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勤佳
摘要:對生活垃圾填埋場運營過程中可能發生的事故類型進行分析,并提出相應對策措施。
關鍵詞:填埋場 事故 沼氣
近年來,國內外生活垃圾填埋場發生多次安全生產事故,例如,2000年菲律賓帕亞塔斯垃圾場發生爆炸和坍塌事故,造成124人死亡;2004年江蘇無錫一處廢棄垃圾場發生爆炸事故,造成7人死亡[1];2016年廣州市某生活垃圾填埋場發生垃圾堆體滑移和火災事故。生活垃圾填埋場的安全運營對保障城鎮環境衛生安全具有重要意義,為此本文對生活垃圾填埋場運營過程中可能發生的事故進行分析,并提出相應對策措施,供相關單位參考。
可能發生的事故類型分析
1.1填埋作業過程可能發生的事故
生活垃圾填埋工藝有車輛運輸、計量、卸車、碾壓、滅蠅除臭、覆蓋(使用土或HDPE膜)等環節。生活垃圾運輸、計量和卸車過程中,車輛維護不到位,駕駛員操作不當,行人違反交通規定等,可能造成車輛傷害。
滅蠅除臭和覆蓋作業過程中在垃圾上行走,可能發生扭傷、割傷、刺傷、物體打擊等事故。垃圾堆體邊坡的高差可能造成高處墜落事故。采用機械設備進行鋪膜時,可能發生機械傷害事故。
易燃易爆物品混入生活垃圾、現場作業人員違規用火等,可能導致火災爆炸事故。
1.2填埋氣的收集和處理過程可能發生的事故
填埋氣中含有甲烷、一氧化碳、氫氣和硫化氫等易燃氣體,目前填埋氣的主要處理措施由火炬燃燒、發電、制天然氣等,填埋氣收集和處理過程中,設備和管道損壞、操作不當導致氣體泄漏,遇火源可能引發火災爆炸事故。甲烷、一氧化碳、硫化氫等氣體達到一定濃度,可能造成中毒窒息事故。
1.3滲濾液的收集與處理過程可能發生的事故
滲濾液調節池缺少覆蓋且防護不到位,可能造成淹溺事故。滲濾液廠調節池清淤,輸送管網和設備維修改造等過程中可能發生中毒窒息和火災爆炸事故。滲濾液處理過程中加酸堿可能發生灼燙事故。
1.4其他場所可能發生的事故
(1)車輛修理車間
生活垃圾填埋場配套的車輛修理車間存在起重機械、金屬切削機床、手持電動工具、電焊機、空壓機等設備,作業過程中可能使用油漆等危險化學品和氧氣瓶、乙炔瓶等,因此作業過程中可能發生起重傷害、機械傷害、物體打擊、車輛傷害、觸電、灼燙、火災爆炸、容器爆炸等事故。
(2)高低壓配電間
變配電間可能存在導電體絕緣防護不到位、安全用具失效、門口缺少擋鼠板、電纜溝積水、缺少火災自動報警裝置、缺少降溫措施等問題,可能導致觸電、電氣火災等事故。
(3)生活垃圾轉運碼頭
部分城市采用水運的方式運輸生活垃圾填,生活垃圾轉運碼頭起重吊裝作業過程中,可能發生起重傷害。運輸過程中可能發生車輛傷害。船只和碼頭邊緣防護措施不到位可能導致淹溺事故。
各類事故對策措施
2.1火災和爆炸
(1)加強對各類設備、管道的維護和檢查,防止沼氣泄漏。
(2)制定并嚴格落實防火防爆管理制度,杜絕違規用火,針對易燃易爆危險區域,嚴格履行動火作業審批制度。
(3)防雷和防靜電裝置經常性檢查維護,并按要求定期檢測。
(4)沼氣處理設施爆炸危險區域內的電氣裝置的選型和設置嚴格應符合《爆炸危險環境電力裝置設計規范》的要求,防爆電氣應定期委托有資質的單位檢查。
(5)可能發生沼氣泄漏的場所按要求設置可燃氣體濃度報警儀。
(6)油漆、氧氣瓶、乙炔瓶等不應超量儲存,不同類型化學品按照《常用化學危險品貯存通則》的要求采取隔離、隔開、分開等措施儲存。
(7)定期對變配電設備、電纜線路進行檢查,對接觸不良、老化、規格不符合要求的元器件、線路及時更換。
(8)壓縮空氣儲罐本體及安全閥、壓力表應定期檢查、檢定,確保安全可靠;工業氣瓶的瓶冒、防震圈等應完好有效。
2.2中毒和窒息
(1)填埋氣和滲濾液的處理車間、場所應通風良好。
(2)有限空間作業應履行審批手續,作業人員和監護人員持證上崗,并佩戴相應勞動防護用品。
(3)配備檢測報警儀器,按要求在作業前、作業中定時對氧含量進行檢測。
2.3灼燙
(1)水處理加酸堿的過程中嚴格執行安全操作規程,并佩戴耐酸堿手套、防護眼鏡、防護服等勞防用品。
(2)電焊、氣焊操作人員應按要求佩戴防護面罩、防護手套、安全鞋等勞防用品,灼熱工件放在安全區域,防止觸碰。
2.4觸電
(1)建立和執行電氣安全管理制度,具備相應電氣操作資格證書的人員,才能進行電氣作業。
(2)確保各類接地、接零完好,按照《剩余電流動作保護裝置安裝和運行》的要求對相關場所、設備安裝剩余電流保護器。
(3)裸露的導體應設置絕緣屏護,確保安全距離。
(4)電氣設備設施的絕緣應良好,爆炸危險區域、潮濕場所應使用安全電壓。
(5)加強員工用電安全知識培訓,定期開展演練,提高應急處置和急救能力。
(3)道路按要求標線,設置指示標志牌、引導標志、反光鏡、減速帶等設施。
3結語
生活垃圾填埋場運用過程中涉及的設備設施、作業類型較多,各類危險有害因素可能導致的事故種類也較多,安全管理難度大。生活填埋場運營單位應通過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體系、配備專業的安全管理人員,根據國家、地方和行業有關安全生產的法規標準,分析和控制各類危險有害因素,排查和治理各類隱患,防止各類事故的發生。
參考文獻:
[1]李秀華,朱元寧.垃圾填埋場安全不可輕視[J].勞動保護,2009(3):94-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