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職教育過程中對于學科劃分以及綜合教育方式的考量與高中、大學均有所差異,注重實用性以及實踐效果是其中最主要的差異。這也是為了向社會提供實用性人才的首要保障,以往的理論教育重視程度較高,雖然能夠促進學生的理論素養提升,但是在進入社會工作崗位后往往難以真正適應環境,導致教學內容和實際生產環節脫節。財會工作專業這一狀況尤為嚴重,因此從高職財會專業入手進行課程設計的探究,具有重要的實踐價值。
關鍵詞:高職財務教學;會計課程;考核問題
一、引言
我國高職財務會計的課程設計以及教學考試主要通過期末測驗的方式考察學生的綜合成績能夠達到何等水平,并且按照統一標準打分作為合格與否的標準。但是對財會工作而言,實踐技能的掌握效果才是直接決定人才應用效果以及社會適應性的先決條件,單純按照教學環境下的需求進行培養難以滿足社會需求,還會導致教學人才和社會對接時脫軌。因此,妥善解決這一問題需要從課程角度人手予以解決。
二、了解高職院校目前的財會專業課程排布問題
對于高職院校的財務會計專業,以往通過理論課程以及實踐實訓的方式完成對人才的培育看似合理,但實際上在二者的比例劃分上理論課程占據過多比重,導致學生綜合經驗不足,一旦走上社會崗位對財務工作的適應性較差,短時間內無法完成對應的上崗需求,經常出現高職學生就業中存在整理不足的狀況。對于這一點應該充分從課程角度進行改革,保證教師將實踐經驗的教學作為首要內容。另外,部分高職院校將企業經營課程直接融入財務會計專業,導致企業管理、營銷等內容同樣成為課堂教學重點。這樣容易出現專業定位不清晰,學生在進行知識技能學習時存在更多誤區,并且將高職院校的財會專業進行調查研究后能夠發現學生的基礎水平參差不齊。然而學校并未對此進行基礎教育,而是按照相同的起點展開教學工作,勢必導致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學習熱情大打折扣,在實踐過程中應予以充分改善。
另外,課程分布不合理的狀況還體現在課時安排上,實習時間的不充足之所以成為高職學生就業競爭力不足的重要原因,主要需要看到高職學生的教學方案規劃同樣以學分作為主要考察機制。同時也需要通過各科目考試才能完成學分的獲得,對于高職學生應該采取更加靈活的學習策略,尤其是實習實踐經歷應該在一定程度上能夠抵扣理論教學學分,這樣更能促進學生的自我學習和經驗積累。并且部分學生更能積極尋找實踐實習機會,對后續的自主就業也有極大的促進性。
三、財務會計專業學生管理方面的弊端與解決方法
對于高職院校學生的課程基礎我們應該有更明確的認識,例如財務會計專業學生文化課尤其是數學課的綜合成績需要提升到相應的水平,才能讓教學效果得到提升。但是部分院校急于求成,從高等數學開始進行財會工作的實踐滲透,容易導致學生的學習興趣不足,并且在課程中存在逆反心理,造成高職院校教學效果出現折扣的情況。并且教師如果不能采取適當辦法進行良性引導,對學生后續人生的影響將產生惡劣的后果。
部分教師在教學方法上的陳舊性也是造成這一狀況產生的主要原因,例如部分教師照本宣科,課程教育材料多年不曾更新已經嚴重影響教育內容和社會應用層面的接軌效果,學生自然難以通過過時的知識在后續的工作崗位中進行應用,所以才會出現實踐經驗缺失的狀況,用人單位也會因此對高職院校的綜合評價有所降低,導致就業狀況持續下滑。因此,除了對學生的管理應該進一步有所提升之外,教師隊伍的建設也是加強高職財會專業學生就業效果的關鍵。例如定期舉辦教學競賽,督促教師進行教學設計提升,并目結合社會實際應用進行分析教學,并將其與教師成績評定衡量掛鉤,能夠起到有效的提升效果。另外,對于學生的督促則應該體現在思想引導方面,財務工作的展開需要極高的專業性以及嚴謹性,教師在課堂中應該充分對學生滲透行業用人思維,保證學生了解就業狀況的嚴峻性以及自身的競爭力,加強財務會計專業的管理效果。
