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雷
(山西機電職業技術學院汽車工程系,山西 長治 046000)
要更好地實現“工學結合”,切實提高學生技能水平,課程教學改革迫在眉睫。將以前的“教師教,學生學”變為“學生需要,教師講授”,加強課程內容的針對性,達到培養適應時代發展的技能型人才的教學目標。本文以《汽車發動機電子控制技術》課程中空氣流量傳感器檢修這一單元為例,探討了基于技能大賽平臺,采用項目化教學方式,以汽車維修企業崗位任務為驅動,以具體工作任務為載體,將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教學模式。旨在培養學生對該傳感器的結構分析、拆裝、檢修能力以及快速進行故障分析、處理的專業能力,同時全面培養學生職業責任心與職業道德、檢修資料的收集、檢查與判斷、檢測設備的規范使用、崗位應變能力等綜合素質。
高職學生理論基礎薄弱,但動手能力較強。在教師講解各種原理時,學生學習積極性和接受能力較差;在動手操作時,學生積極性較高,但由于缺乏系統的理論知識,實踐操作更多的是無序和隨性的,缺乏邏輯性和條理性,擅長拆裝和檢測但不會診斷和排查。
教學設計的目的是創造和開發促進學生掌握知識技能的學習經驗和學習環境,教學設計是設計、開發、實施與評價教學的系統化過程。本文根據課程的特點,結合高職學生的學情分析結果,構建基于汽修大賽平臺的課程內容體系,以項目情境為切入點,以故障案例為導向,進行項目化教學設計。
近幾年,“以賽促教”、“項目化教學”、“信息化教學”在高職教學中分別得到了廣泛的推廣和應用,但在實施過程中各有利弊。??圃盒5拇蟛糠謱W生理論基礎薄弱,“以賽促教”很容易演變成“精英”教育,無法惠及每一位學生;在師資和經費等的限制下,“項目化教學”更多流于表面;在智能手機全面發展的今天,“信息化教學”的利用變得理所當然,各種輔助教學的APP 層出不窮,但也存在使用時隨機、無規律,還有過分使用、本末倒置的情況。

表1 空氣流量傳感器檢修教學設計
本文研究的是將三者有機結合起來,取長補短。首先,基于汽修技能大賽平臺設計項目化課程,按照“必需、適度、夠用”的原則設置課程內容,激發學生的創造力和求知欲。其次,信息化教學的使用主要集中在促進教學時間延伸、工作任務精準認識、知識體系構建和學習動力激發等四個方面,“將好鋼用在刀刃上”。
以空氣流量傳感器檢修為例,參照技能大賽賽項設置特點設計項目情境,引入故障案例,采用項目化教學方式,利用信息化教學手段進行教學設計,具體設計方案如表1所示。
教學設計方案的優劣還要通過教學實施的可行性和可靠性來檢驗。教學專用的實訓設備,便捷的網絡環境,成熟的APP 軟件以及人手一部的智能手機為教學設計方案的順利實施提供了有力保障。教學設計方案的內容遵循“遷移性”原則,極大減輕了教師的備課工作量。
傳統的評價方式屬于結果評價,缺點是比較片面,無法反映一個人的綜合素質,基于“兩化一平臺”的課程開發采用的是項目工單考核評價、技能實操考試、期末考試三者相結合的形式,項目工單考核評價占30%、技能實操考試占30%、期末考試40%,技能實操考試主要考核學生的實際操作的規范性、正確性、安全意識等。項目工單考核評價主要考核學生課堂完成故障排除過程的能力、工單完成效果及對學生課堂上的表現進行過程考核和監控,期末考試主要考核學生對本課程知識的綜合掌握能力。
基于“兩化一平臺”的教學設計可引導學生自主進行信息收集和課前計劃制定,幫助學生建立故障診斷思路、進行故障機理分析,完成從“聽命拆裝”到“有的放矢”的過程。同時將信息化方法應用到實際教學當中,針對學生學習興趣、學習特點構建網上學習資源,極大的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率。
在提高教學效率的同時,也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剛開始進行教學實施的時候,學生不適應在課前完成診斷方案的制定,制定方案時也是敷衍了事的居多,這時候就需要教師在設計項目情境時多花費心思,可采用貼近生活的情境實例,再用有趣的小視頻展示,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用APP 輔助教學的時候,一定要注意時間的把控,而且高職學生自控力較差,很多學生會借機玩游戲,監控不到位的話,容易造成課程紀律混亂。
項目化教學方式、信息化教學手段以及技能大賽平臺都在高職教學中得到了廣泛應用,相應的研究成果很多,但將三者有機結合的教學方法卻鮮有報道。若能將三者有機結合起來,將會極大地提高高職學生的學習效率,同時這種教學方法也可應用于高職教育的其他學科當中,提升高職教育的整體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