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我國“考研熱”的興起,越來越多的高校應屆畢業生加入了考研的“隊伍”。但是,當前考研輔導市場中存在經營行為不透明、師資團隊有水分、惡性競爭等行為;并且部分考研學生由于缺乏對考研信息的了解,形成對考研消費的錯誤理解。對此,本文針對蘭州高校在校大學生考研的市場情況及存在的問題進行研究。結合現狀和問題進行具體分析,從考研學生自身、考研輔導市場、高校、政府四個角度提出促使大學生考研消費選擇趨向理性化的建議及對策。
關鍵詞:大學生;考研消費;不理性現象;對策
由于社會對高層次人才的需求、研究生的擴招、就業形勢嚴峻等原因,使得近年來報考碩士研究生的人數大幅度增加,引發了“考研熱”現象的興起。但考研輔導市場存在低投資高回報特點,加之缺乏有關法律法規的監督和約束,吸引了眾多不法商家的加入。
一、考研輔導市場出現混亂現象
隨著考研經濟的迅速發展,部分不法商家因考研培訓市場利益豐厚紛紛介入。但由于興起時間較短且尚無完善法律規范,考研輔導市場繁榮的背后存在著一些深層次的問題OR待解決。
在考研輔導項目中,存在著眾多收費標準不同的服務產品。考研機構的定價原則是根據其成本加上預期收益,但是否具有合理性和合法性還有待商榷。蘭州地區收費標準為普通公共課的培訓費用單科1500元左右,“一對一”輔導課程有些超過20000元,甚至還有被冠以“VIP保過”頭銜超過100000元的培訓項目。在利益的驅使下,部分考研培訓機構已不再是傳統意義上的教育機構,而成為營利性的企業。此外,考研行業教職人員魚龍混雜,消費者難以鑒別其真實背景;一些機構為爭奪利益,通過虛假廣告向消費者隱瞞考研產品的真實信息且不惜惡性競爭,導致消費者無法辨別產品真偽。加之缺乏相應的監管機制,考研輔導市場陷入混亂。
二、學生考研消費的不理性現象
(一)不考慮家庭負擔,考研支出費用過高
越來越多學生加入考研隊伍中,但并非所有參加考研的學生都家境良好。考研學生隊伍中不乏貧困學生存在,甚至連大學學費的繳納都成問題。
通過對蘭州在校大學生考研支出金額進行調查發現,支出金額在2萬元以上的學生占比20%。在西部經濟不發達地區,這筆高昂的費用對大多數家庭來說都是沉重的負擔。但有些學生在不考慮直接就業的情況下把考研當作唯一出路,并愿意為之支付超出家庭所能承擔的費用。家長沒有辦法,也只好無條件地支持。
(二)缺乏認真分析,考研消費從眾心理盛行
很多考研大學生在選擇考研產品方面缺乏對自身需求的正確分析和認識,存在著明顯的從眾心理。因自己無法決策或不能進行有效選擇,常常被從眾心理所主導,以他人的購買行為作為參照。這樣的情況往往導致考研學生無法購買到適合自己學習和復習的有效資料,同時也是對金錢浪費,加重了家庭負擔,屬于盲目消費。
(三)盲目購買所謂的“考研捷徑”產品
在考研消費支出項目中,購買考研資料和報考研輔導班是學生考研支出的主要項目。但通過調查發現,還有部分學生為了考研成功,輕信市面上不良商家,存在瘋狂購買所謂“考研速成班”、短時間“高效學習法”等教程或書籍的行為;更有甚者竟然去購買宣傳增強記憶力、提高學習效率的保健食品或藥品。這說明部分考研大學生在考研消費中缺乏理性思考,急功近利,以購買保健食品或藥品的方式來達到自己預期的目的,助長了社會不正之風,屬于不理性的消費行為。
三、促使高校大學生考研消費選擇理性化的建議及對策
(一)考研大學生自身應增強對考研消費的理性選擇能力
理性選擇理論認為,行動者應是有目的的,而采取行動的目的在于獲取其可能得到的最大收益。由于缺乏辨別能力,不了解考研輔導市場運營規則,在面對考研市場上品種繁多的考研輔導產品時,消費者就能更難識別考研產品的優劣程度,從而造成非理性選擇行為了。