四、財會專業高職學生的考核方式變更
對于課程設計以及教師學生管理方面的升級自然能夠帶來積極的效果,但考核方式的改善才能讓學生有更多時間投入到既能鍛煉和實習實訓的流程中。以往的考核方式單純通過考試進行,而現在對新課程改革精神的理解能讓我們做出更多的選擇。
例如,財務會計專業可以通過校外實習的實踐以及對應成績如單位證明等抵扣對應的學分。這樣能夠有效促進學生在職業選擇以及就業熱情方面的提升,并且通過社會實際訓練,學生對財會方面的知識技能運用能夠達到更加嫻熟的程度,對于畢業后的就業選擇也能更加多樣化。
另外,從高職學生的課程考核人手,教師在理論課程中也可以設定不同于以往的標準,考試形式轉變成實際案例操作.并且引入開放性思維讓學生能夠進行更廣角度的思考,促進其在實際環境中解決問題的能力逐漸提升。這樣才屬于對學生實踐技能的鍛煉,在走人社會前逐步習慣對特殊狀況下財務會計問題的解決,有助于在從業過程中面對突發狀況的處理應對效果。
在此時教師可以嘗試與企業對接,將往年業務賬單中的部分內容作為試手練習作業,讓學生在規定時間內完成核對計算以及糾錯任務。不僅讓學生習慣不同企業生產模式之間對財會工作的具體要求差異,還能將課堂知識生動的運用到計算過程中,提升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五、就業道路選擇對高職財務會計專業的影響
當前財務會計專業的就業方向選擇性也在逐漸增多,專項事務會計的細分方向也在發生轉變,所以校園環境內進行更多樣的實踐技能訓練能夠保證高職學生在后續就業過程中具有更強的競爭力,在實踐技能以及經驗層面超出同專業的高學歷人群,這也是未來高職學生就業中的主要優勢之一。
對于自身定位的選擇以及未來職業道路規劃的明確性應該是高職院校以及學生在人學中就已經確定好的問題。教育過程中學校方面需要根據學生的興趣以及能力為其提供對應的發展方向,保證其在與企業對接的過程中具有更強的競爭力和表現空間,對學校的后續發展以及高職行業的社會空間逐步增加也具有極大的促進作用,有效提升財務會計專業學生的綜合素養,也是促進高職院校發展的關鍵之一,對校企聯合培養實用性人才的國家方略也極具啟發性。
六、結束語
從上述情況而言,高職院校學生面對的就業崗位多是從校園直接對應到工作崗位,所以在學習知識技能的過程中應該更加看中實踐知識的理解應用效果,而不是單純重視理論層面的問題。所以,從教師而言,應該充分改變以往理論為重的教學方式,將個人經驗以及實踐教學作為課程設計中的主導。財會專業可以為學生安排相對更長時間的實訓教學,保證學生隨時與社會工作環境接軌,在畢業就業的過程中才能具有更好的適應性。當然需要學校在課程內容上保證學生具有最低水準的工作技能水平,進而提升實習與教學課程的比例平衡,為學生的職業道路發展做好充分的規劃。
參考文獻:
[1]吳菁菁,易琴琴.高職財務會計課程教學與考核問題探究[J].科技風,2016(17):282-283.
[2]林玲玲.高職財務會計課程教學改革探討[J].現代商貿工業,2011,23(16):166-167.
[3]李志河,藺婷,趙瑞婷.基于工作過程的高職《財務會計》課程教學設計[J].職業技術教育,2013(5):25-28.
[4]藺婷.基于能力本位的高職《財務會計》課程設計研究[D].臨汾:山西師范大學,2014.
[5]陳媛.對高職財務會計課程教學改革的幾點思考[J].中國鄉鎮企業會計,2017(8):279-280.
作者簡介:
吳莉萍,新疆昌吉職業技術學院,新疆昌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