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銳利
摘 要:數學,是一門自然學科。對于所有的高中生來說,要學好這門學科,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大多數高中生對數學的印象就是枯燥、乏味、沒有興趣。但由于高考“指揮棒”的作用,又不得不學?!霸鯓硬拍軐W好數學?”成了學子們問得最多的問題。而怎樣回答這個問題便成了教師們的難題。很多人便單純的認為要學好數學就是要多做題,見的題多了,做的題多了,自然就熟練了,成績就提高了!于是,“題海戰術”便受到很多教育工作者的青睞。熟話說,“熟能生巧”,當然,多做體肯定對學生數學成績的提高有一定的好處。但長期這樣,只會使數學越來越枯燥,讓學生越來越厭煩,于是出現厭學、抄作業等現象。
關鍵詞:一題多解;基本思想;練習和習題
對于傳統的數學教學來說,教學過程的重點不外乎為:講解定義推導公式,例題演練,練習,及習題的安排。下面就一題多解與一題多變在教學中的運用談談我個人的幾點看法。
一、在例題講解中運用一題多解和一題多變
在例題講解中運用一題多解和一題多變,就不用列舉大量的例題讓學生感到無法接受。而是從一個題中獲得解題的規律,技巧,從而舉一反三。
下面僅舉一例進行一題多解和一題多變來說明:
例:已知x、y≥0且x+y=1,求x2+y2的取值范圍。
解答此題的方法比較多,下面給出幾種常見的思想方法,以作示例。
解法一:(函數思想)由x+y=1得y=1-x,則
x2+y2= x2+(1-x)2=2x2-2x+1=2(x-1/2)2+1/2
由于x∈[0,1],根據二次函數的圖象與性質知
當x=1/2時,x2+y2取最小值1/2;當x=0或1時,x2+y2取最大值1。
評注:函數思想是中學階段基本的數學思想之一,揭示了一種變量之間的聯系,往往用函數觀點來探求變量的最值。對于二元或多元函數的最值問題,往往是通過變量替換轉化為一元函數來解決,這是一種基本的數學思想方法。解決函數的最值問題,我們已經有比較深的函數理論,函數性質,如單調性的運用、導數的運用等都可以求函數的最值。
解法二:(三角換元思想)由于x+y=1,x、y≥0,則可設
x=cos2θ,y=sin2θ ? 其中θ∈[0,π/2]
則x2+y2= cos4θ+sin4θ=(cos2θ+sin2θ)2-2 cos2θsin2θ
=1-1/2(2sinθcosθ)2=1-1/2sin22θ
=1-1/2×(1-cos4θ)/2=3/4+ 1/4cos4θ
于是,當cos4θ=-1時,x2+y2取最小值1/2;
當cos4θ=1時,x2+y2取最小值1。
評注:三角換元思想也是高中數學的基本思想方法之一,通過三角換元就將問題轉化為三角恒等式變形后來解決,而三角恒等變形卻有著一系列的三角公式,所以運用三角換元解決某些問題往往比較方便。
解法三:(對稱換元思想)由于x+y=1,x、y≥0,則可設
x=1/2+t, ?y=1/2-t,其中t∈[-1/2,1/2]
于是,x2+y2= (1/2+t)2+(1/2-t)2=1/2+2t2 ? t2∈[0,1/4]
所以,當t2=0時,x2+y2取最小值1/2;當t2=1/4時,x2+y2取最大值1。
評注:對稱換元將減元結果進行簡化了,從而更容易求最值。
這三種方法,在本質上都一樣,都是通過函數觀點來求最值,只是換元方式的不同而已,也就導致了化簡運算量大小不同,教師通過引導、啟發學生主動思考、運用,提高了學生對數學的認識,也增強了學生思維能力的提高。
解法四:(運用基本不等式)由于x、y≥0且x+y=1
則 ? ? ? ?xy≤(x+y)2/4=1/4,從而0≤xy≤1/4
于是,x2+y2=(x+y)2-2xy=1-2xy
所以,當xy=0時,x2+y2取最大值1;當xy=1/4時,x2+y2取最小值1/4。
評注:運用基本不等式可以解決一些含有兩個未知量的最值問題,但要注意等號成立的條件是否同時滿足。
這樣一個由特殊性逐步一般化的思維過程,加強了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通過這樣一系列的一題多解和一題多變,培養了學生的綜合分析能力、提高了學生數學思維能力,滲透了一些數學方法,體現了一些數學思想,也提供了一個推向一般性的結論。在數學教學中,若將經典例題充分挖掘,注重對例題進行變式教學,不但可以抓好基礎知識點,還可以激發學生的探求欲望,提高創新能力;不僅能讓教師對例題的研究更加深入,對教學目標和要求的把握更加準確,同時也讓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得到進一步提高,并逐漸體會到數學學習的樂趣。當然,在新課的教學中有些方法所用的知識,學生還未學到,此時,我們可從中挑選學生學過的知識。其他方法可在今后的總復習中給出。
二、在練習和習題中訓練學生運用一題多解和一題多變
在數學教學中,很多老師在課后給學生布置除書上練習題和習題以外的大量習題。使學生感到負擔很重。我們為什么不能從書上的習題入手,進行演變,逐漸加深。讓學生有規律可尋,循序漸進。日積月累過后,學生解題能力自然提高,對于從未見過的新題也會迎刃而解。這樣的作業方式不只可以達到復習鞏固的目的,還可以提高學生的探究能力及學習數學的興趣。
例如,在學習拋物線后,在習題中出現了以下一題:
過拋物線y2=2px 焦點的一條直線和這條拋物線相交,設兩個交點縱坐標為y1,y2,求證:y1y2=-p2。(設線段AB為過拋物線焦點的弦)
此題證明并不難,但其結論卻很有用,關鍵是運用其結論。在布置此題給學生時我們便可以有針對性的演變。如變成
(1)證明:過拋物線焦點弦兩端點的切線與拋物線的準線,三點共線。
(2)證明:拋物線焦點弦中點與其端點切線的交點的連線,平行于拋物線的對稱軸。
(3)證明:拋物線焦點弦中點與其端點切線的交點連結線段,等于焦點弦長的一半,并且被這條拋物線平分。
另外,我們還可以讓學生自己變式,便還可能出現如下變式:
(4)證明:拋物線焦點弦兩端點的切線互相垂直。
(5)證明:拋物線的準線是其焦點弦兩端點的切線的交點的軌跡。
(6)證明:過拋物線焦點一端,作準線的垂線,那么垂足、原點以及弦的另一端點,三點共線。
在數學習題教學中,一題多變也得循序漸進,步子要適宜,變得自然流暢,使學生的思維得到充分發散,而又不感到突然。
參考文獻:
[1]陳峰.高中數學課堂有效性教學的案例研究[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9,16(08):87.
[2]胡揚道.加強高中數學實踐 開展課堂有效教學[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9,16(08):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