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紋妤
(山東省東營區海洋與漁業局,山東 東營 257091)
該技術針對黃河三角洲鹽堿地地下水位淺和潛水礦化度高的實際,利用地下鹵水進行南美白對蝦育苗,既充分利用了當地的良好的自然條件,又提高了苗種成活率,降低了成本,非常適用于黃河三角洲地區利用地下鹵水進行南美白對蝦苗種培育。
(一)場址要求。交通方便、電力保障、水源充足且無污染的沿海或內陸地區,水質應符合GB11607的要求,水質應符合NY5051的規定。
(二)設施配備。育苗室、動物餌料室、配套供水、供氣、供電、供熱系統。育苗室內建水泥育苗池,面積一般以每只15m2-30m2為宜,池水深度1.0m-1.5m為宜,有進排水、控溫、控光、充氣等設施。

利用地下鹵水育苗前,要對鹵水中的主要成分化驗,與海水中的離子成分做以比較,實驗證明本地地下鹵水中,其它離子的種類和濃度間的比值與海水很接近,而鉀離子含量偏低。因此需要育苗在水中加鉀,使育苗用水中的鉀含量達到正常海水中鉀的比例。育苗前將鹵水和淡水放入室內蓄水池中,使鹽度達到仔蝦原產地育苗池的鹽度,誤差±1°,同時根據需要,加入適量氯化鉀,并用氣泵曝氣,攪拌均勻,即為育苗用水。所需淡水需經沉淀消毒后方可使用。
(一)仔蝦質量。仔蝦的親蝦來自規模較大、信譽好的育苗場,仔蝦放養前應進行PCR檢測,以降低苗種培育與養殖的風險。
(二)仔蝦規格。仔蝦一期(P1)體長4-6mm,大小規格均勻,活力強。
(三)仔蝦放養密度。放養密度控制在6.0-7.5萬尾/米3為宜。
池水溫度保持在26-28℃,并保持恒定,變幅±1℃/日,出池時自然降至室外自然溫度。
持續不斷沖氣增氧,日換注新水1/4,PH值7.5-8.5。
(一)飼料品種。蝦片、鹵蟲無節幼體、配合開口料。
(二)投喂次數與方法。日投喂6次,即配合開口料2次,蝦片2次,交叉投喂,時間間隔6小時,另加早晚各一次鹵蟲無節幼體的投喂。
(三)投喂量。日平均投喂量3.4-4.8克/萬尾:配合開口料、蝦片各1.4-1.9克/萬尾,鹵蟲無節幼體0.7-1.6克/萬尾,具體根據攝食情況增減。
采取逐步淡化的方法,根據養殖水體的鹽度淡化到不同的鹽度。淡水池塘養殖所需蝦苗培育需淡化6-10天,日降鹽度2‰,最終淡化苗的鹽度為0-2‰。水溫降至室外自然溫度。
(一)出池
1.質量。出池規格以1.0cm以上為宜,且個體大小均勻,體色透明,活潑健壯,體表干凈,無損壞和畸形,無病灶,溯水能力強,腸胃飽滿。

2.水溫和鹽度。育苗池水溫與養成池水溫相差小于2℃,育苗池鹽度與養成池鹽度保持一致。
3.方法。采用虹吸排水,然后開啟排水孔放水,集苗出池。也可用絹網抄捕。

(二)計數和包裝運輸
1.計數選用適當大小的容器取樣計數,容器應無病菌,衛生、清潔。最后以隨機抽取已包裝好的氧氣袋逐個計數為準。
2.包裝運輸用40cm×40cm×70cm的雙層聚乙烯袋充氧運輸,袋內先裝水1/4,每袋裝苗0.5-1.0萬尾,裝苗用水的鹽度,水溫、PH等水質指標應與出苗池相一致。排除袋內空氣,充氧,扎緊袋口,放入紙板箱或泡沫塑料箱內運輸。運輸時間在6小時內為宜。