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芳
摘 要:物理是一門以觀察和實驗為基礎的學科,物理概念、規律的發現都是通過實驗實現的。因而,物理實驗是學生學習物理知識必不可少的方法,是學生培養科學素養的重要途徑,是物理教學的重中之重。但是,目前物理實驗教學方式單一,教學效果不佳。為了改變這一現狀,提高物理實驗教學的有效性,本文研究了可視化的物理實驗教學方式。
關鍵詞:高中;物理;可視化;實驗教學
學習物理是不斷接受生活自然現象并對其科學原理探索的過程。但是,到了高中階段,物理知識上升到了另一個層次。隨著知識深度的增加,實驗現象開始變得不明顯、實驗過程開始變得復雜難解、實驗規律變得不可捉摸,物理學習越來越困難。此時,如果仍然采用單一的物理實驗教學方式,學生的理性思維和抽象思維將難以突破,物理學習也將止步不前。鑒于此,物理實驗課堂需要增加一副“軟化劑”,讓堅硬難啃的物理實驗變得順滑柔軟。而可視化充當了“軟化劑”的角色。物理實驗的可視化讓學生能夠感性認知、直觀體驗物理現象,從而開啟了更深層次的物理本質的探尋,極大提高了物理實驗教學的有效性。
一、實驗現象可視化
在高中物理實驗中,有些實驗現象微小而迅速,學生難以捕捉。由于一些關鍵現象捕捉不到,學生就無法破除原有認知障礙、突破知識難點,無法理解性地獲得物理知識。鑒于此,教師可以采用“圖說”的可視化方式展開物理實驗教學,將一些難以捕捉的實驗現象用圖片的方式具體地呈現在學生面前,引導學生觀察出一些細微的實驗變化,從而突破認知障礙、理解物理知識,提高實驗教學的有效性。
例如,在教學“研究平拋運動”時,由于肉眼觀察的方式無法真切地看出物體運動的軌跡,平拋運動的研究難以繼續。于是,我利用了可視化的方式研究平拋物體的運動軌跡。具體來說,令一個小球做平拋運動,用頻閃照相機得出小球運動的軌跡,然后研究圖片中小球平拋軌跡上的位置變化關系,之后用一張標有坐標的白紙按照平拋運動軌跡描摹出一條曲線,在曲線上選取不同的幾個點,用刻度尺和三角板測出它們的坐標x和y,最后計算得出初速度。在整個過程中,由于可視化圖片的介入,平拋物體運動軌跡的研究變得直觀而生動。學生通過具體的圖片快速解讀了物體平拋運動軌跡,從而求算出了初速度。因而,實驗現象的可視化可以提高物理實驗教學的有效性。
二、實驗規律可視化
物理規律是構成物理的基本框架,是指導物理學習發生和發展的基石。因而,物理實驗特別重視物理規律的探究。但是,由于物理規律的抽象性和邏輯性較強,在實驗推導的過程中,學生無法總結、歸納出實驗規律。鑒于此,教師需要發揮可視化技術的輔助作用,讓實驗規律具體、生動地呈現在學生面前,輔助學生深刻掌握物理規律,提高實驗教學的有效性。
例如,在教學“實驗:探究功與速度變化的關系”時,學生在橡皮筋的彈力做功的處理和實驗數據的處理上感到疑惑,他們無法將力做功和做功引起的速度的變化定量聯系起來。鑒于此,我引入了圖像法,引導學生處理數據,實現實驗規律的可視化。具體來說,在完成實驗之后,引導學生用計算機Excel軟件的圖像處理功能處理數據。在圖像處理的過程中,學生發現w_v2圖像是一條過原點的直線,說明了牽引力做的功與小車獲得的速度呈正比例關系。由于Excel軟件圖像處理功能的介入,學生清楚地看到了牽引力做功與做功引起的速度變化的關系,從而得出了功與速度變化關系的規律。可見,實驗規律的可視化有助于提高實驗教學的有效性。
三、實驗過程可視化
在高中物理課堂上,由于時間緊、任務重,學生沒有充足的物理實驗探究時間。因而,物理實驗的學習基本上通過閱讀書本內容實現。然而,這種教條式的實驗學習方式并不能讓學生理解實驗內容,透徹掌握物理知識,影響了實驗教學的有效性。為了解決這一問題,教師可以以生活經驗為切入點,讓學生親身經歷實驗探究過程,深刻理解物理知識。
例如,在教學“實驗:驗證機械能守恒定律”時,引導學生組織生活小實驗,親自驗證機械能守恒定律。具體來說,用一個系有重物的紙帶穿過打點計時器,接通電源后松開紙帶讓重物自由落下,用幾條紙帶重復以上動作。紙帶打完點之后,學生親自挑選出幾條第一點和第二點之間距離接近2mm的紙帶測量,測出各點到第一點的距離,計算打點的即時速度;然后用刻度尺測量紙帶上某點O與其它點的距離,計算出相應減少的重力勢能;最后,計算各點對應的勢能減少量與增加的功能并對比,從而驗證機械能守恒定律。在整個過程中,通過親身試驗,學生經歷了機械能守恒定律產生的過程,有效驗證了機械能守恒定律。因而,實驗過程的可視化可以提高實驗教學有效性。
總之,在高中物理實驗教學中,可視化理念的滲透可以讓物理實驗更加直觀、生動、具體,可以輔助學生突破物理實驗難點,提高物理實驗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1]唐華昌,馬開春,謝云霞.信息技術優化物理實驗可視化教學探究[J].教育信息技術,2015,(9).
[2]蘇宙平,郭穎,張秀梅.物理教學可視化虛擬實驗平臺創建[J].江蘇第二師范學院學報,2015,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