互聯網+”時代,學生獲取知識已變得非常快捷。學習模式已變成4型學習模式Anytime? Anywhere? Anybody? Anyway 隨時隨地無時無刻不在學習,這也顛覆了傳統教學教師的權威和教與學過程的規律。
3.“互聯網+教育”問題剖析
一種新事物產生必然會帶來一群新事物。在當下的教育領域各大運營商抓住這一時機大力在推廣各種學習軟件。因為大數據,信息鋪天蓋地而來。我們以為我們所看到的就是對的,我們以為我們聽到的“終端上老師講的”或者“百老師”就是權威毋庸置疑。信息缺乏一個嚴格的監督體制,我們的所見未必屬實,所聽未必屬實。
另,線上教學和線下學習結合的現狀不理想,其因結合我校信息化教學實際大體歸因:一是教師對于混合式教學的應用缺乏指導和規劃,教學內容、教學技術手段、教學檢測評價手段不能匹配混合式學習的需求;二是學生學習自主性較弱,對現有慕課學習的形式容易厭倦、缺乏持久熱情,只是將知識灌輸從“機灌”變成“人灌”。三、教師在使用碎片和手機APP局限在公開課示范課等課堂實際在線下課堂推廣不理想.
4、“互聯網+教育”有效學習模式研究
綜上利弊分析,為更有效實現信息技術和教育的融合, 筆者,有以下的思考:
4.1? SPOC學習模式
SPOC(Small Private Online Course小規模限制性在線課程)與在線協作學習為主的、符合學生學習認知習慣的混合式學習模式,并通過整合iPad或手機app應用進行教育實踐。
這個概念是由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阿曼德.福克斯教授最早提出和使用的[1]。它基本教學流程是:課前預習,教師提供或制作教學視頻材料線上發布給學生觀看學習,學生觀看后完成自測等預習作業;在實體課堂教學中,教師通過解答學生的學習問題,評價學生的學習成果,了解學生對課程內容的掌握情況;課后鞏固,教師依據學習評價補充學習內容。力求通過云端、教師、學生三者交互增強學生主動建構實現有意義學習,注重學習過程,在獲取、轉換知識過程中獲得能力和智慧。
4.2體驗和探究性學習模式
美國學者、著名的學習專家愛德加·戴爾1946年首先發現并提出的學習金字塔模式[2]它對用數字形式形象反饋:以做中學,小組討論為代表的主動學習學習效率明顯高于聽講類的被動學習。
而體驗式學習是通過實踐來認識周圍事物,或者說是使學生完完全全體驗教學過程,從資料收集、教具準備、課堂教學、實操演練、課后跟蹤等環節環環參與,獲得實踐性體驗以加深知識理解運用。探究性學習指學生在教師指導下,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從學習和社會生活中選擇和確定研究課題,主動地搜集資料、獲取知識、分析整理、小組討論、形成學習報告、與同學分享、老師點評的一種學習方法。
5.結語
現在的互聯網學習平臺多樣、學習終端不計其數。但,我們需要的到底是什么?任何一種基于信息技術的學習沒有外加強制措施的引導和干涉,沒有真實的互動,沒有合理有效的利用就沒有學習的氛圍也達不到預想學習效果。教育信息化時代我們要有一個互聯網思維的認識到運用互聯網各媒體再結合學生實際情況靈活采用合適的學習模式和學習方法達到有效學習的目的。
參考文獻:
[1]葛大衛 .基于SPOC教育模式研究《考試周刊》【J】2015年第85期,龍源期刊
[2]梁亮 .移動互聯網購教育信息化研究《科技世界》【J】2016年第八期,龍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