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各行業的市場規模正在不斷擴大,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企業對財會人員的要求也在不斷提高,這一背景下管理會計應運而生。近年來多數事業單位在體制改革中面臨著市場競爭與內部管理的雙重壓力,新時期下單位可加強管理會計應用,提高自身的綜合效益。本文探析了事業單位管理會計應用中的問題,并提出了優化對策。
關鍵詞:事業單位;管理會計;應用問題;對策
一、事業單位應用管理會計的意義
(一)有利于提高工作質量
在市場經濟環境中,事業單位的財務管理模式也在發生改變,單位對會計人員的要求也在不斷提高,會計不再局限于財務會計,而更多地向管理會計轉型。在新時期,事業單位充分應用管理會計工具全面獲知單位財務狀況,通過預算管理提高財政資金的使用效率,利用內部控制規范各部門的工作流程,提升部門間的合作與制衡能力,以提升單位的工作質量。
(二)有助于增強管理水平
管理會計工具主要包括全面預算管理、關鍵績效指標、彈性預算等,其涵蓋了預算、成本、投融資、決策等方面。在現代化管理中,事業單位可利用管理會計對單位經濟活動的各個環節實施管理,通過對財務資金的全程性管理與監督提高單位的綜合效益。同時管理會計的應用可確保單位預算指標的有效性,嚴格執行預算管理不僅能提高單位的資金使用效率,同時也能為決策、后期績效考評等提供數據支撐。
二、事業單位管理會計應用中的問題
(一)管理會計體系建設不完善
新政府會計制度的執行對各事業單位會計人員的工作內容及能力等提出更高的要求。部分單位管理層對管理會計缺乏正確認識,在傳統觀念影響下,未將管理會計理論體系構建納入單位發展規劃中,制約了管理理論體系的形成。
此外,由于事業單位管理層強調社會服務質量的提升,忽視財會工作的開展,相應的管理會計體系建設也缺乏完善性。具體表現為現行的管理會計理論體系無法為單位管理會計工作提供切實可行的指導意見,多數單位的管理會計工作仍較混亂無序,各崗位員工權責劃分不明晰,無法充分發揮管理會計在事業單位中的應用效果。同時當前事業單位的管理會計應用尚處于探索階段,未形成系統的應用模式及管理制度,多數理論體系仍在初步建立中,管理會計的應用及工作流程等存在不合規的現象。
(二)內控監督體制執行不到位
內部控制作為事業單位實施內部管理的主要手段,一般而言,內部控制主要包括內部管理控制與內部會計控制,單位在實施內部控制時需涉及財務會計工作的各方面,在單位長期規劃、短期目標指導下,規范各部門的工作流程。但目前部分單位管理層內控意識淡薄,內部文化建設不到位.人員培訓及內控意識缺乏.其內控制度缺乏有效性。同時財務人員主要職責是預算編制與會計核算,對管理會計的應用不充分,在經費報銷中,授權審批流程過于簡單,如相關部門領導簽字便可報銷,管理會計的預算執行功能缺失。此外各部門員工的崗位職責與權限劃分不明確,內控監督機制執行不到位,內部審計人員受多重因素影響無法充分發揮自身的監督審計職責。
(三)管理會計應用平臺不充足
管理會計的主要職責是為事業單位提供市場發展動態及單位內部經營管理狀況,通過大量的經濟信息為管理層的決策提供數據參考。這一職責要求管理會計師需全面掌握單位各項數據信息,以科學解析過去、控制現在、籌劃未來。但實際應用過程中,由于管理層重視度不足、管理會計師匱乏、資金投入不足等,導致事業單位管理會計應用平臺較落后,各部門數據無法實現實時共享,經費預算超支、項目資金挪用嚴重,降低了事業單位管理會計應用水平。
三、事業單位優化管理會計應用的對策
(一)健全管理會計理念體系
在新時期下,相關部門要加快會計法律建設步伐,依照市場經濟需求全力推進管理會計體系建設,構建中國特色管理會計理論體系,加強管理會計信息化建設。并在全國范圍內大力培養管理會計師,為全面提升企業和行政事業單位經濟效益和資金使用效益服務。同時事業單位在應用管理會計時,要依據《管理會計應用指引》等一系列法律文件、單位現狀、其他事業單位先進管理體系等構建適合本單位發展的管理會計應用體系,積極組織單位管理人員參與制度及業務培訓,聘請專業管理會計師對本單位各會計人員進行指導,在全面了解其實際工作內容及問題的基礎上提供針對性培訓。
