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榮強
摘要:本研究以馬克思主義勞動關系理論為指導,運用思想政治教育理論,圍繞在和諧勞動關系視野下的企業思想政治工作這個主體,在分析和研究構建和諧勞動關系的基礎上,探討構建和諧勞動關系對企業思想政治工作的挑戰以及企業思想政治工作的重構。
關鍵詞:和諧勞動關系;企業思想政治工作;挑戰;重新構建
我國現階段處于社會經濟轉型期,由于市場機制的不完善以及本身的局限性,對我國企業中和諧勞動關系的建立和運行過程仍然存在許多問題。從企業思想政治工作解決勞動關系中不和諧的因素,把勞動關系納入企業思想政治工作的重點內容,增強企業思想政治工作的實效性,是我們必須回答的現實課題。
1當前企業勞動關系的特點和問題
1.1當前企業勞動關系的特點
1.1.1勞動供需市場化。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進行,市場經濟逐漸代替計劃經濟,原先由國家控制的勞動關系變為由市場配置勞動資源,政府逐漸從企業與勞動者之間勞動關系的建立過程中淡出,勞動供需由行政化變為市場化。企業用工形式也隨著市場經濟的變化而不斷豐富,企業可以根據市場和自身的需求對勞動用工進行調控,市場在勞動資源配置中的作用日益明顯。
1.1.2勞動規范法律化。勞動關系的規范是指勞動關系的建立、運行和調節等方面所依照的原則、依據和方式。隨著經濟體制改革不斷深化,企業的法人地位得以確立,企業可以根據企業自身的需求對勞動者進行選擇,同時勞動者也享有了勞動和擇業的權利,企業與勞動者各自的責任、權力和利益日漸明確,勞動關系的主體地位逐漸明晰,勞動關系的調節方式由行政手段逐步向法律方式和合同方式轉變,勞動關系由行政化轉變為法律化。
1.1.3勞動保障社會化。在計劃經濟時期,職工的生老病死均由企業負擔,企業背上了沉重的包袱,嚴重影響和制約了企業的發展。隨著經濟改革的深入,我國加快了職工社會保障體系建設,逐步建立和完善了由職工、企業、政府和社會商業機構共同承擔企業職工的養老、醫療、工傷、失業和生育保障構成的勞動保障體系,實現了職工勞動保障的社會化。
1.2當前企業勞動關系的問題
1.2.1勞動者的地位受到弱化。隨著我國經濟結構調整和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我國城鎮登記失業人數總體處于不斷上升狀態,給人們就業帶來了較大的壓力,這就使得資方處于主動地位,勞動者缺乏與資方進行談判和抗衡的力量和能力處于弱勢地位。
1.2.2勞動關系的穩定性大幅下降。勞動供需市場化以后,作為用人主體的企業可以自主招聘員工,員工也可以自主選擇企業,雙方的選擇權利、選擇范圍和選擇機會大大增加。有的企業為了逃避為勞動者繳納社會保險費用,減少勞動成本,不與勞動者訂立書面的勞動合同,即使簽了勞動合同,也在勞動合同中擅自延長試用期,或試用期過后不再續用,且大部分勞動合同期限在一年之內,勞動關系短期化日益明顯。還有個別中小私營企業用克扣員工工資,超時加班、降低工作和生活條件等手段來增加利潤,因而降低了員工對企業的歸屬感和忠誠度,弱化了勞動關系的穩定性。
1.2.3勞動爭議事件頻發高發。由于我國社會保障體系建設起步晚,加上人口多,底子薄,我國的勞動保障水平低、福利待遇差。有些企業不給勞動者辦理任何社會保險,想方設法逃避勞動保障責任,瞞報、漏報社會保險費,甚至拒繳社會保險費。當員工出現傷病或被解雇時,得不到法定的社會支援,勞動爭議問題日益突出。
2傳統企業思想政治工作面臨的挑戰
2.1抽象空洞的思想政治工作內容與新型勞動關系的現實脫節
企業思想政治工作在現實實踐中,往往注重對職工進行思想教育和企業社會效益的實現,思想政治工作的內容抽象空洞。而新型勞動關系下員工面臨和迫切需要協調解決勞動用工、薪酬分配、勞動爭議等方面問題。
2.2封閉單調的工作方法削弱了思想政治工作的效果
傳統的思想政治工作形成了一種封閉性的單向灌輸體系,具有專制性、單一性的特點,思想政治工作者不能及時了解員工的思想動態,不注重在尊重人、理解人、關心人上下功夫,不能形成平等交流的平臺。這種封閉單調的工作方法陳舊滯后,導致企業員工對思想政治工作產生抵觸情緒,極大地削弱了企業思想政治工作的效果。
2.3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提高了思想政治工作的難度
隨著現代科學技術尤其是信息技術的發展,Internet 作為一種新的、革命性的信息傳播媒介,傳播信息快速高效、范圍廣覆蓋面大,深刻影響著人們思想觀念和價值觀念以及生活方式的轉變。思想政治工作中的教育者與被教育者的地位,因信息技術革命變得越來越平等,思想政治工作說服教育變得越來越困難。
3構建和諧勞動關系中企業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法和途徑
3.1應用需求層次理論,滿足職工的不同需求
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認為,激發動機的基礎在于人們的需要。人力資源管理要解決的主要問題,就是要了解成員的內在需求,以及如何通過制度供給或其他形式來滿足員工的合理需求。合理配置人力資源,充分發揮和調動員工的工作積極性。現代企業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實踐原則是思想教育與物質利益相結合,強調圍繞員工合理的個人利益的滿足進行義利觀教育,幫助員工認清社會利益關系的客觀要求,及時滿足員工合理、合法的個人利益,以調動員工的熱情和積極性。
3.2應用組織承諾理論,提高職工的忠誠度和歸屬感
員工在集體活動中,不僅會發生各種利益關系,而且每時每刻都在進行頻繁的交往,都希望得到別人和集體的關心愛護。在構建和諧勞動關系的今天,企業的思想政治工作者更有義務關愛每一位員工,使員工對企業有歸屬感和認同感。在現代勞動用工關系中,企業可從以下幾個方面提高員工的忠誠度和歸屬感。
一是慎承諾,重兌現。特別是針對新入職的員工在不能提供某些條件時,不要輕易許諾,否則一旦不能兌現,員工會有一種被欺騙的感覺。二是完善薪酬體系,凸顯激勵機制。薪酬體系的設計一定要體現公平性、競爭性,薪酬在很大程度上是一個人價值的體現。三是為員工創造安全感,完善用工體制。依據國家相關法律法規及時簽定勞動合同,完善社保繳納,規范用工,使勞動者的合法權利得到保障。四是為員工提供素質培訓。五是不拘一格用人才。在人才競爭的今天,建立完善的用人機制留住人才。
4結束語
在當前企業科學管理與制度建設尚待完善的情形下,企業和諧勞動關系的構建離不開人力資源部門對管理理論的應用和組織協調工作。而經濟快速發展、勞動用工市場化、勞動保障制度不健全,又迫切需要思想政治工作在勞動用工、分配制度、激勵機制、員工成長方面發揮其特有和無法取代的作用。需求層次理論、組織承諾理論、組織支持理論是傳統思想政治工作的創新與發展,其落腳點是建立良好新型的“員工—企業”關系,以人為本,規范勞動用工,保障員工合法權益,使員工在感受到企業高度重視和關注他們的幸福感和貢獻時,積極回報企業,產生更高的組織績效,從而達到管理上的最佳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