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陽醫學高等專科學校附屬中醫院內三科,河南 南陽 473000
高血壓腎病是臨床中常見的原發性高血壓并發癥之一,常導致患者出現水腫、蛋白尿等臨床癥狀,其也是導致終末期腎病發病的主要原因,因此針對高血壓腎病患者進行早期干預控制病情發展有重要意義[1]。目前臨床治療高血壓腎病以降壓、降蛋白治療為主,并取得一定的效果,但長期用藥易導致患者出現不良反應,且停藥易復發。中國傳統醫學在治療腎病方面經驗豐富,參芪地黃湯是目前臨床中常用于治療高血壓腎病的中藥方劑,并具有較好治療效果[2-3]。本研究觀察中西醫結合治療高血壓腎病的臨床療效,現總結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7年3月至2018年2月收治的高血壓腎病患者112例為研究對象,按照隨機數表法將其分為兩組,各56例。對照組男33例,女23例;年齡42~79歲,平均年齡(53.16±13.42)歲;病程1~11年,平均病程(4.89±2.03)年。觀察組男36例,女20例;年齡41~78歲,平均年齡(52.37±13.25)歲;病程1~12年,平均病程(3.54±2.14)年。本研究經我院倫理委員會批準。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診斷標準 西醫診斷:符合《糖尿病腎病防治專家共識(2014年版)》[4]中相關診斷標準,尿微量蛋白(UmAIB)≥20 μg/min;具有確切的糖尿病史。中醫診斷:符合《糖尿病腎病中醫指南》[5]氣陰兩虛證相關診斷標準,主癥:卷太乏力、咽干口燥;次癥:失眠、氣短懶言、夜尿頻多、舌質淡紅、脈細沉無力。
1.3 納入與排除標準
1.3.1 納入標準 患者均符合上述中西醫診斷標準;無精神疾病具有認知能力者;患者知情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1.3.2 排除標準 原發性腎病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不穩定性心絞痛及心源性休克者;自身免疫性疾病者;藥敏試驗過敏者。
1.4 方法 對照組口服卡托普利(哈爾濱醫大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3020125)12.5~25 mg/次,2~3次/d;硝苯地平(福建中合醫藥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35020579)10 mg/次,2次/d;嗎替麥考酚酯(宜昌東陽光長江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83548)15 g/d,2次/d。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加用參芪地黃湯治療,方劑組成:黃芪20 g,山藥20 g,茯苓15 g,生地黃12 g,川芎12 g,牡丹皮12 g,當歸12 g,赤芍10,澤瀉10 g,紅花10 g,桃仁10 g,人參10 g。上藥水煎服,1劑/d,2次/d,分早晚溫服。兩組均連續治療3個月。
1.5 觀察指標 ①血壓。使用便攜式血壓檢測儀分別檢測患者治療前及治療3個月后靜息狀態下收縮壓(SBP)及舒張壓(DBP)情況。②腎功能指標。分別抽取患者治療前及治療3個月后空腹靜脈血3 mL,離心處理后,使用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檢測血清胱抑素 C(Cys-C) 及血肌酐(Scr)水平;收集患者治療前治療3個月后24 h尿液,檢測并記錄24 h內尿液中尿微量白蛋白(Umaib)含量。
1.6 療效判定 顯效:臨床癥狀及體征基本消失,尿微量蛋白(UmAIB)含量減少≥75%;有效:臨床癥狀及體征基本消失明顯改善,50%≤UmAIB含量減少<75%;無效:臨床癥狀、體征及UmAIB含量未有改善反有加重趨勢[6]。總有效=顯效+有效。

2.1 兩組治療前后血壓比較 兩組治療前SBP及DBP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治療后較治療前SBP、DBP均降低,觀察組治療后SBP、DBP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組別例數 SBP DBP 治療前治療后治療前治療后對照組56135.64±6.14132.46±5.54a85.64±5.3480.65±4.62a觀察組56134.57±6.24131.58±5.68ab86.72±5.4579.89±4.52ab
注:與同組治療前比較,a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bP<0.05。
2.2 兩組治療前后腎功能指標比較 治療前兩組Cys-C、Scr、Umaib水平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Cys-C、Scr、Umaib較治療前均降低,且觀察組Cys-C、Scr、Umaib水平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組別例數 Cys-C/mg/L Scr/μmol/L Umaib/μg/min 治療前治療后治療前治療后治療前治療后對照組564.08±1.523.72±1.04a143.05±20.54124.33±31.24a205.67±52.34148.67±38.52a觀察組564.16±1.642.86±1.05ab144.38±21.35106.04±29.54ab202.31±44.51115.34±30.18ab
注:與同組治療前比較,a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bP<0.05。
2.3 兩組臨床療效對比 觀察組總有效率比對照組高,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臨床療效對比 [例(%)]
注:與對照組比較,aP<0.05。
高血壓腎病發生主要是因原發性高血壓發生及發展過程中,機體長期處于高血壓狀態,使腎小球內囊壓力升高,導致腎小球發生纖維化及萎縮,繼而引發腎實質出現缺血,腎單位減少而出現的疾病[7]。因此臨床治療時控制血壓水平、改善腎小球功能尤為重要。
中醫學將高血壓腎病歸屬于“水腫”范疇,其認為與肝脾腎三臟俱虛或臟腑功能失調相關。高血壓腎病病程長,而中醫學中有“久病必虛”“久病必瘀”理論,主張氣陰兩虛、血瘀阻滯貫穿整個發病期,因此中醫治療應補氣活血、通經絡、消腫利濕為治療之本[8]。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總有效率比對照組高,血壓、腎功能各項指標水平均比對照組低,表明臨床治療中輔以中藥參芪地黃湯治療高血壓腎病療效較好。卡托普利是一種血管緊張素抑制劑,具有消腫利尿作用;硝苯地平是臨床常用降壓藥物,兩藥聯用起到降壓消腫利尿效果,而嗎替麥考酚酯是一種免疫抑制劑,具有阻斷免疫細胞增殖,提高機體免疫抑制,降低腎損傷,起到保護腎功能的作用[9-11]。中藥參芪地黃湯中的黃芪具有補氣升陽、利尿消腫、固表止汗之功效,桃仁、紅花具活血祛瘀之功效;生地黃具有滋陰涼血之功效;川芎具有活血化瘀之功效;人參、當歸具有補氣生津、養血活血之功效;山藥具有固腎益精、健脾補肺之功效;赤芍、牡丹皮具有清熱涼血、活血化瘀之功效。諸藥聯用共奏活血祛瘀、固腎益精、利尿消腫之功效。現代藥理研究表明,黃芪具有降壓、強心利尿、保肝及增強機體免疫力,提高機體代謝能力作用;桃仁可降低血液粘稠度,增強紅細胞變形能力,繼而抑制血小板聚集,促進血液循環,起到一定降壓作用[12-13]。因此,在常規降壓治療基礎上輔以中藥治療,可提高臨床治療效果,改善患者臨床不適癥狀,利于患者血壓及蛋白尿控制。
綜上所述,參芪地黃湯治療可有效控制高血壓腎病患者血壓,促進腎功能改善,治療效果較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