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楠 廖依嵐 馬曉敏



摘要:本文以泰山為例,通過對泰山風景區的環境成本核算,分析旅游風景名勝區的經營活動對環境的影響,指出我國在可持續發展觀念下建立環境會計成本核算體系的重要意義,并為泰山旅游資源的充分利用和有效保護提出建議和措施。
關鍵詞:環境成本;會計核算;泰山風景名勝區;發展策略研究
一、引言
傳統國民經濟核算體系以GDP為衡量指標的,但在現實經濟活動中,為實現GDP的快速增長將犧牲環境作為代價,忽視了經濟和環境的統一協調。此時,我們需要用環境會計成本核算來協調兩者平衡。環境核算是出于環境保護的目的,為有效解決常規國民經濟核算忽視環境和自然資源的主要缺陷而設置的核算,對經濟社會發展以及協調社會與環境的關系具有向導作用。
二、風景名勝區環境成本核算體系設計
(一)會計成本核算的概念
會計成本核算就是把企業在一定時間內生產經營過程中所有花費進行分類歸集、匯總與核算,計算出費用發生總額以及每種產品的實際成本和單位成本的管理活動。在經濟業務發生時,首先,需要根據經濟業務的內容獲得或填制會計憑證,并加以審核;其次,按照會計科目對經濟業務進行分類,并在賬簿中開設賬戶,根據審核后的記賬憑證,運用復式記賬法登記賬簿;再次,對生產經營過程中發生的各項費用以及各種需要確定成本的經濟業務進行成本計算,根據成本計算過程中的原始憑證,編制記賬憑證并登記賬簿;然后對憑證、賬簿等會計進行財產清查,確保賬簿記錄的精準;最后,根據核實后的賬簿資料編制會計報表,由報表得出的數據結論分析,指導下一時段的成本分配。
(二)旅游資源資產負債表的框架
旅游資源資產負債表的編制是一個會計核算過程,報告是核算結果的展示。立足會計核算的五個過程,結合資產負債表賬戶的基本框架,旅游資源資產負債表采用“左資產、右負債和權益”的基本結構。根據“資產=負債+權益”的原則,當旅游資源資產大于標準生態權益時,負債為零,自然資源資產=標準生態權益+國家權益+集體權益+其他權益;當旅游資源資產小于標準生態權益時,經濟社會的資源權益為負值,表現為對資源損耗的補償和修復,在資產負債表中為正值,負債=標準生態權益一旅游資源資產。
三、泰山旅游區環境成本核算
(一)按照旅游企業總收益的比例征收環境稅
環境稅=門票收入×1%+其他收入×3%,若將門票收入、其他收入和環境稅分別用X、Y和S表示,則公式為S=1%X+3%Y。
(二)計算碳中和成本
以中國人均日碳足跡10千克計算,以種樹的成本作為碳中和的成本,每棵樹每年均吸收二氧化碳約25千克,一棵樹一年的養護成本約20元。
(三)核算后的泰山風景名勝區
泰山風景區在2010~2016年期間的總收入、環境稅和碳中和成本都是呈增長勢態,計算出泰山風景區在此期間的純利潤收入,在泰山風景區的環境稅和碳中和成本增長的情況下,純利潤依舊是增長的。在不調整門票價格和其他價格的前提下,旅游企業承擔相應的環境稅,會促使其保護環境,進而提高資源利用率,降低污染排放量。同時實現了對高污染高排放的旅游企業實行優勝劣汰,越是高污染高排放的旅游企業,需要承擔的環境稅越多,用市場化的手段淘汰環保意識差的旅游企業,用經濟手段督促旅游企業環保。
四、結論
整體而言,泰山風景區的環境承載力并未超載,但是呈現出時空分異的特征,在“五一”、國慶等節假日旅游人數多,且局限于泰山主游覽區內,給主景區的自然環境帶來巨大壓力,還嚴重影響了游客心理和旅游質量。泰山的旅游資源得不到充分利用和有效保護,影響了泰山旅游資源的可持續利用和泰山旅游景區的可持續發展。
第一,對于淡旺季的差異,景區可以采用價格杠桿對游客流量進行調控??砂ㄩT票、房價、索道費和景區內交通費在內的價格分時段計價,在旺季價格高,在淡季價格低,利用經濟利益調整游客流量時間分布,提高景區在淡季的客流量,緩解旺季的環境承載壓力。
第二,開辟新的旅游景點與路線。一方面,能增加景區的環境承載力,另一方面,還能實現客流量的分流,同時提高了游客的旅游質量,能進一步實現泰山景區的可持續發展。
第三,對游客進行正確引導。加強對游客環保方面的教育,使其在旅游活動過程中自發減少對景區資源環境的損耗,不亂扔垃圾,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風景名勝區的環境承載力。
第四,采用環境成本核算。通過對環境的成本核算,可以準確地分析出旅游景區在環境方面支出的成本,決策者能更好地從經營的角度更宏觀地分析并控制成本,然后對其進行歸集和分配,使環境方面的成本內化到產品和勞務的成本中去。
參考文獻:
[1]程曙.關于在我國建立環境會計的思考[J].江蘇經貿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9(1):10-13.
[2]李震.我國企業環境會計制度構建研究[D].長沙:中南大學,2004.
[3]周發亮.我國環境會計研究文獻綜述[J].商場現代化,2009(1):334.
[4]張蓉.基于生命周期的企業環境成本核算及應用[D].西安:西北工業大學,2005.
[5]楊鵬.環境稅雙重紅利效應的實證研究[D].昆明:云南財經大學,2013.
[6]潘華麗.環境稅背景下旅游經濟與旅游生態環境效應研究[D].濟南:山東師范大學,2013.
作者簡介:
王楠,廖依嵐,馬曉敏,山東師范大學,山東濟南。
項目課題:本文系山東師范大學2018年度國家級大學生創新訓練計劃項目“圈層旅游的需求差異調研及鄉村深度開發策略研究”(201810445267)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