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紅梅
摘要:我國初中語文教學忽略學生人文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語文老師沒有很好的挖掘語文教材中所蘊含的人文精神,初中語文教學改革進程也出現(xiàn)停滯,這些都不利于學生的長遠發(fā)展。加強人文精神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滲透刻不容緩。
關鍵詞:人文精神;初中語文;教學探究
人文精神在初中語文課程教學中非常重要,其可以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特別是對身心思維發(fā)展得比較成熟的初中生來講,這種人文精神是不可或缺的。目前,我國初中語文教學仍在使用比較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沒有重視精神教育。文章對如何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滲透人文精神進行分析。
一、初中語文教育教學中滲透人文精神的重要性
于漪老師多次強調“以文育人”。民族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與現(xiàn)代化兼容而不悖行。初中生處于道德理性培養(yǎng)的關鍵時期,需要為其注入民族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因子。學生思辨能力尚未成熟,無法完全明辨是非,需要教師進行合理的價值引導。初中語文教學應加強國學經典比重,注重精粹文章的思想育人價值,將人文精神教育作為樹立學生科學價值觀的一項重要內容。
教育教學改革的潮流下,初中語文教師教學內容與人文精神的融合和滲透將非常有助于語文教學改革進程的推進和創(chuàng)新的培養(yǎng)。人文精神滲透在初中語文教學中,能夠增強初中語文教學的人文性,使學生充分體驗到人文文化的魅力所在,了解中華民族優(yōu)秀文化的內涵,充分發(fā)揚語文這一學科的人文性以及實用性。同時,在初中語文教育教學中滲透人文精神可以有效提高教育教學的價值,從而推動學生全面素質的培養(yǎng)。教授學生語文知識的同時滲透人文精神的教育能提升學生們的精神境界,凸顯教育的人文關懷性。
二、當前初中語文教學中人文精神的滲透現(xiàn)狀
1.初中語文教師能力有限
目前,我國初中語文老師受限于自身條件,對人生的思考深度不夠,自身也缺乏一定的人文素質,很難對初中語文教材中涵蓋的人文精神進行深度挖掘。語文課堂上,這些缺乏人文素養(yǎng)的老師,針對學生的提問也很難根據(jù)自己的人生經驗引導學生就行思考,這不利于學生人文素質的提升。
2.初中語文課程設置不合理
目前,初中語文在初中課程教學總占據(jù)很大一部分,但是語文老師很少利用這些時間培養(yǎng)學生的人文素質初中語文課堂幾乎都是老師講解文言文的理解和考點。初中語文課堂幾乎沒有對知人論世的閱讀,學生往往只是知道文章在寫什么,但是很少了解作者的相關背景知識,不知道作者是在什么樣的條件下進行的創(chuàng)作。
三、初中語文教育教學中人文精神的滲透策略
1.深入挖掘教材中的人文精神元素
初中語文教材中融入了諸多體現(xiàn)古代賢者思想情感和近現(xiàn)代學者精神世界的人文作品,教材本身就是我國歷代先賢精神風貌、道德境界的選萃;教材中還包括一些國外的文學選段和人物傳記,這些內容能夠開闊學生的國際視野,增加學生的跨文化理解。同時,初中語文教材有的載有愛國人物的報國之心,有的載有對勞動人民的感恩之情,有的載有責任擔當?shù)木仁乐x,這些對學生的言行和態(tài)度都產生著深刻的正向影響。在初中語文教育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在教授好教學內容的同時要強調和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語文教材中的人文精神元素,讓學生們逐漸發(fā)掘和感受內中的人文教育知識,以此調動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進而促進他們人文素養(yǎng)和人文精神的不斷提升,做中華民族優(yōu)秀文化的傳承者。因此,對教材人文精神元素的挖掘能夠在無形中陶冶學生的情操,發(fā)展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
2.培養(yǎng)教師職業(yè)素質
要想將人文精神融入到初中課堂中,教師是最基礎的一部分。只有懂得人文精神的教師才能在語文課堂上融入人文精神,所以培養(yǎng)教師素質尤其重要。第一,要培養(yǎng)教師的專業(yè)素質。教師要懂得語文教學的目的,要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熟知。第二,要培養(yǎng)教師的能力。教師不僅要對知識清楚明了,更要注重能力培養(yǎng),要學會將學生融入到課堂之中,只有有了學生的參與,課堂才會活躍起來,人文精神的融入也會更加順利。因此,相關語文教師可以自己尋找一些有用的課堂資料,向優(yōu)秀的教師進行學習,還可以多參加一些公開課,甚至是一對一教學。只有親身體驗了什么是人文課堂,才能真正的將人文精神帶到自己的課堂之中。
3.充分發(fā)揮教材本身的人文魅力
教材作為語文教學活動的重要載體,在教學質量的提升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近年來,為了豐富語文學科教學內容,教材編制人員在原有內容的基礎上加入了許多新的元素,人文精神的傳播就是其中最重要的一個模塊,這無疑給人文思想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有效滲透創(chuàng)造了有效的途徑。在教材內容改革之后,教師要做的,就是將教材本身所蘊含的人文魅力向學生充分展示出來,讓學生通過文章的學習充分挖掘其中隱含的各種深意和人生哲理,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形成優(yōu)秀的道德品質。
4.采取多種教學手段,營造良好的人文教育氛圍
初中語文教學在向學生進行人文精神教育之時,面向的是全體學生,所以教師必須要徹底從灌輸式的教學模式中走出來,這樣才能遵循初中生成長成才的基本規(guī)律。要運用創(chuàng)新、旁征博引、人性關懷等方式來開展人文精神教學活動,并以關心、包容的態(tài)度來與學生交流互動,為學生營造良好的人文學習氛圍,在此學習氛圍中加強對學生善待他人、尊重他人、理解他人等良好意識及精神的培養(yǎng),促使學生得以健康成長及健全發(fā)展。
四、結語
毋庸置疑,在現(xiàn)代社會發(fā)展背景下,人文精神的培養(yǎng)是各階段教育的重要目標。作為初中語文教師,需要意識到此點,從樹立人文精神教育觀、古詩詞教學、運用多元化教學手段及設計實踐活動等多方面著手,循序漸進地培養(yǎng)學生的人文精神,促使每位學生都得到可持續(xù)發(fā)展的機會。
參考文獻
[1]馮娜娜.人文精神觀照下的初中語文古典詩詞教學探析[D].河南師范大學,2015.
[2]楊曉.語文課程中人文精神的傳承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