(二)強化內控監督體制建設
在管理會計應用中,事業單位還需加強內控體系建設,并提高內審的全程、動態監督。在這一環節中,單位需結合《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報告管理制度》等文件、單位現狀等制定科學健全的內控管理制度,健全全面預算管理機制、績效考核體系、資產監管制度、風險防控機制等制度,完善風險管理、內部審計、預算管理、內部控制等組織機構,明確規范各職能部門的管理范圍,劃定崗位員工的職責與權限,實施崗位責任制與崗位分離制,提高單位的服務質量。在內部審計監督環節,單位不僅要聘請專業注冊會計師及審計人員擔任內審工作,同時還需規定內部審計的責任主體、審計對象及范圍等.強調內部審計的事前測定、事中監督與事后審計作用。通過全面預算、績效考核、風險管理、資產管理等管理會計工具提高事業單位的社會服務水平。
(三)打造管理會計信息平臺
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到來,事業單位要充分利用大數據技術等構建管理會計信息平臺,完善成本改造和管理,投資評價,管理與預算控制,內部控制,定價、折扣及產品決策,風險管理,資源管理,財務戰略制定參謀、戰略執行及監督,戰略性稅收管理等業務模塊,并與相關軟件企業合作定期對單位的信息平臺進行系統更新與升級,以加強經濟預測管理系統、財政預算管理系統、財政績效管理系統、政策財務管理系統及內控與風險管理系統的無縫對接,在統一核算口徑的同時提高各部門信息的實時共享,為管理會計的該質量應用提供技術支持。
(四)科學構建績效考核指標
事業單位在應用管理會計時,需從管理會計角度出發,將績效考評與預算管理相結合,依據預算管理編制、執行及考核等流程,科學設置管理會計績效考核指標,并輔以系統的獎懲機制。在日常管理工作中,設置工作態度指標、工作能力指標及工作效益指標。其中工作態度指標主要考核員工工作積極;工作能力指標考核會計人員管理會計職能、內容完成情況;工作效益指標考核部門總體效益和員工創造的個人效益。在內控考核方面,設置內控建設指標、權力制約指標、內控制度完善指標、不相容崗位職權分離控制指標等。
(五)優化全面預算管理體系
在事業單位全面預算管理中,單位需從預算編制、執行、分析、考核等角度出發實施財務管理,在申報項目經費預算環節,管理會計師需結合單位發展規劃、實際需求開展業務考察、調研、成本核算、績效目標設定等工作。在預算方案編制與執行環節,要將預算指標與員工利益掛鉤,實現全員參與,以各部門為責任中心落實財務預算指標。在實際運行中,單位可利用管理會計的平衡記分卡設定預算目標,如將單位總體戰略細化為財務目標、客戶目標、內部流程目標、學習與成長目標,在績效考核中以各目標為出發點進行考評。利用全面預算管理、定期預算結合滾動預算、零基預算結合增量預算進行預算編制工作,加強信息化建設,對各部門的預算執行進行動態監督,以增強單位預算控制、預算分析能力,為決策提供真實精準的數據。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當前我國事業單位管理會計應用中存在一系列問題,在新形勢下,事業單位要提升自身的社會服務質量,就要完善管理會計理念體系、內控監督制度、打造管理會計信息平臺、科學構建績效考核指標、優化全面預算管理體系.以推動事業單位的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鐘安石,孫穎.事業單位管理會計應用問題及對策[J].教育教學論壇,2018(5):75-76.
[2]張穎,劉毅.對事業單位管理會計應用的研究[J].財會學習,2019,211(2):85+87.
[3]杜宏志.淺議管理會計在行政事業單位的應用[J].納稅,2019(8):56-57:
作者簡介:
張吉華,荊州市河道管理局直屬分局,湖北荊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