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濤 郭巍
(中國電信焦作分公司,河南 焦作 454000)
從光纖作為主要通信介質以來,國內的通信行業發展突飛猛進,移動網絡從20世紀90年的模擬通信,經歷2G/3G/4G,到今年的5G牌照正式發放,固定通信網絡從原來的通話為主發展到現在以數據互聯網為主,個人用戶接入帶寬從最早的幾KB到現在千兆進家庭,通信業務日新月異,但在業務發展的同時,由于缺乏統一規劃,管道和桿路資源重復占用嚴重,隨著城市化改造進程,對我們通信行業提出來光纜管道資源整合的要求,通過資源整合,減少管道資源的占用,同時可以降低最后一公里接入成本,提高企業的整體效益。
光纖運用在通信傳輸中的優點有:通信內存大、傳輸快、保密性強、使用壽命長。光纖在通信工程中的應用,是信息革命,是全人類走向信息化的一次標志性事件。光通信技術近年來已經得到飛速發展,光纖的種類也逐漸多樣化。其中本地傳輸過程中常用的光纖類型為:G.652,在本地傳輸過程中被較多使用,其原因是由于G.652光纖在傳輸過程中一般情況下無需色散補償,具有1310nm和1550nm兩個窗口,1310nm色散小但衰耗大,1550nm衰耗小但色散大,一般用于小于40km的場合,在本地網中大量應用。
本地傳輸網有三層結構:核心層、匯聚層、接入層。核心層主要為市區核心機房至各區縣中心機房的傳輸網絡,一般以波分系統為主,目前主要為80*10G波分系統,下一步逐步升級到80*100G波分系統;匯聚層為各區縣的中心機房至綜合業務接入機房,通過布放大芯數光纜實現中心機房與各接入機房的業務連接;接入層主要為各接入機房至基站、道路光交,小區光交和大客戶業務通過道路光交接入至綜合業務接入機房。通過分層組網管理,能夠優化本地傳輸網的規劃設計,在施工過程中也可以做到有序,將本地傳輸網分步、分層建設,建設完畢后便于相關技術人員對本地傳輸網進行維護和管理,加長本地傳輸網的使用時間,提升經濟效益。分層如下圖所示:

根據本地傳輸網三層結構中的核心層進行分析,說明組合成核心層的主要節點:業務網內各交換局、網關局、數據業務核心設備、波分設備等;本地傳輸網中的匯聚層主要節點有:業務網內分散設置的 BARS、縣( 區)基站傳輸中心、數據業務;本地傳輸網中接入層主要節點有:基站 、用戶駐地網、大客戶接入業務等用戶端。
光纜線路建設必須要符合當地網絡發展需要,在建設前期要設定總體規劃目標,然后在設定分布實施的小目標,這樣便能夠根據當地網絡發展需求進行擴建和發展;選擇路由前需考慮傳輸組網的建設方案,將兩者融合,成為有效的網絡使用資源,為確保傳輸網在傳輸過程中的質量,組環節點的建設必須是雙路由成環;對城區光纜進行調查分析后發現,城區多以大芯數管道光纜作為主要敷設方式,主要目的是為了讓整個城市的主要干道都可以進行有效溝通,將大芯數管道光纜鋪設成為城區管道光纜物理環網,但需要注意的是大芯數管道光纜鋪設不可太過密集,因為交接配線需要有足夠的光纖資源。提前確定道路光交網絡結構位置,便可確定光纜配線方式,減少資源和成本的浪費。
傳輸層光纜配線計劃如果不同,需要在建設之前做出有效規劃,確保網絡建設成本合理性、公司經濟效益、光纖的合理配線。
1.光纜配線方式。