在考研消費過程中,考研學生自身起著最主要的決策作用。所以,考研學生自身應增強對考研消費的理性選擇能力,通過多方查閱考研書籍資料;多向學長學姐或老師交流考研心得;在考研消費前多掌握所要購買的考研產品信息,貨比三家;提前了解報考學校相關專業及導師信息等方式,盡可能實現消費的效用最大化原則,才能減少考研過程中的盲目消費。
(二)考研輔導市場應進行行業自律
從發展現狀看來,我國考研輔導市場仍是一個極不成熟的市場。首先,它是一個松散的市場,且嚴重缺乏行業自律。同時,因缺乏行業自律,所以進入該市場的門檻也較低,但利潤回報卻大,這又吸引了一大批只為追逐市場暴利的“黑心商家”進入考研市場,惡化了考研市場良莠不齊的現象。
考研輔導市場亟須制定統一的行業標準及規范。行業標準包括課程價格標準、師資標準、售后服務標準等。同時制定各培訓機構都能共同遵守的行業準則,如價格透明、聯合打擊惡性競爭、抬高行業準入門檻標準等。另外,各考研機構應多促進彼此間的相互溝通和交流,特別是如新東方、文都、啟航等知名考研輔導機構應主動發揮帶頭作用,建立能保證考研輔導市場健康發展的行業規范。各考研機構應以誠信為準則,規范自身培訓行為與完善機構運轉程序,共同維持考研輔導市場的行業規范與紀律。實行行業自律,才能促使考研輔導市場繁榮持久地發展下去,同時也有利于保護考研消費者的合法權益。
(三)高校應培養學生對基本考研知識的掌握能力
考研大學生在考研過程中不僅要經過長時間痛苦的考研復習階段,為考研付出大量的時間、金錢、精力,還要克服考研過程中出現的種種心理壓力。除此之外,還要求考研學生掌握全面精確的考研信息,對考研信息的時效性和綜合性都有很高的要求。這些嚴苛的條件都對考生是極大的挑戰,僅憑考生一己之力很難在短時間內獲取及時、準確、全面的考研信息。
因而,高校應對此予以重視,主動關心在校大學生的考研情況,并及時提供相應的幫助。此外,高校應進一步拓寬高校高等教育理論研究的視野,如積極開展考研基本知識的專門講座、設立考研大學生信息查詢平臺、提供人工考研信息咨詢服務等等。高校圖書館擁有豐富的專業藏書和強大的網絡資源,應該充分重視其在提供考生考研信息服務方面的重要作用。
(四)政府應加大對考研市場的監管力度
目前,政府并沒有頒布專門的法律條文來對考研輔導市場行為進行規范和引導,這就使得違法分子有漏洞可鉆。對于這種不利的被動局面,政府部門應積極引導,加強監管力度。從制定規范培訓機構的法律人手,盡快使我國考研輔導市場上現存的問題能夠有法可依。此外,通過建立評審小組對所謂的“名師”進行教學資格考評,來對考研輔導機構的師資力量進行嚴格把關。對于輔導機構,政府還應建立嚴格的監查機制,從注冊、宣傳、教師的聘用到招生一一進行審查,減少考研輔導市場上存在的蓄意夸大培訓效果的行為.促使其向著合法化、規范化的道路發展。
參考文獻:
[1]劉姍姍.我國考研培訓市場現狀及規范策略研究[D].武漢:武漢理工大學,2013.
[2]熊博文,薛操.武漢地區考研培訓的現狀、問題及策略[J].教書育人,2012(27):12-13.
[3]張興全,夏永林.基于考研培訓市場存在的問題及對策分析[J].商業文化(學術版),2010(5):79-80.
[4]歐妍君.理性選擇理論視角下的大學生“考研熱”分析[D].大連:東非財經大學,2012.
作者簡介:
常婕,蘭州財經大學國際經濟與賈易學院,甘肅蘭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