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超 譚二杰 張丹
國網宿州供電公司供電服務指揮中心黨支部于2018年8月設立,9月19日召開成立大會,并選舉產生第一屆支委會成員。目前有3名支委,10名中共黨員,各類員工31名。支部成立伊始就把“做好電力先行官,架起黨群連心橋”當作新使命,忠實實踐“人民電業為人民”企業宗旨。
一、立意
“旗幟領航 創先爭優”。供電服務指揮中心黨支部作為機構變革一線的戰斗堡壘,如何立足“小支部 大平臺”的現實考驗和戰略定位,更好地發揮黨建引領作用,護航供電服務新模式落地,是保證新機構有效運轉的必答題。
為此,支部從七項組織生活制度入手,聚焦“主題黨日”這一有效載體。破解因活動內部化、單一化而產生的局限性,引入“泛在互聯”理念,結合階段性重點工作需求,與業務關聯黨支部創新開展聯合“主題黨日”活動,傳播供電服務新理念、推廣新模式、探索新機制。讓“主題黨日”成為黨支部連接上下游業務的紐帶,實現黨建引領中心工作順利推進的良好局面。
二、做法
為增強支部的組織力、凝聚力、創造力,將“旗幟領航·創先爭優”六大行動落到實處,供電服務指揮中心黨支部結合部門功能定位和窗口特色,創新“主題黨日”組織生活形式,引入“泛在互聯”理念,實施“1234”工作法,確保活動取得成效。
“1”是圍繞一條主線:堅持“以客戶為中心”價值導向,緊緊圍繞供電服務指揮中心“中臺作用”發揮這一主線,突出“主題黨日”政治功能,經常性地開展理論學習和政治教育,全面提升“獲得電力”水平。
“2”是聚焦兩大轉變:一是形式上選擇業務關聯的黨支部,創新開展聯合“主題黨日”活動;二是內容上結合階段性重點工作,“理論教育+主題實踐”動態優化,讓供電服務新模式有效落地;
“3”是形成三個維度:將每月一次的“主題黨日”,從以往僅在本支部開展活動的模式,拓展至系統內外聯合開展,形成目前“系統外+本支部+系統內”三個功能維度,讓“主題黨日”成為黨支部連接上下游業務的紐帶。
“4”是夯實四步舉措:一是結合階段性重點工作需求選擇聯合單位;二是協商確定主題,動態優化“理論教育+主題實踐”活動方案;三是按照流程規范具體實施;四是對活動成果進行后評估,按照PDCA循環,管控活動質量。
支部成立以來已開展主題黨日活動10次,其中5次為系統內外支部聯合開展。
具體做法如下:
一是支部內部的主題黨日注重前期準備,建立“理論教育+主題實踐”動態優化活動方案。理論教育方面,實施集中學習、輪流講黨課、座談研討等,力求引導黨員牢固樹立“四個意識”,堅決維護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主題實踐方面,結合重要時間和事件節點,注重融入中心工作,開展“主題黨日+安全日活動”,通過黨員進現場講安全、觀看安全警示教育片等多種形式,營造人人參與的“大安全”生產氛圍;開展“主題黨日+優化電力營商環境”,主動與大客戶搭建聯絡交流平臺,提升服務質效;開展“主題黨日+清明祭英烈”,重溫入黨誓詞,瞻仰烈士紀念園接受愛國主義教育等。實踐活動吸收黨員發展對象和優秀青年員工共同參與,力求發揮黨支部教育黨員和組織宣傳群眾的職責。
二是與系統外重要用電客戶--宿州市特殊教育中心黨支部聯合開展“主題黨日”促共建。供電服務指揮中心剛成立之時,黨支部了解到特教中心為殘障孩子們增配了大功率的手工烘焙設備和空調,因用電線路設備未配套優化,總開關老是跳閘。考慮這一特殊用戶的重要性,支委會決定以主題黨日的形式進行全面對接。以“牽手特教 守護光明”為主題的第一次“主題黨日”活動,為后期支部活動的開展建立了樣板。參觀學習、義務查電、互動關愛、交流座談,整個活動主題明確、形式新穎、內容豐富,獲得大家的普遍認可。后期,中心通過詳細勘察、統籌協調,安排技術人員對特教中心的供電方式進行了優化,同時對其內部三相電壓不平衡等問題進行了專業調整。
此后,結合紀念改革開放四十周年和學雷鋒活動月,中心黨支部先后與特殊教育中心黨支部聯合開展了兩次主題黨日活動。特教中心10余名教師黨員走進供電服務指揮大廳,并贈送了印有“情牽特教 守護光明”的錦旗。一起開展“學雷鋒 送光明” 送教上門活動,雙方就“支部聯建共創”形成共識。
三是與系統內供電業務前端城郊公司朱仙莊供電所黨支部和平級關聯營銷部黨支部聯合開展“主題黨日”促提升。2019年5月初,中心黨支部根據中心供電所模式變革需要,圍繞 “守正創新、擔當作為,奮勇爭先、創造一流”主題,結合支部“強堡壘、控頻停、降投訴”專項行動,走進公司首個國網五星級供電所——朱仙莊供電所進行參觀學習,因時因勢,泛在互聯,讓“主題黨日”活起來。2019年6月初,中心黨支部結合“不忘初心 牢記使命”主題教育,與平級關聯營銷部黨支部聯合開展“從心出發降投訴”主題黨日活動,觀看《初心,從未改變》短視頻,并就關聯業務國網95598非搶工單直派工作質量管控機制達成共識。
三、成效
在主題黨日“泛在互聯”創新實踐過程中,中心黨支部努力把強化宗旨觀念、提升服務意識,與創新服務實踐、堅強支部堡壘、發揮黨員作用有機結合,樹立了強化使命擔當、深化為民服務的鮮明導向。
一是組織生活載體拓展了新功能。改變以往主題黨日內部化的局限性,通過聯合開展的形式,拓展了主題黨日“泛在互聯”的功能,讓黨組織的“經絡”作用得以充分發揮,實現黨建引領護航中心工作的價值創造力;
二是支部跨界交流提供了新通道。更靈活、多樣的“走出去”,使中心黨員更直接地感受到客戶需求和一線前端服務狀況,提升了站在客戶角度思考和謀劃工作的能力,推動服務模式從“以管理為中心”向“以客戶為中心”轉變。
三是員工思想教育實現了新突破。打通各部門之間業務壁壘,形成開放式的深入交流模式,有助于業務探討和思想提升。聯合通道的建立,讓五星級供電所成為供電新模式快速有效落地的試驗田,也使宿州市特殊教育中心成為支部黨員群眾的道德實踐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