(1)選擇光纜芯數之前需要確定網絡結構中該光纜的位置,然后以地區網絡發展為主導,提前根據地區用戶分布數量,預測該地區業務需求,完成以上工作后即可進行進一步規劃。網絡建設初期,所采用的配線方式較為直接,光纜節點數量少,隨著網絡發展,業務逐漸增多、設備細化,光纜配線方式也由直接變成了交接配線,其目的就是為了提升管道和光纖的利用率,降低建設成本,維護公司經濟效益。用戶光纜配線首先要考慮主干光纜運行時長,其次就是確定其穩定性,最后便是光纜在應用過程中是否具有較強的靈活性。配線系統需要考慮的不僅是當下的使用情況,而是要以長遠的目光去考慮配線系統的使用,才能在后續發展中不用做出大規模的改變。
(2)根據用戶需求選擇配線方式,針對需求保密性較強的用戶,仍然可以選擇直接配線方式;一二線城市業務發展快、種類多且用戶狀態密集,在選擇配線方式時,可選擇交接配線方式;用戶少且不穩定區域,可根據該地區經濟情況合理選擇交接配線方式。
(3)想要提高數據接入網建設穩定性,可以在規定區域內選擇交接配線的方式進行建設,不同地區可選擇不同配線方式,合理的配線方式選擇能夠提升接入網的經濟效益。
2.主干光纖的分類。城區本地網的主干光纜主要敷設在地下管道中,但是主干光纜所占據的管孔卻并不多,大多數管孔主要被接入層光纜所使用,由于接入層光纜具有隨機性且芯數小,導致城區管道較多的管孔無法發揮其根本作用。為節約城區管道管孔資源,首先需對管道內部光纜配置進行優化,將小芯數光纜轉變為大芯數光纜,同時將直接配線方式改變為交接配線當時,對配線方式及光纜進行優化整理后,即可將大芯數光纜作為后續建設的骨干光纜。為確定大芯光纖的靈活性,可將主干光纜光纖分為三種類型,分別是共享纖芯、獨享纖芯、直通纖芯,如此一來就能夠提高配線效率,且便于進行維護。
結合城市改造入地進度,按照分層組網方式進行資源整合,由于核心層光纜主要為市縣骨干光纜,條數較少,整合的主要對象是匯聚層和接入層的光纜。
各縣區中心機房至綜合接入機房的光纜原有條數較多,以12芯、24芯和48芯為主,整合是考慮到后期5G接入等因素,直接以144芯和96芯為主,業務量大的道路考慮布放288芯光纜,局間只布放一條大芯數光纜,徹底解決局間光纜不足問題,同時減少光纜條數和管道管孔占用,降低維護費用和維護難度。
綜合接入局房出局光纜多,通過增加道路光交,建立ODN光交環路,按照每個光交間距500米左右,每個道路交叉口至少建一個光交的模式,將駐地網小區,大客戶等就近割接接入道路ODN光交。
隨著三網融合大規模組網建設以來,各種業務的不斷發展,管道光纜敷設量急劇增加。加之“三年大變樣”市政改造、明線落地工程的實施,大量短距離、小芯數光纜涌入管道,造成管道管孔占用率高、利用率低的現象,管道建設投資大,審批手續繁瑣。結合傳輸分層組網的規劃建設,在城區主干道管道環網,開始有計劃的引入大芯數光纜,采用靈活的交接配線方式,整合現有的小芯數管道光纜。具體如圖所示:

整合后,增加主干層交接箱,交接箱主干層光纜直入機房,成環接入匯聚機房,接入層光纜就近接入光交箱,達到節約光纜投資、節約管道資源、盤活閑置光纖、提升網絡完全性、降低工程維護成本的目的。通過實地測算,維護費用整體降低約27%,后期單個新用戶接入距離約為0.5公里,接入成本比整合改造前降低42%。
通信企業需要不斷強化網絡組網使用效率,不斷在不同地區內建設通信網絡組網,才能讓企業得到可持續發展的機會。企業在發展的不同階段也需關注不同的網絡建設方向,結合城市改造,統一規劃,選擇合適的配線方式,以用戶需求為發展目標,保障5G業務的接應,降低維護成本和新用戶的接入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